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指标也成为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配网的供电可靠性不仅直接反映了当地供电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而且间接的衡量了当地经济发达的程度。本文分析了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并详细阐述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措施。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线路;设备;检修
一、供电可靠性概述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供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统计、分析与评价,以及应用其统计分析的结果,对现行系统和设备从设计到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等整个生产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提高供电系统对用户的连续供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据统计,用户停电80%是由配网系统引起的,配网系统对用户供电可靠率的影响是最大的。通常供电可靠性的指标,按不同电压等级分别计算,分为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两大类。
二、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一)配电线路和设备故障
配电网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落后、设备存在缺陷而导致设备事故,配电网线路以架空线路为主,而架空线路的经久老化、锈蚀,部分线路绝缘化率未达到要求,故障率增高,从而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二)配电网网络结构
配电网网架结构薄弱、结构不合理,造成供电可靠性低。部分线路为单电源辐射接线,没有备用,故障时负荷无法转移;部分线路虽为环网接线,但由于导线线径细、联络开关少等原因,导致互供能力较差,出现故障时无法转移负荷。
(三)环境因素
1、自然灾害
配电网线路设备点多、面广、地势复杂,天气多变,线路长期暴露野外,配网受到雷击的频率较高,只要处于雷雨季天气则很容易遭到雷击。另外,大风的破坏作用是很大的,大风把树枝、塑料布、锡箔纸、其它杂物等刮落在导线上,造成短路、断路事故。冬季,山区大雪、结冰时间较长,冰冻线路,大雪阻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线路设备缺陷不能得到及时消缺引起的故障。
2、外力破坏
外力破坏造成的停电事件,按照发生原因,又分为人为原因和杂物引起两
大类。人为原因主要有偷盗破坏、违章施工、车辆撞杆、砍伐树木砸线、晃动拉线等造成的故障;杂物主要有高空落物、铝箔纸、风筝、鸟害等因素造成的故障。
(四)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落后
虽然供电企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检修计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常常由于许多特殊原因,造成年度计划不准确,季度计划有改动,月度计划有突发事件,最终计划检修的执行率不甚理想。
另外,基层供电企业运行维护与管理水平滞后、运行人员巡视力度不够,配电网运维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与管理水平偏低,缺乏成熟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作支撑,致使工作效率偏低。
三、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
配电网可靠性管理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实现,这一机构中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统一目标任务,解决过去职责模糊的现象,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确保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要结合实际,积极推进配网网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
其次,实现可靠性管理,供电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提出可行的预期目标,然后通过指标的层层分析、计划,落实到具体的管理环节当中,保证目标得以落实与实现,另外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加以促进。
(二)引进先进配电设备,推进智能化配网建设
在线路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时,采用新技术节能设备,加快对落后设备的改造,依靠先进的电力技术,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由于先进设备其技术和制造工艺方面的提高和完善,其自身发生故障的概率比较低。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对相关的配电网络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的掌控线路、设备的工作运行情况,有效的检测和排查相关的故障。另外,实现供电系统的配电网的自动化,可以综合当地电力供电网络情况,整合出一套全面自动控制和检测配电网供电情况的系统。同时,加快配网GIS建设,实现配网系统信息化管理,加强对电网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管理情况、潮流动向进行采集,实施网络管理,拟定优化方案,提高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三)加强电网改造,完善配电网络结构
电网结构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要合理规划网架建设,加大电网规划和建设的步伐,加快电网的延伸,优化主网结构,加大对配网投资规模,增强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加大配网改造力度,优化配网网架结构,根据负荷增长情况和负荷重要程度,把单电源辐射状网络改造为双电源或多电源供电的环形配电网络;增强配电线路间的转供能力,彻底解决配电“卡脖子”现象;优化实施超长供电线路的切改切工程,缩小供电半径;利用新技术配电设备替换老旧开关、刀闸、跌落式熔断器等设备,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率。
