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实践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对提高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案例教学实践方面,尚缺乏规范有效的理论模型予以指导。提出了运用于案例教学的两个实践模型“理论导入模型”和“案例导入模型”,并对模型应用于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实施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模型;理论导入模型;案例导入模型
  作者简介:宋雅杰(1975-),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90-02
  如何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是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很多教师都曾经或者正在尝试案例教学,但相当一部分由于缺乏规范的方法做指导而教学效果不佳。因此,研究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实施方式,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改进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是管理类学科教师等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案例教学实施方案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整理,提出两种案例教学实践模型,并对模型应用于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一、案例教学实践模型设计
  1.理论导入模型设计
  理论导入模型要求教师授课时先对学生介绍本次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然后再结合具体案例组织学生就相关问题应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其基本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理论导入模型分两个阶段四个步骤来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一是课前准备阶段,通过提前下发案例资料,布置研讨内容,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借助多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找出问题所在,形成观点。本阶段学生所作各项准备工作有利于进一步补充相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协作能力等。二是课堂讲授、讨论阶段。其中,教师的理论讲授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点的重要途径,而随后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总结则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训练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借鉴别人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
  2.案例导入模型设计
  案例导入模型要求授课时先导入案例,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结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层层深入,通过分析,逐步推导出相关理论。其基本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案例导入模型分两个阶段五个步骤来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一是课前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与理论优先模型相似,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二是课堂讨论、推导阶段。首先安排学生就案例中部分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结合讨论情况进行引导,指引学生思考方向,结合案例逐步提出和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后续问题的讨论。问题讨论完成之后,先由学生分析总结整个案例讨论中涉及的知识点,然后由教师补充概括,最终完善需把握的所有新知识点及讨论中出现的新思想、新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同样始终贯穿新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模型在“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实践分析
  为了验证两种案例教学实践模型的教学效果,本文在“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对两个教学班分别采取了理论导入型案例教学和案例导入型案例教学,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1.授课对象的选择
  在“运营管理”教学中选择的两个学生班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两个班级年级相同、专业相同、课程相同、教学进度相同、任课教师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表1 教学班基本情况表
  教学班级 人数 课程 教学方式 实施方式 课时
  09工商管理1班 58 运营管理 案例教学 理论导入式 3节/周
  09工商管理2班 63 运营管理 案例教学 案例导入式 3节/周
  2.课堂教学的组织
  (1)管理1班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1班采用了理论导入模型进行案例教学,提前一周给学生下发案例讨论材料,上课时,由教师先对一次授课所需学习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详细讲授,然后再由学生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2)管理2班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2班采用了案例导入模型进行案例教学,每进行到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时,先将与本知识点相关案例发给学生提前准备。上课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就案例中部分思考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结合案例逐步提出和完善对相关知识点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完成后续问题的讨论。
  例如,在学习“运营战略要素与运营战略原则”部分的内容时,对采用案例教学的两个班引入了一个“家庭风味饼干”的讨论案例,并设计了几个思考问题。两个教学班均提前将案例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分组阅读思考,做课下准备。上课时,管理1班用了1.5个课时介绍运营战略要素、原则与战略构成等相关理论,然后用1.5个课时的时间结合案例让学生就思考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做出总结;管理2班则要求学生先就部分案例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路,逐步引导出运营战略的几个基本要素与原则,这需要2个课时。在所有问题都讨论完成后,再用1个课时由学生对本章内容做总结,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概括,使学生了解该部分主要知识框架。
  三、模型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为了了解两种案例教学模型在实现教学目标方面的效果及教学效果差异,分别从课堂表现和卷面考试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1.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两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随后的学生反馈信息调查显示,两者在课堂教学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1)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直观感受是,采用案例导入教学的管理2班的课堂气氛比采理论导入教学的管理1班的课堂气氛要热烈。这是因为管理1班理论知识讲解的时间稍长,学生参与程度较低,而管理2班学生始终融入案例场景,自始至终参与讨论、调动思路。   (2)对知识点的认知、把握情况。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对于涉及新知识点的案例思考题,运用理论导入模型教学的班级(管理1班),并未体现出先接触理论知识的优越性,换句话说,提前讲解理论知识并不能使学生当时就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去分析处理问题。但经过教师引导后,则可以相对案例导入型教学班(管理2班)较快进入角色。比如,在“家庭风味饼干”的案例分析中,在结合饼干生产过程分析改进运营效率的方式,进而引申出运营战略的几个基本要素时,两个班的学生开始都没有联系到运营战略要素的问题,但经过提示,管理1班的学生能够较快地将所教的知识点与案例联系起来,而管理2班则需在教师引导下逐步讨论、推导出相关的运营战略要素,因此花费的时间较1班要长。
