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急诊科工作久了,见惯了生离死别、人情冷暖,但我还是忍不住伤,c、感动……八点,欣欣姐来找我,说新进了一批衣服,问我愿不愿意去挑一件,我高兴地答应了。欣欣姐是我以前的一个病人,患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说起来,我们是彼此的恩人。
欣欣姐
那时候,我刚进医院,分在内科,她正在住院。她很爱她的丈夫,冒着生命危险怀了宝宝。怀孕六个月的时候病情恶化,不得不引产。孩子没有了,自己也命悬一线。我到那个科的时候,她已经全身肿得发亮,不能躺不能睡,整日整夜坐在床边。她是科里护士们的难题,每天的治疗,都是科里的能人轮流上场。
那一天,所有病人的治疗全都做上了,只有她还没有。原来大家轮流扎了七针,不敢再扎了,在等急诊科的一位高手。急诊科很忙,她半天上不来。那时年轻气盛自以为聪明能干的我,端起治疗盘冲进了病房。可想而知,我是多么的狼狈,愣是被欣欣姐的丈夫推出了病房。我扎的这三针,成为导火索,欣欣姐开始拒绝治疗,她再也不想忍受这种疾病,以及因此而强加的疼痛。她的丈夫闹得很厉害,主任、护士长轮流去劝说,无济于事。我吓得缩在护理站的一个角落里,偷看每个人的白眼。
护士长通知我,护理部主任找我。我吓得不知所措。为了我的工作,爸爸费了很多周折,我怕我的鲁莽让我被退回去。去护理部之前,我溜着墙根走到欣欣姐的病房,她老公一看见我,就吼着叫我出去,我口下得泪流满面,说:“欣欣姐,我对不起你。”欣欣姐对我摆摆手,示意我出去。我却坚持走到她床旁坐下:“姐姐,你帮帮我吧。”她没有反应。我继续说:“姐姐,我很想在这里上班,我以后不这样鲁莽了。”她仍没有吭声。我哭着出了病房。护理部主任正在教训我的时候,科里的电话打了上来,说欣欣姐同意治疗了,只要求不要对我有负面影响。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样绝望的一个人,打算放弃生命的一个陌生姐姐,会因为我的眼泪我的前途,而重新选择坚强地忍受。
可她确实是为了我。
这真是一个奇迹,她想救我的时候,也救了她自己。经过治疗,她恢复了健康,还做起了服装生意,现在生活得幸福美满。
张明
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120急救车送来了一位年仅22岁,却已是白血病晚期的女孩和她的母亲。女孩全身广泛性出血,呼吸微弱,已经测不到血压了。我们像往日一样积极投入紧张有序的抢救,可是那位母亲却在旁边指手划脚,百般挑剔。我们强忍着被伤害的痛苦,只想着救人要紧。女孩的血压终于稳定了,母亲坐在女儿床边叫着她女儿的名字:“张明,张明!”我们科一位也叫张明的护士本能地答应了一句:“哎!”那位母亲突然暴怒了,大喊:“你也配叫张明!你只是一个护士,大不了是个大专。我女儿是本科生,比你强多了,你不许叫张明!”张明护士愣住了,我走到那位母亲面前冷冷地说:“你给我再说一遍!”她用更大的声音喊道:“再说一遍又怎么样?我一个快死的人了,我就说她不配叫张明,就是不配!”眼看着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护士长把我们拉出了抢救室。
在护理站,护士长只是对我们说:“你们听见她给没有意识的女儿唱的那些歌吗?你们听见她说要陪女儿一起走吗?你们感受到一位将别女儿的母亲的绝望和悲哀吗?”
我们沉默了。张明说:“如果是我妈,她也会发疯的。”我也是一位母亲,听了这些话,我的心锥刺般疼痛。我知道我们要抢救的是两个人,女儿和她的母亲。
那一天,护士张明没有按时回家,她的母亲急得一直找到了科里;护士长的女儿发烧,在电话里哭,她的妈妈却把电话挂了;我的儿子在学校门口等不到我去接他,被老师领回了家。但是,我们把患白血病的张明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们的忍耐也让这位母亲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能够包容她,爱她。
爱,好比一个乒乓球,发出去了还会弹回来的。我庆幸,我在从事这样一个发出爱的伟大职业,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摒弃冷漠,心怀恻隐,及时把关爱播散给那些最需要的人。
差异
下午,院领导打来电话,说某领导的儿子要来打针。“注意服务要周到,要有眼色,听到了吗?”挂电话前,又严厉地说:“派一个护士,站在房间里打蚊子。”“什么?打什么?”“蚊子!上次来的时候,说被蚊子咬了个包,你们要注意了,不要再出现这样的事情。”“好的好的,你放心。”主任挂掉电话,很严肃地向我们交代打蚊子事宜。燕子和我一样,眼里流露出反感。“外面病人那么多,扎针巡查都来不及,找一个人守在屋里打蚊子,太奢侈了吧?”我说。主任对我吼:“你嘴太快了!”
