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劳技课的育人功能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ti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思想道德。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使德育的目标(如劳动观点、态度、习惯和职业道德的形成等,落实在学生的劳动实践中,而且内化为学生品德。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一个人的真正成长是从他的思想觉悟开始的。而劳动技术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共产主义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现今绝大多数孩子在家里,家务活不用干,不愿干,不会干,更没有一个好的习惯。我们利用劳动课,特别是《营养与烹饪》课,能教学生怎样做家务,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做家务劳动的指导老师,为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营养与烹饪》中有一个烹饪预算板块,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项目学习,让学生来计算一日三餐的食物原料成本,还要注意到成本的节省和营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当家理财的不易,从而进一步懂得了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的道理,进而体会到,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也就是支持了父母的工作,间接地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因此通过劳动技术课教学,组织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能进一步使学生树立劳动观点,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艰苦奋斗等优良品德;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协作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克服怕苦怕累、自由散漫、自私自利等毛病,使学生真正在劳动中成长,了解父母的辛苦,认识到劳动的伟大价值,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懂得体谅别人,关爱他人。
  劳动技术教育体现着德育,用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任何口头强调都要直接和震撼的多。
  二、有益于兴趣的激发、智力的开发。劳动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敲门砖。托尔斯泰说过:"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心理推动之一。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作用,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往往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别致、有趣引起的,而且是在对知识技能的不断掌握、扩大和加深,并获得积极的情趣体验中,沿着"有趣—乐趣—志趣"的轨道不断发展起来的。学生可以在劳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劳动实践中接受教育,由以往的“只说不练”到如今的手脑并用。劳技课教学是一种开放性教学,它是根据人的探索心理倾向,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发现”中获得知识,把开发人的智力、发展人的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引进教育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劳动技术课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许多好处:
  一是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生产技术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为发展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二是通过亲自参加手脑并用的技术劳动,不仅使学学生综合运用。同时也加强巩固了所学到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使其感受到文化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励他们去主动地学习文化课;
  三是从脑科学研究的规律来看,技术劳动可以使学生左右手同时操作,达到左右脑同时开发的效果,能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如本学期的园艺教学中,我与学生共同确立了一个《小型庭院设计》项目,要求学生合作和创新,共同设想和设计未来家园的形象。有学生喜欢现代风格,那他们就很主动地去查询现代家园的流行元素;又有学生喜欢古典风格,那他们就得去查询古人家园布置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他们的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得到了充分得拓展和锻炼。用何种材料做房屋、小桥、树木,要他们不断地试验和创新,这是他们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的运用。
  所以,劳动技术教育不但不会降低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反而可以使学生变得更加心灵手巧。
  三、强身健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劳动不仅能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使他们的肌肉、筋骨、呼吸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身体的其它器官都得到锻炼,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也随之增强。特别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交替进行,对保护学生的视力,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协调作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如我校开展的劳动技术兴趣小组,其中有一个项目是风筝的制作,学生做好风筝后就去操场试飞,在试飞过程中要不断的奔跑和牵引,在无意中又锻炼了学生的身体。
  从根本上讲,人类的审美感受产生于劳动。马克思也曾说 “劳动创造了美。”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更重要是通过劳动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感受到劳动价值美和创造之美,培养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组织学生的劳动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或加以鼓励,或给予帮助,特别要注意珍视学生这些欣喜、激动的瞬间,及时揭示出劳动的美及其社会意义。在培养学生高尚的劳动情操时,社会的赞许和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是极为重要的。如兴趣小组中,学生总是觉得自己的风筝做得不好,出去试飞会遭到别的学生的取笑,在我得鼓励和赞许中,学生快乐的在操场上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投来了别人羡慕的眼光。
  因此劳动技术教育课美化了校园,丰富了生活,改善了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处于乐融融的气氛之中,学生在自己不断的改进、成功中不断的成长着。劳动技术课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使学生在劳动中成长,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这是现代教学的产物。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是在合作学习中运用相对较多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在以探究为中心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其更是经常采用的、较为有效的组织形式及教学策略之一。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标志了。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新课程理念,培养小学生的团体合作以及竞争意识,发展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
自制体育器材是指由教师、幼儿、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现状与水平,有效地利用各种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等制作出符合幼儿体育游戏所需要的器材。优化了幼儿园体育游戏,创造出一个资源再利用、活动创新异的全新的游戏新局面。它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和基本动作为目的,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让幼儿在玩玩、学学、试试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提高运动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镜头缩放一:“老师,
本文基于现代化电气设备所要求的完善功能、健康安全的设计理念,对近年来高速发展起来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噪声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低噪声电机的设计方法,对控制并降低噪
一、小学数学教育应用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一)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是:复习/练习—新授例题—对比训练重难点—巩固学习。导学式教学打破了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在课堂开始之前创设数学问题的情境,将数学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以联想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教学的生命力。  (二)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情境导入之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在熟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有效性则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教学的效益,不是看老师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而是看学生一节课后有没有收获,有没有主动去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摸索,对于如何提高低段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我总结了四
期刊
幼儿年龄小,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数学活动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枯燥,因此需要依靠良好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而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我们需要使用幼儿的天性—爱玩,爱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数学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通过游戏培养
形象思维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形象思维是指以表象作为思维运动的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运动的驱动力,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形象体系的一种思维活动。形象思维的方式主要有想象、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能够运用新新课改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小学科学的教学也不例外,在践行新课
期刊
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
随着教学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体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将“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这个转变,不仅是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在内容编排、呈现方式、培养目标上也都区别于以往的“应用题”教学。“解决问题”教学采用分散式进行内容编排,因此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问题多样、答案不唯一;呈现方式具有开放性,因此更加活泼;“解决问题”教学更关注教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