(四)推行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在供电企业已成为电力设备测试、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它为因检修停电减少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向优质服务延伸。
通过推行配网带电更换跌落保险,带电断、接引线,带电更换避雷器,带电更换针式绝缘子和带电修补导线及带电除线路异物等项目,可以实现因停电检修,少减供电量;对用户需要检修停电进行作业的项目,以带电作业与停电检修联合作业的方法,即用带电作业人员将用户的引线断开后,检修人员在无电区域进行检修作业,待检修完毕其人员完全撤离后,由带电作业人员按照带电作业模式将引线接入对用户送电,使带电断、接引线项目得到合理的延伸,能够保证带电作业工作可持续性地开展。
(五)提高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
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完善的网络结构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水平是基础,因此要提高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需要加强运行維护、检修、停电等一系列的工作。
1、定期检修制度
要实行以时间周期为基础的设备定期检修制度。其检修等级、周期均按配网运行规程规定进行。加强对线路和设备的定期巡视,对线路和台区内的树木等障碍物及时进行清整,对绝缘瓷瓶和避雷器定期检查,及时消缺,减少故障停电,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2、停电管理
对具备条件的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实行状态检修,科学地延长检修周期,减少由于年度预检造成的停电事件,缩短停电时间。这就要加强对运行设备的技术管理,在加强常规测试手段下积累各类运行数据,同时有条件时开展在线检测手段,通过对运行设备的各参数的检测,识别现有的和即将会出现的缺陷,判断出是否需要停电,从而有效地减少设备损坏。
3、加强人员培训
随着电力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配电网络的科学含量不断的提高 ,配电网人员应参加多种形式的新技术、技能培训,有针对性的解决人员技术偏低问题 ,提高人员的运行管理能力。
结束语
综上,目前我国配电供电系统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配电网方面的可靠性规划与管理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想象的水平,但是我们相信,为了满足我们生活的需求,为了满足我国在电力方面的建设需求,我们在不断的提高供电力系统的配电网的安全标准,积极开展配电网中长期规划,大力推进配电网标准化、精益化建设,所以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白雪峰.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及成效[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15)
[2]蔡泽祥.配网接线方式对供电可靠性影响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0(8)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线路;设备;检修
一、供电可靠性概述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供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统计、分析与评价,以及应用其统计分析的结果,对现行系统和设备从设计到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等整个生产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提高供电系统对用户的连续供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据统计,用户停电80%是由配网系统引起的,配网系统对用户供电可靠率的影响是最大的。通常供电可靠性的指标,按不同电压等级分别计算,分为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两大类。
二、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一)配电线路和设备故障
配电网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落后、设备存在缺陷而导致设备事故,配电网线路以架空线路为主,而架空线路的经久老化、锈蚀,部分线路绝缘化率未达到要求,故障率增高,从而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二)配电网网络结构
配电网网架结构薄弱、结构不合理,造成供电可靠性低。部分线路为单电源辐射接线,没有备用,故障时负荷无法转移;部分线路虽为环网接线,但由于导线线径细、联络开关少等原因,导致互供能力较差,出现故障时无法转移负荷。
(三)环境因素
1、自然灾害
配电网线路设备点多、面广、地势复杂,天气多变,线路长期暴露野外,配网受到雷击的频率较高,只要处于雷雨季天气则很容易遭到雷击。另外,大风的破坏作用是很大的,大风把树枝、塑料布、锡箔纸、其它杂物等刮落在导线上,造成短路、断路事故。冬季,山区大雪、结冰时间较长,冰冻线路,大雪阻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线路设备缺陷不能得到及时消缺引起的故障。
2、外力破坏
外力破坏造成的停电事件,按照发生原因,又分为人为原因和杂物引起两
大类。人为原因主要有偷盗破坏、违章施工、车辆撞杆、砍伐树木砸线、晃动拉线等造成的故障;杂物主要有高空落物、铝箔纸、风筝、鸟害等因素造成的故障。
(四)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落后
虽然供电企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检修计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常常由于许多特殊原因,造成年度计划不准确,季度计划有改动,月度计划有突发事件,最终计划检修的执行率不甚理想。
