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理解的构建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qidf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理解的构建。历史理解是全面理解和认识过去的思想方法,是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历史理解的内涵应从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等三个维度进行建构。史学本体论居于主导地位,史学本体论和史学认识论是史学方法论的基础。历史理解的目标指向必然从基于事实的探究走向敞现关系和意义的理解,主要包括历史事实的澄清与建构、历史叙事的理解与辨析、历史价值的追问与阐发三个互相联系、逐层递进的目标。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理解;内涵本质;目标教学
  历史理解从根本上说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基础性的能力素养,是历史学科理论和方法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其内涵的阐释可以从历史学科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出发,即历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一、历史理解的内涵阐释
  (一)作为史学本体论的历史理解
  史学本体论是指关于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其任务在于解决主客体谁为历史认识的对象的本源问题。历史是可以理解的,这正是由历史自身的存在本质决定的。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和观点的不同,影响着对历史的认识,从而产生不同的历史理解。如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世界本源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导致它们对世界解释的差别;对于历史有无规律可循,历史过程本质上是决定论的还是非决定论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如何等问题观点的不同,所建立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也截然不同。从史学本体论的视角进行历史理解,需要探寻历史的本质规律,从历史进程中把握历史的本质。
  (二)作为史学认识论的历史理解
  史学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既包括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也包括关于一般历史过程性质和特点的总的认识,即史学本体论方面的认识。这涉及如何认识历史研究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对历史研究基本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态度,在历史认识中的判断标准等等。历史认识论的关键是解决历史认识主体是否能够认识作为对象的历史或客观实在的“过去存在”能否成为认识对象而被认识的历史可知性问题。历史认识论视角的历史理解,要求从历史认识的基本史观出发,运用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三)作为史学方法论的历史理解
  史学方法论是历史学科研究过程中具体方法的运用,是解决历史认识主客体之间如何发生关系、如何实现相互结合的现实问题,实质上体现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制。由于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历史理解往往走向不同的方向,呈现出多元的解释,有时甚至相互矛盾,但总体上说,多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历史理解。
  二、建构历史理解的目标维度
  面对历史现象或者研究历史问题时,必然从基于事实的探究走向基于关系和意义的理解。由此,历史理解的对象也就自然包括相互递进的三个层次:一是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事实;二是历史研究者对过去历史事实进行一定的重构后的结构化、关系化的历史;三是对历史事实的解读以及对历史意义的体悟。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从上述三个层次出发,探寻历史研究对象的本质,获得对历史研究的规律性分析,形成认识历史的系统化观点和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历史认识的实践。“强调熟练理解过去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独特性,连续性和变迁性的相互关系,历史事件与发展趋势的多元因果等”.因此,历史理解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几个互相联系、逐层递进的维度。
  (一)历史事实的澄清与建构
  澄清事实是历史研究的起点。对于历史教学来说,一般是先了解事实,然后寻求对事实的理解,建立史实的关联,对历史事实进行解释。在获取历史史实的过程中,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但史料本身是无序和杂乱的,需要研究者去选择、甄别、整理和解读,哪些史料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如何解读这些史料,必须服从于研究者的主观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是基于客观存在的史料建构出来的,是被置于某种描述之下的事件。
  (二)历史叙事的理解与辨析
  掌握历史史实仅仅是历史研究的一步,探究历史事实,理解历史原因与结果的关系,通过类比与辨析,才能获得全面的历史认识,历史理解就是要找出这种不同背后的东西。例如,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陈独秀提出“打到孔家店”,袁世凯“尊孔復古”,孔子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遭遇,需要他以不同的形象出现的时候他就变成了“希望变成的样子”。这需要我们置身过去的历史之中,关照今天的时代之需,理解过去并建构今天我们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三)历史价值的追问与阐发
  对历史价值的追问渗透在历史研究的全过程,在探究史实中受价值规约,在建立历史关联、建构历史叙事时需要价值纽带,在建构历史意义时受价值牵引。具体说,对历史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渗透着研究者的主观目的,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用什么材料都受价值的规约;对历史叙事文本的解读也同样需要从当时人们的情感、态度、信念等角度去把握,从历史研究者本身持有的目的去理解;历史研究要阐发的意义同样指向人们预设的价值,寄托着人类的审美追求和对未来的希冀。这样,无论历史研究者研究历史还是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历史,都需要在过去与现在与未来之间建立起联系,获得关于现在和未来的启示,这是历史学科的价值所在。
  所有的历史之中都蕴含着人类活动的意味、意图、想象和信念,为了今天或者明天的目的历史理解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一种创造的行为,其目标是在不同文化语境和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实现求同存异,获得更高层次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是真正实在的人,即永恒个性化的精神的作品。历史研究需要从社会存在出发,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特定时代人类的精神状况,理解时代的文化精神。这需要从美学视角赋予历史新的意义,让人们从历史中获得精神滋养,理解生命的价值,找到不断超越自我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邓京力.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辨析[J].历史教学,2018(7).
  [2]庞卓恒.历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J].历史研究,2018(4).
  作者简介:
  郝王鹏,山西省吕梁市,山西省吕梁高级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要引导学生凝聚正思维,可通过创设正面的课堂教学情境、选择积极的校本课程内容、习题编制中给予正面的信息,重视课后实践活动的安排,挖掘教材中容易忽略的细节等途径传播正能量,真正发挥化学教育的积极作用。这方面的实践有助于学生改变对于高中化学这一学科的刻板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的浪潮是依靠高中化学来传播正能量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实现其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
为指导和优化液相线跟踪法的实施,对以CPTes2为载液含二甲亚砜(Me2SO)的低温保存液(CPTes2/Me2SO)的理化性质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结合质量补偿法分别得到不同Me2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转变。语文作为中职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本文从准确定位、挖掘教材、联系实际三方面来对中职语文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技术型人才需求的扩大,职业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意在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真正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知识内容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了能够激发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对其语文素养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阅读兴趣;自主学习  一、 引言  新时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家庭作业一般是对试卷的反复练习,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反感心理。实际上,教师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反馈了解到此阶段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动机与方法,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高中物理家庭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精心思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家庭作业  根据高中物理家庭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在课
对R717/R744-HDCC、R404A/R744-HDCC、R449A/R744-HDCC三种辅助过冷循环带回热器的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探究辅助过冷循环回热器对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热力
摘 要:现阶段,中专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中专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令人担忧,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所以,研究对中专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对策和模式成了重要的讨论议题。就现阶段、新时期中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进行浅析,提高中专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中专生;思想品德;教育模式;改革  “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就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在过去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注重的都是“教书
摘要: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是一线老师最棘手的问题,是家长最烦心得问题,也是学校领导最关注的问题。在一个新接手的班级中,如果学困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学困生的成绩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成绩。因此,要想提高整个班级的成绩,提学困生的成绩是个关键。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必须让学困生是爱上学习。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  一、 尊重和接纳学困生  著名教育家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而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于初中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要求教师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及学科核心素养辅助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思维导图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和运用。本文就结合教学实践,就思维导图及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