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科学化的进行青年蛋鸡的饲养管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科学化的青年蛋鸡的饲养主要从饲喂管理、温度管理、光照管理、预防免疫、选育淘汰、环境卫生管理等几方面进行,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对青年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青年蛋鸡;饲喂;管理
青年蛋鸡是指第7到20周龄的蛋用鸡。在产蛋前的这个阶段,只有按照标准化的饲喂管理,严格执行各个阶段的预防免疫,同时对鸡群进行合理的选育淘汰。才能提高蛋用鸡的产蛋性能。
1.青年蛋鸡的饲养
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通常按照营养的需求与生理特点分为育成前期(7—14周龄)、育成后期(15—18周龄)和预产期(18周龄—5%的产蛋率)。在这几个阶段中,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使青年蛋鸡能够健康的成长。
1.1 饮水
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随着鸡龄的增加,要增大育成鸡的采食和饮水位置,并使料槽和水槽高度保持在鸡背水平上。育成期每只鸡饮水位置:2.5-5cm。
1.2 饲喂
1.2.1 限制饲养
青年蛋鸡在自由采食状态下都有过量采食而致肥和早熟的倾向,使得开产不整齐和产小蛋的时间长,也影响产蛋持久性。
为避免鸡只体重过大或过肥影响生产性能,在这一阶段,为了更好的保证鸡群的生长发育,有效的保障后期鸡群的产蛋性能,通常都要采取限制饲料喂养。
限饲的目的有以下三点,第一:控制体重;第二:控制性腺发育、第三:节省饲料,节约成本。
通常采取的限饲方法有两种,第一:限量法(一般可以采取定量饲喂、停喂结合、限制采食时间);第二:限质法(主要通过对饲料的营养水平进行限制调控,适当降低能量、粗蛋白质)
1.2.2 限制饲养注意事项
限制饲养前应挑出病鸡、弱鸡,因为限制饲养的应激很大,又主要针对于生长发育速度过快的鸡。每周应监测体重,正确掌握给料量,合理调整限饲方法。对于限饲鸡群一定要进行断喙,一旦发生应激应停止限饲。
1.2.3 饲料选择
青年鸡(61-120天)配方:①玉米55%,麸皮20%,豆饼7%,棉籽饼5%,菜籽饼5%,鱼粉5%,骨粉2%,贝粉1%。②玉米66%,豆饼18%,葵花籽粕11%,鱼粉3%,骨粉1.5%,食盐0.5%。或赖氨酸水平。日粮中增加糠麸类的比例,粗纤维可控制在5%左右)。[1]
2.青年蛋鸡的管理
2.1 温度管理
在育成鸡的饲养管理阶段,同样需要注意对温度进行合理的调控,保证鸡群在适宜的室温下成长发育。
2.1.1 春秋季节的保温措施
在春秋季节,室外温度大多保持在18℃左右,按照这一时期内标准化的饲喂温度,那么整體温度比较适宜育成鸡群的生长发育。在特殊的天气状况下,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室内空间进行升温或者降温,以保证最适鸡群生长发育所需的标准温度。
2.1.2 夏季降温措施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期间,在7周龄到20周龄内,最适鸡群生长发育的室温应当控制在18℃±2℃,所以通常在夏季需要对室内进行降温,利用风机加大室内外的空气流通性,同时采取水帘制冷降温法。
2.1.3 冬季升温措施
冬季饲养管理阶段,同样需要保证室温保持在标准化的温度范围内,所以在冬季通常需要采取升温措施,一般采取蒸汽升温法,利用碳烧炉产生的热气传入室内,使得室温升高,并调控保持在适宜温度范围。
2.2 光照管理
光照是影响蛋鸡产蛋的重要环境因素。适宜的光照能刺激母鸡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使卵巢和输卵管的活动增强,加快卵子的形成、排出和输卵管的发育,从而提高母鸡的生产能力。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原则是:光照时间宜短,不宜突然增长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宜弱。
在7-18周龄期内,光照时间控制在每天8h—9h之间,光照强度保持在5lx为宜。18周龄以后,适量增加光照时间,18-20周龄期间,每天光照可保持在9h—10h之间,光照强度可保持不变。[3]
2.3 免疫程序
50日龄:预防传染性喉气管炎 (没有发生的鸡场可不用),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使用方法:滴鼻、滴口、滴眼。
60日龄:预防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小二联)0.5毫升。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90日龄:预防大肠杆菌病,用鸡大肠杆菌灭活苗1毫升。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120日龄:预防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用新城疫、传支、减蛋综合征油乳剂灭活苗(大三联)0.5毫升。使用方法:肌肉注射。[2]
2.4 弱、病、残鸡的淘汰
