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北京协和医院常规体检妇女的盆腔器官脱垂(POP)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本院行常规健康体检的972名成年妇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以及妇科检杳,由专人采用POP定量分度(POP-Q)法九格表进行测量,并记录各项指标的测量值.结果 (1)观察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2±10)岁(22~78岁),平均身高(162±5)cm(142~180 cm),平均体质量(59±8)kg(42~91 kg);83.8%(815/972)为已分娩妇女.972名妇女的平均阴道长度(TVL)为(8.20±0.35)cm.所有观察对象均未达到POP的诊断标准,其中35.5%(345/972)存在阴道后壁轻度膨出,96.7%(940/972)存在阴道前壁轻度膨出,但均无自觉症状.(2)972名妇女中,未分娩者的生殖道缝隙(gh)、TVL测量值及C、D点距处女膜缘的罡巨离分别为(2.26±0.32)、(8.08±0.30)、(-7.08±0.24)和(-8.08±0.30)cm,均小于已分娩者[分别为(2.33±0.39)、(8.22 ±0.35)、(-7.14±0.28)和(-8.22±0.35)cm],Ap、Bp点距处女膜缘的距离分别为(-2.87±0.22)、(-2.87±0.22)cm,均大于已分娩者[分别为(-2.81±0.25)、(-2.81±0.25)cm],以上各项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分娩妇女比较,已分娩妇女阴道后壁膨出的风险增加(OR=1.819).(3)22~34岁、35~49岁及≥50岁者的POP-Q各项指标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34岁者与35~49岁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34岁、35~49岁者分别与≥150岁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2~34岁者比较,35~49岁及≥50岁者发生阴道后壁膨出的风险增高(OR=1.713、3.765).(4)绝经后妇女的POP-Q各项指标测馈值均小于未绝经妇女,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绝经妇女比较,绝经后妇女阴道后壁膨出的风险增加(OR=3.354).结论 在我国健康体检的成年妇女中,以POP-Q法作为评价POP程度的指标时,轻度的阴道前、后壁膨出很常见,阴道前壁膨出较后壁膨出的检出率高,但通常并无症状,临床上不需干预.分娩史和年龄是影响阴道壁膨出严重程度及检出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北京协和医院健康体检妇女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摘 要】
:
目的 研究北京协和医院常规体检妇女的盆腔器官脱垂(POP)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本院行常规健康体检的972名成年妇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以及妇科检杳,由专人采用POP定量分度(POP-Q)法九格表进行测量,并记录各项指标的测量值.结果 (1)观察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2±10)岁(22~78岁),平均身高(162±5)cm(142~180 cm),
【机 构】
: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院医学统计教研室,1
【出 处】
:
中华妇产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0年45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不能手术的中晚期(Ⅲa~Ⅳb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因此,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化疗药物用于宫颈癌放疗增敏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子宫内膜癌的同步放化疗尚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尚缺少大宗病例观察结果及实验室研究结果的支持.本研究探讨了顺铂联合放射线同步作用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细胞的抑制情况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进一步动物体内实验和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期刊
PiverⅢ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治疗Ⅰb~Ⅱa期宫颈癌的标准术式,其治愈率可达80%~90%~([1]),但是,手术损伤盆腔自主神经结构,导致术后膀胱功能障碍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期刊
目的 探讨孕鼠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时对胎鼠肺脏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妊娠15 d的20只SD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孕鼠皮下注射17α-乙炔雌二醇和孕酮,连续5 d,成功建立ICP大鼠模型;对照组孕鼠皮下注射精制植物油,连续5 d.分别测定两组孕鼠模型建立前、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的水平.于妊娠第21天处死
目的 评价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其他名称:优诺安)治疗厌氧菌引起的盆腔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2至10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就诊的、经筛选符合厌氧菌性盆腹腔感染标准的14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3例.观察组患者用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理类型复杂,包括卵巢浆液性腺癌、黏液性腺癌、子宫内膜样癌及透明细胞癌等.目前的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及术后辅以铂类和紫杉醇等药物为主的化疗,但效果不满意,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40%左右[1]。
期刊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有效的抗疟药,近年的研究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肿瘤效应;青蒿琥酯是青蒿素一个重要的衍生物[1-2].有学者挑选55株人体肿瘤细胞研究青蒿琥酯的抗肿瘤活性时显示,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为中度敏感的肿瘤细胞[3].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三大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徘徊在25%~30%之间。
期刊
子痫前期及子痫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发现,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生,与胎儿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细胞穿透胎盘屏障进入母体增加有关[1-2].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的检测已经广泛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研究,子痫前期孕妇血循
期刊
目的 探讨雌激素和紫杉醇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Bub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Ishikawa细胞中加入10 nmol/L的17β雌二醇(17β-E2)作用24、48和72 h,采用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其增殖活力[以吸光度(A)值表示],以17β-E2浓度0 nmol/L者为空白对照.(2)按如下方法处理Ishikawa细胞:①加入不同浓度(0.1、10、1000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自1988年子宫内膜癌采用手术病理分期以来,通过手术和术后选择性地辅助放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化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以往认为,子宫内膜癌对化疗尤其是对全身化疗不敏感,但美国妇科肿瘤协作组(GOG)122研究报道,抗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癌可取得较好疗效[1]。
期刊
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内源性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度只有22个核苷酸左右,不编码蛋白质,通过碱基配对决定mRNA的翻译和稳定性,沉默编码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细胞的分化、生长、发育、增殖、代谢、凋亡等功能[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