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象法在牛顿定律中的应用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b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象法是利用各种函数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由于物理图象能形象、直观地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清晰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因此图象成为一种特殊的数学语言和工具.在解决牛顿第二定律问题时,物体的受力过程和运动情况既可以用方程表示,又可以用图象形象表示,因此图象法是处理牛顿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图象法求解牛顿定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识图
  识图就能直接从图象上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求解的关键是看清图象中的“点 ”、“线 ”、“斜率 ”(加速度)、“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
  例1如图1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滑上传送带,以地面为参考系,v2>v1,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图2中v-t图象可能的是( )
  解析:如果传送带足够长,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后,先在恒定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然后在相同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大小达到v1,之后随传送带一起运动,如选项(B)所示图象;若小滑块滑到传送带最左端时,速度刚好减为零,则对应于选项(C)所示图象;若小滑块滑到传送带最左端时,速度还没有减为零,则对应于选项(B)所示图象;选项(D)图象描述的过程是小滑块先向左做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继续向左做加速运动,这显然是不 可能的.所以正确选项为(A)、(B)、(C).
  点评: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有关,正确分析摩擦的变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例2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外力F的作用,如图3所示为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则与F-t图象对应的v-t图象是图4中的( )
  解析:由F-t图象可知,在0~t内物体的加速度a1=F/m,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2t内物体的加速度a2=F/m,但方向与a1反向,做匀减速运动,故选(B).
  点评: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都用图象表示,由受力情况判断运动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二、析图
  析图就是通过对v-t图象(斜率、截距、面积、拐点)的分析,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把握物理量间的依赖关系,建立起完整的物理情景,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物理规律.
  三、用图
  有些牛顿定律问题可以借助用图象法求解,即根据题意把抽象的物理过程用图线表示出来,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化为几何关系,使物理情景跃然纸上,使得分析过程更清晰、直观,则可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例5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点评作出两物体的速度图象就能直观地看出两物体间的几何关系.
  [湖北省大悟县第一中学 (432800)]
其他文献
剪辑是电影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把分别拍摄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粘接起来成为一部电影的艺术手段。《孔乙己》是一个小说作品,作家在作品中运用了高明的剪辑艺术,把一个个细节剪辑成一组镜头,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意义,使作品富有电影的剪辑美。  首先,《孔乙己》在细节的剪辑上注意了物质内容的连贯性。法国马赛尔·马尔丹有过论述:“在两个镜头中,应当出现一种类同的元素,使人很快认出镜头和它表现
问:我的女儿上幼儿园大班,从小由保姆带。现在我们听说她是双重性格:跟熟悉的小朋友交往不存在问题,调皮得像小男孩;跟大人却不善交流,买东西让她自己说、自己付钱都不干,上幼儿园很少向老师问好,多次锻炼她,但效果不好。请问:这是否与保姆带她有关?现在该如何训练?  一位有疑惑的妈妈    答:首先要感谢您提出了一个容易被家长忽视而其实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儿如何学会与他生活中的成人相处。    使用“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