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阳律阴吕”的理论与应用

来源 :音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55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传统乐律学术研究,最初较为偏重明代之前的古代音乐理论部分.对于清代的音乐文献研究,特别是对康熙《御定律吕正义》中的乐律理论部分,由于近现代已有一些先入为主的不切实际的认知与评价;又由于康熙钦定的乐律理论的陈述,使学者存在难以解析的困惑;更由于康熙钦定的乐律理论部分要求,在历经百年的传递后,部分内容已被后来几朝奉敕修纂官们所曲解等,这些因素影响了相关方面的学术提升.本文在《御定律吕正义》和《钦定诗经乐谱》文献的解读研讨中,对康熙“阳律阴吕”理论逐步给以剖析和诠释.
其他文献
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古代史上,存在一个以汉字为标志的文化共同体.其中出现两种音乐文化传播:一是随人群迁徙而向经济繁荣地区的传播,二是由高文明地区向低文明地区的传播.由于
现代主义先锋派以推陈出新为口号,并将此定格为共识,传递给当今的艺术世界.本文反其道而行,选取了现代主义运动的著名异见者作曲家费鲁齐奥·布索尼与他的歌剧《浮士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