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冷血热 第三章赵尚志拉起支队伍(续二)

来源 :党的生活(黑龙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河游击队
  为纪念民族英雄赵尚志,1946年改名为尚志县的珠河县位于哈尔滨东南部,东邻苇河县(后并于珠河),西连阿城县,北与宾县、延寿县、方正县接壤。中东铁路东线横亘其间,把珠河县分为铁路南、铁路北,通常称道南、道北。铁路沿线的乌吉密、珠河街、一面坡、苇河、亚布力等城镇,很早就有外国资本进入。
  1932年7月13日,《中共珠河特支给省委的报告》中说:“侵入珠河之外国资本,有日本帝国主义之五常采木公司及在一面坡之商店,法美之大粮商。商品之推销,日美法中,日本商店占优势。白党(白俄——笔者)之商铺和苏联之中东路苇沙河之采木公司及商店,在珠河经济上有地位。其他中国城市资产阶级都是在乡村,所有土地之地主同时于城市经营工厂、商店。九一八事变以前,珠河市场主要是日本与苏联之角逐场。事变后,珠河经济陷入不可收拾之混乱状态,必然的城市乡村之劳苦群众更惨苦地破产,使他们土匪化,向城市乡村进攻,恣意掠夺,因此,无秩序的经济更破灭起来。”
  1930年8月,珠河县建立了第一个中共支部,仅有的3名党员都是朝鲜(族)人。之后改为特支,建立了珠河县委;1932年9月扩建为中心县委,有党员47人,活动在珠河、苇河、五常、延寿、方正、宾县等地。
  像汤原中心县委一样,珠河中心县委自九一八事变后就致力于创建抗日武装。
  珠河地区“红枪会”的力量非常强大,高潮时曾达几万人,口号是“打胡匪,打日本”。打胡匪是保家乡、护地面;打日本是保国家、卫民族。
  珠河中心县委曾派人到几支队伍中工作了几个月,在“红枪会”溃散后,又试图收拢人员建立反日武装,但都无果而终。接着,在开展土地革命的大背景下,县委派人收编地主的大排队,结果可想而知。此外,县委还派人到山林队中策动哗变。总之,凡是能够想到并觉得可行的办法,都积极地付诸行动了,也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还牺牲了几名党员。
  这期间,影响最大、但最终还是失败了的行动是策动苇沙河的伪军哗变。抗联退到苏联后写的《抗联三军史略》中有这样两段原汁原味的文字:“一九三三年三月,我们的先烈——金石魁同志,以坚定的革命工作精神到苇沙河满军中组织了三百余名满军哗变。这一哗变不仅鼓起了中东路沿线的民众更汹涌的救国热潮,也不仅鼓起了红枪会及反日山林队的斗争情绪,而且对‘满洲国’实力给以很大的动摇。珠河反日总会当时为加强对哗变队伍的领导,为胜利进行反日战斗计,即刻选拔张连科、金策等十余名同志到该哗变部队中去工作,把它变成工农革命军的团部,一个营、四个连,在‘创造苏维埃红军’的口号之下开始行动着。”
  “我们在这一部队里着手工作不过半个月,与官兵关系逐渐疏远,他们都不愿接受我们的口号和行动方法。这主要因为当时群众只知抗日,不知‘苏维埃红军’是什么。就是说,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我们所提出口号不同之故,因而我们同志再不能照旧在该部队里继续工作了,就号召受我们影响的三十余名士兵群众,孤树起珠河工农革命游击队的旗帜。这样分裂后,不过一个星期,又与在我们影响下的士兵群众发生意见冲突,我们的武装被他们解除了。我们诚恳承认,这种分裂,并不是群众与我们分裂,而是我们因固守北方会议路线的口号所制造的分裂和失败。”
  不难理解,“北方会议”精神把自己的巴彦游击队都搞垮了,在人家的队伍里还搞这一套,行得通吗?
