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金庸小说“侠义精神”“家国情怀”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庸小说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雅俗共赏,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进而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金庸小说;大学生;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通俗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引导人们弃恶从善的精神性价值,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着重要作用。
  金庸小说在大学生群体中,同样拥有众多忠实粉丝。金庸小说所弘扬的侠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就融入到大学生的血脉中。
  一、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表现为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礼记》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博大情怀,陆游在《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永恒信念,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回望近代中国,不管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谭嗣同,还是 “革命尚未成功,我辈仍需努力”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又或是民族脊梁“弃医从文”的鲁迅,《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等等,他们把拯救中华、唤醒民众的重任扛在肩上。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和家庭,这就是家国情怀的最好体现。
  二、为国为民——侠的最高境界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人生的不朽不在于显赫的家世、高官俸禄、而在于以高尚的品德为后人树立榜样、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并能在文化史上留下有机制的思想理论和著作。武侠小说的基本传统也就是表达这种哲学思想。
  金庸笔下最杰出的英雄人物,都是深明大义,自觉地为群体、为民族、为大多数人利益而奋斗,乃至献出自己生命的。这些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种最高的人生价值观,也是金庸对武侠精神的一种新的提升。
  《神雕侠侣》中,郭靖在襄阳曾对杨过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分, 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天龙八部》中,萧峰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用气壮山河的一死。为了宋辽两国争取了多年的和平,他的家国情况是超越民族国界的,也是侠的最高境界。
  中国古代的侠士要有永赴国难的情怀,且不说郭靖、萧峰这样的大侠,就是一般的侠义之士面对国家存亡的时候,也从不会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这是我国侠士从古就有的康慨赴义的精神。
  三、重情重义——武侠世界的立身之本
  金庸说:“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中华民族所以历数千年而不断壮大,在生存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给外族压倒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或许与我们重视情义有重大关系。”
  《笑傲江湖》中,不管采花大盗田伯光武功多么高强,令狐冲凭着一腔热血舍命与田死缠救仪琳。《天龙八部》开头,不会武功的段誉,竟也不自量力地制止神农帮滥杀无量派。《雪山飞狐》中,胡一刀和苗人凤的故事,把豪杰之间相知、相敬、相惜的义气写得酣畅淋漓,义薄云天。《倚天屠龙记》里,张翠山、殷素素因为觉得有负于三师兄俞岱岩,夫妇双双自尽,壮烈之极。《天龙八部》中萧峰在少林寺被围,天下众多英雄都与之为敌,此时作为结义兄弟的段誉虽然武功尚未大成,依然站了出来,就连没有正式见过面的虚竹也立刻冲了出来,在天下豪杰面前结拜兄弟,这正应了那句“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结拜誓言。
  武侠是成人的童话,生活在江湖中的正派人士身上散发出来的这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高贵品质正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通过对金庸作品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作品所传达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爱国情怀,一诺千金、舍生取义的高贵人格,“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从而使学生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情怀在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韩颖琦.通过金庸武侠小说教学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文化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2011(4).
  [2]李斌.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2016,01,20(第04版).
其他文献
“无为”道家指清静虚无,顺其自然。老子的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是一种处事的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对中国人的文化底蕴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本文将从老子无
本文以成人教育、终身学习、远程教育领域的4种专业期刊和两种综合学报为例,分别对其办刊宗旨和栏目设置的呼应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其如何为实现办刊宗旨而有效进行栏目设置及
摘要:在语言学习中,文学欣赏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英语教材中也适当的添加了一些英国文学作品来让学生去品位去欣赏,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英国文学欣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比重还是非常大的,对学生文学作品学习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还是比较缺乏的,本文主要针对的是英国文学欣赏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以诗词闻名于世,受到历代人们的敬佩和仰慕。使人们深感兴趣的是李清照诗与词的风格几乎完全不同。她的词轻柔细腻、委婉动人,而她的诗却尖锐泼辣、激烈直率。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风格  李清照(字易安)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以诗词闻名于世。在灿若星河的中国古代作家群中,她是一颗闪烁着奇光异彩的明星,受到历代人们的仰慕和敬佩。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李清照的作品
两点思考,焦、刘“两家求合葬”,焦母余生的安排,反封建主题的理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工具,“微博”( Twitter)正呈现爆炸式的发展,已经全面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随着微博的广泛流行,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春节前夕,黑龙江省音协看望慰问了音乐界的知名艺术家、老干部,为他们送去诚挚的问候和慰问品.rn2月9日—13日,小年刚过,黑龙江省音协驻会副主席、副秘书长陆园媛带领工作人
期刊
本文基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鲁迅小说,发现鲁迅小说具有对话性;并着重分析文本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对话关系;通过这种分析与解读,体会人物百感交集之情,揭示文章的深刻主题,解
摘要:爱琴海的蓝色柔波孕育了灿烂夺目的古希腊神话,以色列民族在西亚、北非的流离辗转谱出了绝响千古的《圣经》。一个的目光在尘世徘徊,透出生命的欢愉。一个的目光紧紧追随天国,在肃穆庄严的氛围中展露神的威严。西方文明的步步历程,无不包含着二者或深或浅的种种印记。从远古流传至今的这两大瑰宝,有着相映成趣的相同之处,又不乏基于民族不同经历之上的异彩纷呈。  关键词:《圣经》;古希腊神话;同异  一、相同之处
学习与认识特定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是构建我们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基础。国家建设开放大学的决策客观上要求我们对于这种以成人学习者为对象,以远程网络技术为媒介,以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