在育成阶段,定期称量体重、测量胫长,是衡量青年蛋鸡发育是否达标的重要操作。应当在每周进行定期称重,对于弱鸡进行强弱分群饲喂,单独增添饲料,降低饲养密度,使其赶上健康鸡群的发育速度。同时在鸡群中淘汰残鸡以及雄鸡。
2.5 环境卫生管理
严格控制场地内外人员的进出,进出时必须采取消毒处理;在养殖场内严禁屠宰食用家禽;每天对室内的粪便垃圾进行清理打扫;每周选择两天进行定时的全场消毒。
3.青年蛋鸡的转群
3.1 转群前的准备
转群前应做好新鸡舍的清扫、消毒工作,并空舍1-2周,并且在新鸡舍中应准备好饲料、常备药品、使转群后鸡群能够立即开始饮水、采食。
转群时要用到的装鸡、运鸡用具也要消毒准备妥当。在人员准备方面,为了缩短转群时间,尽可能多安排工作人员参与转群工作。
3.2 转群应注意的问题
3.2.1 转群的时间不能太晚,为了让鸡尽快熟悉新的环境,转群应安排在18-20周进行。转群最好在晚上进行,降低鸡群的应激。冬季选择温暖的午后、夏季可选择在凉爽的早晚进行。
3.2.2 转群时要避免应激
抓鸡时应抓鸡的双腿,动作要轻,不能用力过猛,避免造成鸡骨折,在装笼时应注意配合,减少挂上和碰伤。转群后3-5天饲料中加适量的抗菌药物和维生素,以免鸡转换环境后不适应造成发病。
3.2.3 转群前停料供水4-6h,将剩余的料吃净或剩余不多时再转出。转群后要合理分群,根据强弱、大小调整饲养密度。
3.2.4 转群后的饲养管理要衔接好
鸡群产蛋率达5%时。要及时更换饲料,改喂蛋鸡饲料。换料需循序渐进,在育成期料中逐渐加入蛋鸡料,一周后改用蛋鸡料。从19周龄,每天光照10小时,从20周龄起每天增加光照半小时,直到每天16小时。[4]
4.总结
在饲养青年蛋鸡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是互相关联,只有全方位的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好、做到位。才能有效的保障青年蛋鸡的生长发育,提高蛋鸡的成活率、产蛋率。在这个时期内必须严格的控制好各项生长所需的最佳指标,特别是对蛋鸡本身发育所需的营养状况,以及在这个阶段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逐步的走向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的饲养管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贡东栋,吕盛喜,蔡金洲,马健.培育青年蛋鸡的要点[J]. 中国禽业导刊. 1995(02) .
[2]刘生梅,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技术[J]. 2011(1).
[3]王步斌,蛋鸡饲养管理技术.《畜牧兽医科技信息》[J]. 2008(12).
[4]张鹏程. 提高蛋鸡产蛋率需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6(10).
作者简介:
张娟(1984-),女,汉族,四川内江人,讲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关键词】青年蛋鸡;饲喂;管理
青年蛋鸡是指第7到20周龄的蛋用鸡。在产蛋前的这个阶段,只有按照标准化的饲喂管理,严格执行各个阶段的预防免疫,同时对鸡群进行合理的选育淘汰。才能提高蛋用鸡的产蛋性能。
1.青年蛋鸡的饲养
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通常按照营养的需求与生理特点分为育成前期(7—14周龄)、育成后期(15—18周龄)和预产期(18周龄—5%的产蛋率)。在这几个阶段中,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使青年蛋鸡能够健康的成长。
1.1 饮水
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随着鸡龄的增加,要增大育成鸡的采食和饮水位置,并使料槽和水槽高度保持在鸡背水平上。育成期每只鸡饮水位置:2.5-5cm。
1.2 饲喂
1.2.1 限制饲养
青年蛋鸡在自由采食状态下都有过量采食而致肥和早熟的倾向,使得开产不整齐和产小蛋的时间长,也影响产蛋持久性。
为避免鸡只体重过大或过肥影响生产性能,在这一阶段,为了更好的保证鸡群的生长发育,有效的保障后期鸡群的产蛋性能,通常都要采取限制饲料喂养。
限饲的目的有以下三点,第一:控制体重;第二:控制性腺发育、第三:节省饲料,节约成本。
通常采取的限饲方法有两种,第一:限量法(一般可以采取定量饲喂、停喂结合、限制采食时间);第二:限质法(主要通过对饲料的营养水平进行限制调控,适当降低能量、粗蛋白质)
1.2.2 限制饲养注意事项
限制饲养前应挑出病鸡、弱鸡,因为限制饲养的应激很大,又主要针对于生长发育速度过快的鸡。每周应监测体重,正确掌握给料量,合理调整限饲方法。对于限饲鸡群一定要进行断喙,一旦发生应激应停止限饲。
1.2.3 饲料选择
青年鸡(61-120天)配方:①玉米55%,麸皮20%,豆饼7%,棉籽饼5%,菜籽饼5%,鱼粉5%,骨粉2%,贝粉1%。②玉米66%,豆饼18%,葵花籽粕11%,鱼粉3%,骨粉1.5%,食盐0.5%。或赖氨酸水平。日粮中增加糠麸类的比例,粗纤维可控制在5%左右)。[1]
2.青年蛋鸡的管理
2.1 温度管理
在育成鸡的饲养管理阶段,同样需要注意对温度进行合理的调控,保证鸡群在适宜的室温下成长发育。
2.1.1 春秋季节的保温措施
在春秋季节,室外温度大多保持在18℃左右,按照这一时期内标准化的饲喂温度,那么整體温度比较适宜育成鸡群的生长发育。在特殊的天气状况下,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室内空间进行升温或者降温,以保证最适鸡群生长发育所需的标准温度。
