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院校主要是以职业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理念,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法予以改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息,提高其专业技能,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以生为本”理念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以生为本”理念;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同产业市场要素活跃,行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重要场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师观念和技能问题
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因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课本理论知识,同时要在综合实践中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专业学习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课程讲解中依然偏好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手法,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过于被动,老师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学习心理,导致课程教学缺乏针对性。职业院校的老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对课本理论部分的讲解,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熟悉度不高,因而老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理解思路和思考方式对学生讲解。在整个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足,严重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二)课程设计问题
职业院校以职业教育为主,学生要在充分理解课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进步强化知识概念的理解,因而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是部分职业院校在课程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现代人才培养需要,在专业和课程调整上存在不足,导致职业专业教学有效性降低。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行业,如电商和物流等,总体发展时间不长,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立相应专业后,由于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不足,学生学习内容浅显,实际应用价值不到,影响学生就业,而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又未增加实践类课程,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机会有限。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
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专业学习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出发,为学生制定与其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一些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市场调研,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不具备严谨性,导致学生对新兴专业了解和认识不足,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明确,总体学习效果不理想。职业院校才便宜职业人才中未对所设专业的市场认知度和认可度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较大盲目性,一味的跟随老师和课本思路,自主学习和探究性下降。
二、“以生为本”理念下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办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法进步。不同的专业教学具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的信息接受能力,对学生实施引导性教学。例如在职业院校中关于会計专业教学,由于会计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对一些概念性内容理解难度较大,因而老师在内容讲解中不能采用纯文字性的叙述。会计专业中关于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书本上是以文字总结形式概括其含义,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接触不多,难以理解其具体所指。据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图例或实例的方法,向学生展示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样本,学生根据其格式和内容项进一步区分异同,强化理解和记忆。
(二)实践教学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生为本”理念,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了解和分析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特点,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学习进步。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的人才,因而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对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安排,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完成相应课题。例如职业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旧衣物改造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服装设计,提高专业学习的趣味性,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院校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培养专业人才,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专业内容和学习要求。
(三)社会调研
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从两方面工作入手,一方面是关于学生的课程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老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足够的互动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并通过教学调研等活动为学生制定更加适用和高效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则是关于社会调研,学校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对人才市场上专业人才供求情况进行了解,判断专业教学是否已达饱和度,同时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要求标准,进行教学改革,使学校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人才要求,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理念下的职业人才培养,是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角度考虑,并根据社会现实,对学生实施高质、高效的专业培养。
三、结语
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较多技能和制度上的不足,在新时期下,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多方位、全角度的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劲松.现代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2014,12:64-67.
[2]陈桂梅,曹晓艳.基于“以生为本”理念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64-66.
[3]王丹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74-77.
[4]赵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职业能力开发的困境与应然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09:100-101.
关键词:“以生为本”理念;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同产业市场要素活跃,行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重要场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师观念和技能问题
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因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课本理论知识,同时要在综合实践中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专业学习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课程讲解中依然偏好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手法,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过于被动,老师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学习心理,导致课程教学缺乏针对性。职业院校的老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对课本理论部分的讲解,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熟悉度不高,因而老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理解思路和思考方式对学生讲解。在整个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足,严重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二)课程设计问题
职业院校以职业教育为主,学生要在充分理解课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进步强化知识概念的理解,因而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是部分职业院校在课程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现代人才培养需要,在专业和课程调整上存在不足,导致职业专业教学有效性降低。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行业,如电商和物流等,总体发展时间不长,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立相应专业后,由于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不足,学生学习内容浅显,实际应用价值不到,影响学生就业,而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又未增加实践类课程,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机会有限。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
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专业学习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出发,为学生制定与其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一些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市场调研,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不具备严谨性,导致学生对新兴专业了解和认识不足,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明确,总体学习效果不理想。职业院校才便宜职业人才中未对所设专业的市场认知度和认可度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较大盲目性,一味的跟随老师和课本思路,自主学习和探究性下降。
二、“以生为本”理念下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办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法进步。不同的专业教学具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的信息接受能力,对学生实施引导性教学。例如在职业院校中关于会計专业教学,由于会计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对一些概念性内容理解难度较大,因而老师在内容讲解中不能采用纯文字性的叙述。会计专业中关于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书本上是以文字总结形式概括其含义,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接触不多,难以理解其具体所指。据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图例或实例的方法,向学生展示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样本,学生根据其格式和内容项进一步区分异同,强化理解和记忆。
(二)实践教学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生为本”理念,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了解和分析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特点,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学习进步。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的人才,因而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对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安排,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完成相应课题。例如职业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旧衣物改造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服装设计,提高专业学习的趣味性,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院校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培养专业人才,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专业内容和学习要求。
(三)社会调研
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从两方面工作入手,一方面是关于学生的课程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老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足够的互动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并通过教学调研等活动为学生制定更加适用和高效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则是关于社会调研,学校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对人才市场上专业人才供求情况进行了解,判断专业教学是否已达饱和度,同时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要求标准,进行教学改革,使学校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人才要求,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理念下的职业人才培养,是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角度考虑,并根据社会现实,对学生实施高质、高效的专业培养。
三、结语
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较多技能和制度上的不足,在新时期下,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多方位、全角度的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劲松.现代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2014,12:64-67.
[2]陈桂梅,曹晓艳.基于“以生为本”理念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64-66.
[3]王丹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74-77.
[4]赵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职业能力开发的困境与应然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0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