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文化使命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fo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试教育的根本失败在于文化功能的丧失。如果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那么文化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智慧结晶。以技能的方式掌握科学知识,我们的教育质量是公认的,可由此带来的人生蒙昧也有目共睹。孩子在残酷的题海训练里丢失自我,情感麻木,思想蒙昧,个性混沌,道德黑暗,是为高分付出的惨重代价,注定高分低能,走向平庸;低分无能,沦入灰暗命运。我们并非不知道教育的文化功能,但长期把智育与德育、理科与文科割裂开来,把教书与育人、知识与品质割裂开来,在应试强大的压力面前渐渐丧失文化功能,沦为蒙昧的技能教育。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小学没有应试教育,教育渐渐沦为文化革命时期的荒芜,连知识教育也日益放弃。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大家似乎终于承认教育是为孩子未来发展作铺垫的,是塑造人的精神,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统治及其他原因,教育不仅没有启蒙孩子精神的觉醒,反而仍在制造蒙昧。
  孩子首先要寻找丢失的自我,发现自我到底是谁,有着怎样的本质特征,然后方能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塑造崭新的自我,改造生命改变命运。教育如果要为人生,就必须在这此有所作为,启蒙孩子精神自我的觉醒,为未来发展作铺垫。这个道理并不深奥,可我们总是认定,只有那些定理及由此形成的技能才是未来发展必需的,根本不顾忌由此造成的人生蒙昧。如果孩子既不知道今天的自我是谁,更不知道明天的自我将走向何方,高分到底有什么发展意义呢?进入社会,没有谁再过问学业成绩,我们这些过来人,没有谁是用曾经的解题技能来解决工作问题并形成优秀的工作才干。
  教育的使命是使孩子成为拥有自知智慧的现代文明人,而不是用科学定理禁锢孩子的头脑。如果科学课程还有意义,正是于使之成为认识自我探索天赋的手段,而不是使自我蒙昧。这就为观照教育提供新的视角,教育的使命在于帮助孩子寻找、发现丢失的自我,进而塑造出拥有高尚道德和强大个性品质的自我,为未来发展奠基。孩子正是凭借这两种品质去开辟崭新人生追求事业的。
  失去自觉的文化使命不等于教育就没有文化功能,没有自知的智慧不等于孩子身上就没有习染文化。到了中学,十多岁的孩子就成为千年文化的活标本,立身处世无不鲜明地表现出文化偏见。这是文化相当强大的民族,每个自我不知不觉就为它所塑造,从而铸成可悲命运却浑然不知,环境也不得而知。个体的习惯叫性格,民族的习惯称文化。犹如为恶习主宰的孩子对恶习一无所知,为文化主宰的个体对文化也全然不知。外国人只要一见我们,就生动地看到文化,我们却茫然不知。如果是掌握了市场文化的教师,对孩子身上的千年文化就洞若观火。胆小懦弱逆来顺受安分守己中庸忌妒的儒家文化,知足无为娱乐至上的道家文化,在孩子身上都生长得根深叶茂,在悄然注定着学业及人生命运。就是投机色彩很浓的应试文化也只在极小的局部侵占传统文化。应试文化里的专制文化正是从儒家的奴性文化里嫁接而来,孩子的奴性不是在考试是指挥棒教师是权威的影响下积淀而成的吗?