  “我们的武装被他们解除”的时间是1933年5月1日——就是这一天,珠河中心县委接到满洲省委转达的“1·26”指示信。
  这年春天,珠河中心县委又派了几名党员到“朝阳队”中工作,与“独行侠”赵尚志不期而遇。
  “朝阳队”的“秧子房掌柜的”李启东,近四十岁的样子,中等个头,挺壮实,沉稳朴实中透着成熟、干练,颇得孙朝阳的信赖。
  “秧子房”就是关押人质的地方,“秧子”就是人质,那时都叫“肉票”。“掌柜的”就是管事的、说了算的人。胡子的组织结构,头领叫“大当家的”;如有副头领,则是“二当家的”;下面分为“里四梁”“外四梁”。“里四梁”:一是“炮头”,即带队打仗、冲锋陷阵的人,要枪法好,生死不惧;二是“粮台”,负责管理胡子吃喝的头目;三是“水香”,掌管纪律和站岗放哨的;四是“翻垛的”,即军师,有文化,会掐算,胡子若要采取什么行动,都由他推算黄道吉日、奔哪个方向吉利。“外四梁”:一是“秧子房”,胡子的主要活动方式和进财之道就是绑票,因而“秧子房掌柜的”权力非常大;二是“花舌子”,即能言善辩、在票主和胡子之间往来周旋的人,当然是为后者尽力了;三是“探千的”,抢劫前负责侦查、打探消息的人;四是“字匠”,绑到票后给票主写信,陈说利害,让其拿钱赎人,由“花舌子”送去。“朝阳队”虽非纯正的胡子,但也因袭了胡子的一些东西。
  李启东是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受县委派遣,与李根植、姜熙善、朴吾德、朴德山等七人参加了“朝阳队”,意在秘密组织党独立领导的反日武装。“秧子房掌柜的”这个角色,本来就挺引人注目,加上这七个人都是朝鲜(族)人,那汉话说得利索不利索的,三言两语就听得出来。
  入了“朝阳队”之后,赵尚志当然不能不留意这几个人。
  在“朝阳队”中,对于赵尚志这个马夫,大伙儿都觉得挺神秘的,在李启东等人眼里也就不能不画个问号:这人是不是共产党啊?于是有意接近他,并向中心县委做了报告。
  几十年后,有关党史专家在调查采访时听说,赵尚志在满洲省委工作期间,缺点是冒失。但有了两次坐牢的教训,这个马夫在“朝阳队”的“地下工作”就显得比较老到、缜密了。
  因为彼此都在探寻对方的底细,那眼色的感觉就能碰出火花。待到宾州之战后,在参谋长和“秧子房掌柜的”之间,虽然难以说明白是种什么隶属关系,毕竟可以一起研究工作了。及至满洲省委回复了珠河中心县委的报告,就什么都明白了——根据中心县委的分析和形象描述,这人除了赵尚志,还能是谁呀?
  出师未捷,先丢党籍,没人说得清赵尚志孑然一身走向那莽莽雪野时是何种心境。而我们从这年8月30日《团珠河县委关于朝阳队伍情况给省委的报告》中,却不难感觉到这个独往独来的抗日大侠重新见到党组织时的心情:“关于赵尚志的问题。他现在部队里面,他非常欢迎我们,接受我们的主张。他在朝阳的队伍中有很大的威信(尤其破宾州计划成功之后)。我在上层中的工作须经过他(非同志的关系),可是对省委仍然表示不满意。省委应指示我们对他采取什么态度。”   “非同志的关系”的赵尚志,非常欢迎珠河党团组织,而对满洲省委则仍然表示不满意,这看来有些矛盾。他似乎应该说说类似“母亲打儿子”的话——可那还是赵尚志吗?
  8月上旬,“朝阳队”联合几支义勇军、山林队,再次打下宾州城。赵尚志认为,宾州城不可久留,在没收敌伪资产补充部队后,应赶紧撤出。可孙朝阳和各路首领都不同意,结果遭到敌人的反攻、轰炸,队伍损失惨重,不得不撤进山里。
  自马夫献计破宾州后,赵尚志就成了孙朝阳心目中的能人、恩人,不但器重,而且信赖,这个参谋长可谓有职有权;对“秧子房掌柜的”也是一样。可是,当孙朝阳得知他们是共产党后,也就多了个心眼儿。他当然不晓得什么“北方会议”了,但知道共产党前一段执行的政策让人别扭。虽说现在讲“统一战线”了,他这样的人不再是“革命对象”了,可谁知道你们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呀?
