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变化为目标,这些变化是以直接可观察的行为指标为依据的。因此,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我們可以理解为:它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说明教师将要做什么;其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避免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语言。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目标是課堂教学的方向。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由备课开始,自始自终都必须明确所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者说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程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就是定向,指明教学活动的方向。
  二、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的手段,像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定积分概念的形成过程都可以用计算机来演示,它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使用计算机和科学计算器,学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现实问题,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对数学过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益。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智慧性,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所以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关注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发显得尤其关键.  关键词:实效性 实验教学 科学探究  瑞士著名的心理
期刊
教师的任务,在于给学生创造发现的条件,学生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将发现作为主要任务,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目标,每一个探究实验都有一个或多个目标和要求,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目标,通过实验要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学生将获得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学生得到发展与提高。教师在备课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忘掉歷史,就等于背叛。必须对青少年行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学习,使他们铭记历史,立志成才,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前,不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只抓语、数、英,而忽视了《品德与社会》的学习,造成了不少的少年儿童迷失了方向,贪图享乐,不懂得感恩,整天沉迷于歌舞厅、游戏厅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令人惋惜。下面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对学生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这种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老师教学的负担,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适度适量,不能失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独立性和个性,更不可因为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了对文本的阅读。笔者从好处和不足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 运用策
期刊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
期刊
摘要:实施有效的課堂教学制度是小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础,小学的课堂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小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水平的高低,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基础性的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学科学又作为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为开阔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本文通过与日常教学体会相结合,认为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可以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究活动 科学课堂教学
期刊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像《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推荐学生阅读此类的书籍。为了更加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师可以“情”和“知”这两个方面作为视
期刊
一、执行,需要大家有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有目标的人,在流浪。因为他不知道他要去哪里”,所以目标很重要。然而,目标要切合实际更重要。好高骛远的目标规划,不会成为行动的指南,不会激发执行的动力。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少说空话大话,多做实事小事”的工作思路,旨在引导大家要有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要摘就摘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果子,要做就做努努力能做得到的事情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同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密切联系着的,小学生正是从点,线,角,圆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及其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中,获得一些初步空间想象力的。因此,加强这些知识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生存、发展和突破,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现实,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如何培养
期刊
摘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造福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累成果。高效率、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做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生态文明 建设内涵  2010年来,自然灾害频发,3月我国西南刚刚经历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4月23日,我国多滴出现沙尘暴及大风天气,其中甘肃民勤县的强沙尘暴为17年来最强,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