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糊精聚合物功能化聚乳酸/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膜的制备与性能

来源 :高分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y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了丙烯酸酯封端的PLA-PEG-PLA大分子单体(PELA-D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修饰的β-环糊精聚合物(CDP-g-GMA),不同配比的PELA-DA、CDP-g-GMA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VP)的DMF溶液经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制备了环糊精聚合物功能化聚乳酸/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膜.1H-NMR证实了PELA-DA及CDP-g-GMA大分子单体的成功合成.利用XRD、DTMA、TGA、吸水性及体外降解性等表征方法对合成的共聚物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XRD测试表明,共聚物膜中PELA-DA及CDP-g-GMA组分的结晶性受到抑制与破坏;吸水性及体外降解测试显示,CDP-g-GMA的引入改善了共聚物膜的亲水性及水解降解性;DTMA及TGA测试结果表明,随着CDP-g-GMA引入量的增加,共聚物膜的储能模量(E’)、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热稳定性增加.以甲基橙(MO)为水溶性模型药物,考察了共聚物膜对MO负载及释放模式,研究发现,CDP-g-GMA引入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MO的负载量,MO经过初期(12 h)爆释后,以一种缓慢的持续的方式进行释放.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的感染特征,为今后的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对2011年7月-2014年6月间厦门地区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几年云计算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当前主流的信息新技术之一,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不断应用于社会各行业。传统
2013年3月,徐州博物馆和睢宁博物馆对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官山镇西北约10公里的龙头山明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一座仿木结构砖室墓葬,由墓道、门楼、甬道、前室、石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引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前、期间以及
<正>在远古时代,花乌就时常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因为花和乌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它们无处不见,无所不在,与人类朝夕相伴。进入阶级社会之后,花乌画成为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