  这时的“朝阳队”,孙朝阳的威望大不如昔,而赵尚志则如日中天。
  10月4日是中秋节,在苇沙岭大锅盔山中老林的房子里,孙朝阳和他的堂兄“容易”还有“宝盛”,在一起喝酒聊天。
  “宝盛”说:“大当家的,你那个老乡要杀你,咱们得先下手。”
  “容易”说:“对,先下手为强。”
  孙朝阳不同意,说:“参谋长能做出这种事?不至于。”
  “宝盛”和“容易”就一边劝酒一边极力劝说。
  说这话的时候,有个叫王德全的队员正巧从这儿路过,听到了后面几句。这人原来是巴彦游击队的,胆大心细,反日坚决,赶紧跑去报告赵尚志。
  赵尚志和李启东一商量,觉得孙朝阳不至如此,还是要继续做孙朝阳的工作,实在不行再见机行事——组织武装哗变。哪知当天晚上,王德全悄悄进入孙朝阳的房间抱出一挺机枪,来见赵尚志。因为早就心怀叵测的“宝盛”“容易”等人已经有所动作了。
  没有证据表明,独行侠赵尚志来到“朝阳队”是想从中拉出一支队伍。当初赵尚志前来投靠,孙朝阳不收留他这个老乡不仗义;而他这个老乡如果在得势后起了外心,同样是要被人耻笑的。东北沦亡,国家有难,他赵尚志就是要打鬼子,尽个匹夫的责任。这样理解,显然更具可信度。但是,事已至此,没别的路了,只好分头通知其他人,携带枪支赶快离开“朝阳队”。
  黑灯瞎火的赶到六道河子汇合后发现,九个人中少了朴吾德和尹二胖。大家都认为,这两个人完了。
  “宝盛”“容易”把朴吾德和尹二胖绑了起来,非要杀掉不可。
  孙朝阳厉声喝道:“人家是真打日本子的,杀人家干啥?”
  两个朝阳老乡、抗日英雄的缘分,到此也算了了。
  1933年10月10日,汤原游击队第一次组建一年后的又一个双十节,珠河游击队在珠河县道南的三股流正式成立了。
  全队13个人,赵尚志任队长,王德全是副队长,李福林为政治指导员。赵尚志等人从“朝阳队”带出5支匣子枪、5支马步枪,还有1挺捷克式机关枪,珠河中心县委又送给游击队两支枪,达到了人手一支枪——人虽不多,但是装备齐整、兵强马壮。
  成立大会上发表了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成立宣言、斗争纲领,宣读了祝贺杨靖宇领导的南满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成立的贺电。最后,赵尚志带领全队官兵鸣枪宣誓:“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哪怕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死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陆海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斗(立)、解放奋斗到底。”
  从此就有了后来北满最具战斗力的抗联三军。
  (待续)
其他文献
1943年秋到1944年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连连失利,为了挽救其失败的命运,开辟由朝鲜、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到安南、泰国的陆上交通线,避免美国潜水艇及飞机对其海上运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青年运动事业做出厂巨大的贡献。1920年底,他创建的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我国最早的青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居民住宅纷纷进行装修改造,居民装修不仅要考虑美观舒适,还要在考虑到设计的个性的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环保与节能的
香港对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影响颇大,世界上第一家用活体铅字排印的中文报纸即诞生在香港。现将19世纪香港中文报刊择要介绍如下:《遐尔贯珍》(Chinese Serial)《遐尔贯珍》是
<正> 关于陈独秀认识李大钊的时间,史学界普遍认为是1914年。胡寄樵先生在《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5期发表《陈独秀认识李大钊时间考》一文认为“断然不会是1914年”,而应在1907年至1909年期间。其依据仅仅是陈独秀在民国十五年向葛康俞转赠李
一、总论杭日战争史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筱述吕 粱王材蔺教学与研究l期筒论执日战争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王 文泉山东大学学报3期抗日战争起点研究述评广德明社会 科学辑刊5期论抗
<正> 中国战时生产局,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在美国协助下,在重庆设立的一个直属行政院的控制战时工业生产的机构。它的建立,对国统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公私工矿企业的发展和解决战时军需和民用供给,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至今对这一机构的研究文章,仅有三篇,即翁文澋的《重庆战时生产局和美国经济援华政策》,李安庆、孙文范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中,要想全面提高现代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就必须要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做好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作为工程总
“一二·一”运动是1945年在昆明爆发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内战争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爱国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但是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