  (3)学生的态度。课后对学生关于两种授课方式的态度作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调查结果显示,两个班总计47.1%的学生认可“理论导入模型”的案例教学方式,52.9%学生认可采用“案例导入模型”教学。支持“理论导入模型”的原因主要集中于“可以使学生建立起对新知识点的初步印象”、“提供了分析案例的思路”等;支持“案例导入模型”的原因则主要在于“感性”、“生动”、“参与感强”、“课后对知识点的印象深刻”等。
  2.卷面考试情况
  卷面考试能够较为客观地体现出两种案例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考试采取了闭卷形式,试卷设计包括填空、选择、是非判断等考查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客观题型,以及案例分析、论述等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观题型。试卷结构及考试成绩见表3。从卷面成绩来看,管理1班的平均成绩为73分,管理2班的平均成绩为75分,差距不大,其中1班在客观题(考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的平均得分略低于2班,而在主观题(考察应用能力)上的平均得分基本与2班持平。这也验证了对学生课后调查所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即边讨论、边引导,最终引出相关理论的“案例导入模型”比“理论导入模型”在知识点的学习上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一些。此外,学生在主观题答题过程中的思路也略广于“理论导入模型”。
  表3 试卷结构和考试成绩情况表
  测试目的 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分
  题目类型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案例分析题 论述题
  分值(%) 20% 20% 10% 30% 20% 100
  考试
  成绩 1班平均分 15 14 7 22 15 73
  2班平均分 15 15 8 21 16 75
  3.评价效果总结
  根据对两个教学班学生的调查和考试成绩统计分析,两种案例教学模型在教学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可以说各有利弊。其中,“理论导入模型”通过前期较为系统的知识点讲解,可以在案例讨论时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但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理论讲解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不理解,真正进行案例讨论时,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甚至想不起应用所学的理论。而运用“案例导入模型”教学由于始终结合案例讨论,较生动、具体,通过案例分析概括出某些知识点,学生对于初次接触的相关理论往往印象深刻。但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对于案例中涉及的思考题,有时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到思路,容易答非所问,或出现冷场。所以,采用该模型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学生要配合,课下准备工作做充足;二是教师需具备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技巧,能够在适当时机给予适当引导,注意问题讨论和理论引导的节奏,从而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集体氛围较活跃的班级,运用“案例导入模型”的教学效果要优于“理论导入模型”。
  四、结论
  本文构建了两个案例教学的实践模型:“理论导入模型”和“案例导入模型”,在“运营管理”教学中对这两种模型的教学效果及其差异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理论导入模型”能为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提供思路上的指导,有利于在案例讨论时有的放矢,便于控制讨论节奏;而“案例导入模型”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方面效果明显,更利于给学生就相关知识点的学习留下深刻印象。两个模型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方面都能发挥较好作用。
  参考文献:
  [1]宋雅杰.基于位置度量法的高校教学效果评价模型[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2]贾凤梅,曹允庚,张宝成.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及其实效性研究——以高等师范地理专业教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
  [3]杜国强.案例教学运用初探:以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课堂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引言 新安晚报1999年12月份正式启用北 大方正文韬采编系统平台。随着采编系 统的运用,传统手工方式的工作量统计 越来越不适应报社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由于我们报社采取分级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来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并提出,只有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才能实现我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关键词: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卓越工程师  作者简介:李旎(1978-),女,浙江温州人,湖南城市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吴宏斌(1964-),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摘要:指出了“计算机仿真”课程的现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这门课程改革的方法,提出在不增加教学课时的前提下,引入合作创新的改革思路和操作模式,这种教学改革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设计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教学改革;合作创新  作者简介:华民刚(1980-),男,江苏无锡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讲师;陈俊风(1979-),女,
引言 建设多媒体数据库地方子库是将新 华社各分社的数据汇集起来,构成“数据 新华”、“数据中国”乃至进一步发展成为 “数据世界”,建立起中国最大的国家级 新闻信息数据
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是安全工程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所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以毕节学院为例,根据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现状及其课程体系中存在
1.根据黑河市委的统一部署,黑河市教育局党委参加黑河市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实践活动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高质量、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办让人民满意
“山地物探铁军”雄心勃勃 地处成都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地球物 理勘探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物探”)经 过50多年发展,已成为集地震资料采集、 处理、解释、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石油
摘要: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教学改革。改革过程中,充分利用Emu8086和Proteus软件,紧抓课程理论讲解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软硬件开发能力。  关键词:微机原理;接口技术;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昊(1985-),男,江苏泰州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助教。(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图分类号:G642.0?
为满足报社异地分印发行的需要, 报社都采用了数字传输的手段。现在,数 字传输大多采用卫星传版和宽带传版两 种手段。本文,就国内传版系统的现状作 一个描述。 1、卫星传版
引言 多人视频聊天系统是新一代互联网 聊天软件,要求可以支持每房间10人以 上同时在线进行视频和语音的聊天,在 聊天的同时播放流媒体电影或者音乐。 多人视频聊天系统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