说话间,120急救车来了,送进来一位被卷进卷扬机的妇女,简直是一个血人!剪开她的衣服,发现腰部已经离断了二分之一。难为她,竟然还有微弱的呼吸和心跳。燕子呼叫外科医生和麻醉师,我做上监护准备建立静脉通路。这时候,主任示意我出来。我说马上来,先把针扎上。主任说交给燕子。我有些担心地跑出抢救室,问怎么了?答:“去给小巍巍扎针。他妈说你扎针不疼。”一个华贵张扬的妇女,领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走进了特别间。配药扎针,为了一个小小的气泡,贵夫人劈头盖脸地教训我。
燕子跑来叫我,我趁机出去,我知道,抢救室那边更需要我。
抢救室里站满了白大褂,有人在下医嘱,有人在研究手术方案,有人通知家属准备筹钱。
“我们不抢救了!”顺着这个苍老的声音望去,是患者的婆母,“我们不抢救了。花好几万救过来也不一定能干活,算了。”抢救室里很安静。内科医生继续说,副肾一毫克静推,抽血准备配血实验。
“我们不抢救了,听见没?”婆婆喊了起来,她的儿子搂着三岁的小儿,不言不语,“那么多钱,我们可以再娶一个了,我们不抢救了,我们没钱!”
我不相信,我一定是听错了,婆婆,她还有呼吸和心跳,她或许还能听到,她还年轻,她的孩子还小。
几个小时后,收拾她的遗体的时候,看见从她身上撕下来的衣服,是廉价的腈纶。
铭记
有一位老太太,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儿子得知老太太病危,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吹着,液体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我默默地撤掉输液管,拔除插管,关掉呼吸机,每一个动作都让他心痛。
我很容易受人情绪感染,虽然已经工作很多年,遇到这种情景,我总会哭得一塌糊涂。
为患者擦拭完胶布痕迹,我出去打了半盆温水,把纱布递到男子的手里,说:“给妈妈洗洗脚吧,不要哭,认真洗。”男子像一个小孩,点头说:“哦。”然后任泪水在脸上流,细细地,细细地为母亲擦洗。
护理书上没有教过我这些,但我知道,这个男子一生都会记着他为母亲洗过脚。
发稿编辑/田俊
欣欣姐
那时候,我刚进医院,分在内科,她正在住院。她很爱她的丈夫,冒着生命危险怀了宝宝。怀孕六个月的时候病情恶化,不得不引产。孩子没有了,自己也命悬一线。我到那个科的时候,她已经全身肿得发亮,不能躺不能睡,整日整夜坐在床边。她是科里护士们的难题,每天的治疗,都是科里的能人轮流上场。
那一天,所有病人的治疗全都做上了,只有她还没有。原来大家轮流扎了七针,不敢再扎了,在等急诊科的一位高手。急诊科很忙,她半天上不来。那时年轻气盛自以为聪明能干的我,端起治疗盘冲进了病房。可想而知,我是多么的狼狈,愣是被欣欣姐的丈夫推出了病房。我扎的这三针,成为导火索,欣欣姐开始拒绝治疗,她再也不想忍受这种疾病,以及因此而强加的疼痛。她的丈夫闹得很厉害,主任、护士长轮流去劝说,无济于事。我吓得缩在护理站的一个角落里,偷看每个人的白眼。
护士长通知我,护理部主任找我。我吓得不知所措。为了我的工作,爸爸费了很多周折,我怕我的鲁莽让我被退回去。去护理部之前,我溜着墙根走到欣欣姐的病房,她老公一看见我,就吼着叫我出去,我口下得泪流满面,说:“欣欣姐,我对不起你。”欣欣姐对我摆摆手,示意我出去。我却坚持走到她床旁坐下:“姐姐,你帮帮我吧。”她没有反应。我继续说:“姐姐,我很想在这里上班,我以后不这样鲁莽了。”她仍没有吭声。我哭着出了病房。护理部主任正在教训我的时候,科里的电话打了上来,说欣欣姐同意治疗了,只要求不要对我有负面影响。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样绝望的一个人,打算放弃生命的一个陌生姐姐,会因为我的眼泪我的前途,而重新选择坚强地忍受。
可她确实是为了我。
这真是一个奇迹,她想救我的时候,也救了她自己。经过治疗,她恢复了健康,还做起了服装生意,现在生活得幸福美满。
张明
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120急救车送来了一位年仅22岁,却已是白血病晚期的女孩和她的母亲。女孩全身广泛性出血,呼吸微弱,已经测不到血压了。我们像往日一样积极投入紧张有序的抢救,可是那位母亲却在旁边指手划脚,百般挑剔。我们强忍着被伤害的痛苦,只想着救人要紧。女孩的血压终于稳定了,母亲坐在女儿床边叫着她女儿的名字:“张明,张明!”我们科一位也叫张明的护士本能地答应了一句:“哎!”那位母亲突然暴怒了,大喊:“你也配叫张明!你只是一个护士,大不了是个大专。我女儿是本科生,比你强多了,你不许叫张明!”张明护士愣住了,我走到那位母亲面前冷冷地说:“你给我再说一遍!”她用更大的声音喊道:“再说一遍又怎么样?我一个快死的人了,我就说她不配叫张明,就是不配!”眼看着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护士长把我们拉出了抢救室。
在护理站,护士长只是对我们说:“你们听见她给没有意识的女儿唱的那些歌吗?你们听见她说要陪女儿一起走吗?你们感受到一位将别女儿的母亲的绝望和悲哀吗?”