  真正的教育是市场文化的启蒙,自觉地与传统消极文化斗争,用市场文化来占领孩子的世界。文化通过环境(周围所有人)渐染孩子,以习惯的方式沉淀在孩子身上。本能的欲望和文化的熏染养成孩子的恶习,自我正是丢失于恶习,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唤醒恶习。习惯总是以种种安逸来贿赂孩子,并用惯性力来维系。孩子沉湎于安逸里就本能地维护恶习的尊严,教师最日常的工作就是与孩子的恶习斗争。
  这就必须首先启蒙情感的觉醒。与科学知识不同的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便是塑造自我,认识与改造生命有机统一。情感是塑造自我的基础。在环境的刺激下,蒙昧自我有种种自发短暂消极的情绪反应,但自觉不到情绪,只是把生命带向不幸的黑暗的冲动。情感的觉醒是把自发短暂消极的情绪导向自觉恒久健康的态度体验。能自觉到恨的痛苦,并抑制消灭恨;能自觉到爱的快乐,并追求爱:生命就走向光明。唤醒尊严受创的痛苦,发现自爱;唤醒对他人不幸的怜悯,发现他爱;唤醒认识世界的热情,自觉追求知识:爱把生命聚焦到理想自我(即精神自我)的追求。爱是对与生俱来的私欲的超越,是认识和塑造自我的最高智慧,是快乐的最高追求,是道德的唯一高尚的动机,把生命引向无限光明的未来。不懂得爱的生命是在黑暗中摸索,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此,否则是蒙昧教育。
  其次,启蒙思想的觉醒,开创新的人生。思想是在情感的基础上建造的底座。情绪在理性的照耀下升华为情感,情感在理性的照耀下升华为思想。思想是情感浩劫的规律提炼,是情商与智商的有机统一,是自我对世界和自我的主观评价体系,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标志,是从习惯和环境的统治中解放出来的标志,是创新人生的意志之源。没有思想的生命是环境和习惯的傀儡,注定未来黑暗,人生平庸,任是怎样的高分也无用。认识现实自我形成科学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理想自我就渐渐清晰起来,塑造自我的思想方向就指引自我前进。认识世界能形成独立的思想,就为改造世界指明方向。拥有独立的思想才拥有行动的意志,自发人生升华为自觉人生。教育的使命是启蒙独立思想的觉醒。如果教育陷落于技能中,不仅不能启蒙思想,反而扼杀思想,那么教育就是误人子弟。
  最后,在思想的指引下塑造个性和道德的丰碑。思想的意义在于指明行动的方向,在思想的指引下不断行动,就结晶为个性和道德品质,这是学习的终极成果。个性和道德的品质丰碑就塑造在思想的底座上,而伟大的事业就是两座丰碑上矗立的尖塔,这就是塔碑式人才工程的建造。个性是坚持独立自我与环境斗争稳定的心理特征(比如坚强勇敢叛逆勤奋正直等),是创新人生和创造事业的精神支柱,是生命的伟大创造,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道德是牺牲自我成全环境而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最高的处世智慧,爱是道德的核心价值。二者辩证统一构成完美人生。道德是人生最纯洁的快乐体验,也为未来发展提供高瞻远瞩的视角,是崇高事业的精神之源。教育的使命就是指引孩子塑造个性和道德的品质丰碑。
  由此可见,现实的教育仍是在黑暗中摸索。
  (作者单位:重庆万州外国语学校 天子湖校区 400000 )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小学的数学教师,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略有感悟,特撰此短文,以供同行们参考或研讨。  每一个有学校学习经历的学生,,从一坐在教室里,就少不了听老师讲授数学课程。在我刚上学时,在听第一堂数学课时,似乎感觉到,学数学为的是让人“识数”,至多是能够算账。至于其他,那是不甚了了。由于学生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认识浮浅,所以不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不很高,甚至
摘要:本人从教至今,曾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现从事汉语教学。在教学期间,经过对比发现汉族学生学英语和少数名族学生学习汉语,其实都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在实际教育工作过程中,我体会到汉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共同之处及互补之处。随着英语学习的白热化,少数名族学生学习汉语成为了工作、学习的必需工具。为了更好的学习汉语借鉴英语学习方法极为重要。    关键词: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英语  一、当今社会汉语学习及英语学习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的导师和引路人,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品德、劳动、学习、生活、文体等工作,因此,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其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更高,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对特殊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学校、学生、家长、社会之间的桥梁,是残障学生回归社会主流的引路人,任重而道远。  那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中学生中开展计算机教学早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当前,计算机与网络正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各种与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逐一产生,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如果不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可见,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进一步说,掌握娴熟的计算机
摘要:病句是许多地区的必考题。病句考什么,怎么考呢?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能辨析修改病句。主要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六大类型,以选择题或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本文讨论了病句的辨析技巧,给学生正确分析病句带来启示。  关键词:标志词;病句;辨析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124  所谓病句是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等学习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英语课充满趣味性和有效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几种具体的语法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 善设情景,使语法教学更生动  情景法是使用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一个真实生动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化学学科素养的涵义、化学学科观念生成的有效途经以及化学学科能力生成的有效途经。以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化学观念;化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68  一、化学学科素养的涵义  1. 化学观念:化学观念是从化学的视角,阐述对自然、社会与化学学科的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看法。化学观
摘要:笔者针对语文课的课堂导入,主要介绍了五种课堂导入的方法,即抒情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温故知新发,提问导入法,借用歌曲、图片等网络资料发,前四种侧重思维,借用歌曲、图片等网络资料是手段,不论是思维还是手段,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切实有效的帮助。文中笔者还对每一种方法针对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都做了例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关键词: 导入;抒情; 故事; 温故; 网络; 提问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英语课堂焕发魅力。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学会更好地思考、积极地发言。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氛围;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57  语言学家叶斯伯森曾说:“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给学生尽量多
“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一、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