另外,基层供电企业运行维护与管理水平滞后、运行人员巡视力度不够,配电网运维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与管理水平偏低,缺乏成熟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作支撑,致使工作效率偏低。
三、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
配电网可靠性管理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实现,这一机构中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统一目标任务,解决过去职责模糊的现象,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确保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要结合实际,积极推进配网网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
其次,实现可靠性管理,供电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提出可行的预期目标,然后通过指标的层层分析、计划,落实到具体的管理环节当中,保证目标得以落实与实现,另外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加以促进。
(二)引进先进配电设备,推进智能化配网建设
在线路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时,采用新技术节能设备,加快对落后设备的改造,依靠先进的电力技术,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由于先进设备其技术和制造工艺方面的提高和完善,其自身发生故障的概率比较低。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对相关的配电网络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的掌控线路、设备的工作运行情况,有效的检测和排查相关的故障。另外,实现供电系统的配电网的自动化,可以综合当地电力供电网络情况,整合出一套全面自动控制和检测配电网供电情况的系统。同时,加快配网GIS建设,实现配网系统信息化管理,加强对电网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管理情况、潮流动向进行采集,实施网络管理,拟定优化方案,提高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三)加强电网改造,完善配电网络结构
电网结构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要合理规划网架建设,加大电网规划和建设的步伐,加快电网的延伸,优化主网结构,加大对配网投资规模,增强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加大配网改造力度,优化配网网架结构,根据负荷增长情况和负荷重要程度,把单电源辐射状网络改造为双电源或多电源供电的环形配电网络;增强配电线路间的转供能力,彻底解决配电“卡脖子”现象;优化实施超长供电线路的切改切工程,缩小供电半径;利用新技术配电设备替换老旧开关、刀闸、跌落式熔断器等设备,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率。
(四)推行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在供电企业已成为电力设备测试、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它为因检修停电减少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向优质服务延伸。
通过推行配网带电更换跌落保险,带电断、接引线,带电更换避雷器,带电更换针式绝缘子和带电修补导线及带电除线路异物等项目,可以实现因停电检修,少减供电量;对用户需要检修停电进行作业的项目,以带电作业与停电检修联合作业的方法,即用带电作业人员将用户的引线断开后,检修人员在无电区域进行检修作业,待检修完毕其人员完全撤离后,由带电作业人员按照带电作业模式将引线接入对用户送电,使带电断、接引线项目得到合理的延伸,能够保证带电作业工作可持续性地开展。
(五)提高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
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完善的网络结构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水平是基础,因此要提高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需要加强运行維护、检修、停电等一系列的工作。
1、定期检修制度
要实行以时间周期为基础的设备定期检修制度。其检修等级、周期均按配网运行规程规定进行。加强对线路和设备的定期巡视,对线路和台区内的树木等障碍物及时进行清整,对绝缘瓷瓶和避雷器定期检查,及时消缺,减少故障停电,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2、停电管理
对具备条件的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实行状态检修,科学地延长检修周期,减少由于年度预检造成的停电事件,缩短停电时间。这就要加强对运行设备的技术管理,在加强常规测试手段下积累各类运行数据,同时有条件时开展在线检测手段,通过对运行设备的各参数的检测,识别现有的和即将会出现的缺陷,判断出是否需要停电,从而有效地减少设备损坏。
3、加强人员培训
随着电力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配电网络的科学含量不断的提高 ,配电网人员应参加多种形式的新技术、技能培训,有针对性的解决人员技术偏低问题 ,提高人员的运行管理能力。
结束语
综上,目前我国配电供电系统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配电网方面的可靠性规划与管理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想象的水平,但是我们相信,为了满足我们生活的需求,为了满足我国在电力方面的建设需求,我们在不断的提高供电力系统的配电网的安全标准,积极开展配电网中长期规划,大力推进配电网标准化、精益化建设,所以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白雪峰.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及成效[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15)
[2]蔡泽祥.配网接线方式对供电可靠性影响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