2.1.2 夏季降温措施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期间,在7周龄到20周龄内,最适鸡群生长发育的室温应当控制在18℃±2℃,所以通常在夏季需要对室内进行降温,利用风机加大室内外的空气流通性,同时采取水帘制冷降温法。
2.1.3 冬季升温措施
冬季饲养管理阶段,同样需要保证室温保持在标准化的温度范围内,所以在冬季通常需要采取升温措施,一般采取蒸汽升温法,利用碳烧炉产生的热气传入室内,使得室温升高,并调控保持在适宜温度范围。
2.2 光照管理
光照是影响蛋鸡产蛋的重要环境因素。适宜的光照能刺激母鸡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使卵巢和输卵管的活动增强,加快卵子的形成、排出和输卵管的发育,从而提高母鸡的生产能力。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原则是:光照时间宜短,不宜突然增长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宜弱。
在7-18周龄期内,光照时间控制在每天8h—9h之间,光照强度保持在5lx为宜。18周龄以后,适量增加光照时间,18-20周龄期间,每天光照可保持在9h—10h之间,光照强度可保持不变。[3]
2.3 免疫程序
50日龄:预防传染性喉气管炎 (没有发生的鸡场可不用),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使用方法:滴鼻、滴口、滴眼。
60日龄:预防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小二联)0.5毫升。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90日龄:预防大肠杆菌病,用鸡大肠杆菌灭活苗1毫升。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120日龄:预防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用新城疫、传支、减蛋综合征油乳剂灭活苗(大三联)0.5毫升。使用方法:肌肉注射。[2]
2.4 弱、病、残鸡的淘汰
在育成阶段,定期称量体重、测量胫长,是衡量青年蛋鸡发育是否达标的重要操作。应当在每周进行定期称重,对于弱鸡进行强弱分群饲喂,单独增添饲料,降低饲养密度,使其赶上健康鸡群的发育速度。同时在鸡群中淘汰残鸡以及雄鸡。
2.5 环境卫生管理
严格控制场地内外人员的进出,进出时必须采取消毒处理;在养殖场内严禁屠宰食用家禽;每天对室内的粪便垃圾进行清理打扫;每周选择两天进行定时的全场消毒。
3.青年蛋鸡的转群
3.1 转群前的准备
转群前应做好新鸡舍的清扫、消毒工作,并空舍1-2周,并且在新鸡舍中应准备好饲料、常备药品、使转群后鸡群能够立即开始饮水、采食。
转群时要用到的装鸡、运鸡用具也要消毒准备妥当。在人员准备方面,为了缩短转群时间,尽可能多安排工作人员参与转群工作。
3.2 转群应注意的问题
3.2.1 转群的时间不能太晚,为了让鸡尽快熟悉新的环境,转群应安排在18-20周进行。转群最好在晚上进行,降低鸡群的应激。冬季选择温暖的午后、夏季可选择在凉爽的早晚进行。
3.2.2 转群时要避免应激
抓鸡时应抓鸡的双腿,动作要轻,不能用力过猛,避免造成鸡骨折,在装笼时应注意配合,减少挂上和碰伤。转群后3-5天饲料中加适量的抗菌药物和维生素,以免鸡转换环境后不适应造成发病。
3.2.3 转群前停料供水4-6h,将剩余的料吃净或剩余不多时再转出。转群后要合理分群,根据强弱、大小调整饲养密度。
3.2.4 转群后的饲养管理要衔接好
鸡群产蛋率达5%时。要及时更换饲料,改喂蛋鸡饲料。换料需循序渐进,在育成期料中逐渐加入蛋鸡料,一周后改用蛋鸡料。从19周龄,每天光照10小时,从20周龄起每天增加光照半小时,直到每天16小时。[4]
4.总结
在饲养青年蛋鸡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是互相关联,只有全方位的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好、做到位。才能有效的保障青年蛋鸡的生长发育,提高蛋鸡的成活率、产蛋率。在这个时期内必须严格的控制好各项生长所需的最佳指标,特别是对蛋鸡本身发育所需的营养状况,以及在这个阶段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逐步的走向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的饲养管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贡东栋,吕盛喜,蔡金洲,马健.培育青年蛋鸡的要点[J]. 中国禽业导刊. 1995(02) .
[2]刘生梅,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技术[J]. 2011(1).
[3]王步斌,蛋鸡饲养管理技术.《畜牧兽医科技信息》[J]. 2008(12).
[4]张鹏程. 提高蛋鸡产蛋率需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6(10).
作者简介:
张娟(1984-),女,汉族,四川内江人,讲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