我们沉默了。张明说:“如果是我妈,她也会发疯的。”我也是一位母亲,听了这些话,我的心锥刺般疼痛。我知道我们要抢救的是两个人,女儿和她的母亲。
那一天,护士张明没有按时回家,她的母亲急得一直找到了科里;护士长的女儿发烧,在电话里哭,她的妈妈却把电话挂了;我的儿子在学校门口等不到我去接他,被老师领回了家。但是,我们把患白血病的张明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们的忍耐也让这位母亲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能够包容她,爱她。
爱,好比一个乒乓球,发出去了还会弹回来的。我庆幸,我在从事这样一个发出爱的伟大职业,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摒弃冷漠,心怀恻隐,及时把关爱播散给那些最需要的人。
差异
下午,院领导打来电话,说某领导的儿子要来打针。“注意服务要周到,要有眼色,听到了吗?”挂电话前,又严厉地说:“派一个护士,站在房间里打蚊子。”“什么?打什么?”“蚊子!上次来的时候,说被蚊子咬了个包,你们要注意了,不要再出现这样的事情。”“好的好的,你放心。”主任挂掉电话,很严肃地向我们交代打蚊子事宜。燕子和我一样,眼里流露出反感。“外面病人那么多,扎针巡查都来不及,找一个人守在屋里打蚊子,太奢侈了吧?”我说。主任对我吼:“你嘴太快了!”
说话间,120急救车来了,送进来一位被卷进卷扬机的妇女,简直是一个血人!剪开她的衣服,发现腰部已经离断了二分之一。难为她,竟然还有微弱的呼吸和心跳。燕子呼叫外科医生和麻醉师,我做上监护准备建立静脉通路。这时候,主任示意我出来。我说马上来,先把针扎上。主任说交给燕子。我有些担心地跑出抢救室,问怎么了?答:“去给小巍巍扎针。他妈说你扎针不疼。”一个华贵张扬的妇女,领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走进了特别间。配药扎针,为了一个小小的气泡,贵夫人劈头盖脸地教训我。
燕子跑来叫我,我趁机出去,我知道,抢救室那边更需要我。
抢救室里站满了白大褂,有人在下医嘱,有人在研究手术方案,有人通知家属准备筹钱。
“我们不抢救了!”顺着这个苍老的声音望去,是患者的婆母,“我们不抢救了。花好几万救过来也不一定能干活,算了。”抢救室里很安静。内科医生继续说,副肾一毫克静推,抽血准备配血实验。
“我们不抢救了,听见没?”婆婆喊了起来,她的儿子搂着三岁的小儿,不言不语,“那么多钱,我们可以再娶一个了,我们不抢救了,我们没钱!”
我不相信,我一定是听错了,婆婆,她还有呼吸和心跳,她或许还能听到,她还年轻,她的孩子还小。
几个小时后,收拾她的遗体的时候,看见从她身上撕下来的衣服,是廉价的腈纶。
铭记
有一位老太太,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儿子得知老太太病危,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吹着,液体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我默默地撤掉输液管,拔除插管,关掉呼吸机,每一个动作都让他心痛。
我很容易受人情绪感染,虽然已经工作很多年,遇到这种情景,我总会哭得一塌糊涂。
为患者擦拭完胶布痕迹,我出去打了半盆温水,把纱布递到男子的手里,说:“给妈妈洗洗脚吧,不要哭,认真洗。”男子像一个小孩,点头说:“哦。”然后任泪水在脸上流,细细地,细细地为母亲擦洗。
护理书上没有教过我这些,但我知道,这个男子一生都会记着他为母亲洗过脚。
发稿编辑/田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