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三重逻辑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其执政党必定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来获得和维护意识形态领导权。本文将从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三重逻辑出发,阐述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内涵,坚持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曾面对或正在面对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及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三重逻辑;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7.063
  1 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理论逻辑
  有学者常常将“意识形态领导权”与“意识形态”相等同。但是,“意识形态领导权”作为一种“权”与“意识形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1 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个近代提出的概念,但是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其提出之前就已经存在。历史上首先指出“意识形态”概念的是法国学者特拉西。特拉西将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将其与政治实践联系在一起,讨论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将意识形态界定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反映社会存在并服务于经济基础。概括的说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阶级性但是又通过多种手段从精神和物质层面掩盖其阶级性的一种上层建筑。以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观点审视,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将自己的利益“说成”社会群众的共同利益,将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普遍化,表面上为了社会全体的共同利益所做的举措实则是维护自身统治。这种情况下,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并没有客观地反映社会存在,而是扭曲了社会存在,掩盖了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性,这就是意识形态所存在的“虚假性”。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就旨在批判意识形态的这一种“虚假性”的社会根源,即阶级社会,更具体的说实则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1.2 什么是“意识形态领导权”
  “意识形态领导权”绝不是“意识形态”与“领导权”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意识形态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而领导权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中以经济基础为纽带的联系。由此,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内涵概括为,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种在特定的意识形态下,凭借自身指导思想,依靠非强制性的思想文化层面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众,使其自发地心甘情愿地认同这种意识形态,从而获得在意识形态领域影响受众的一种特殊的权力。这里面可以体现“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几个特征。首先,“意识形态领导权”也是权力的一种,它具备权力的一些性质但不完全相同。其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非强制性是使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力区别于“领导权”的性质。然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获得和维护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即动态性。最后,“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统治集团以特定的思想为指导维护社会关系、社会发展、保护特定阶级利益的一种方式,所以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阶级性和权威性。
  2 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历史逻辑
  从国际范围来看,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其统治集体、执政党必定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发展和维护其意识形态领导权。这一切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都是有其历史逻辑的。下文将从“苏联解体”和新中国初期我国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设两个角度来阐述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历史逻辑。
  2.1 从意识形态领导权层面看苏联解体
  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1991年,存在74年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却宣布破灭,排开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因素,我们可以发现,苏联共产党丧失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在赫鲁晓夫执政后,苏联共产党逐步开始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甚至在1956年苏工二十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中全盘否定斯大林,直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全面放弃意识形态领导权,鼓吹多元化,导致社会上出现极不和谐的反应。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成功利用这个时期苏联政策上的重大失误入侵苏联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思想、经济、政治多方面瓦解苏联。上述苏共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错误实践展示了意识形态多元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给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2.2 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内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设
  按照本文第一部分的分析,意识形态存在“虚假性”,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将其阶级特殊的利益普遍化,扭曲社会存在,使意识形态错误反映社会现实。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环境下,封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没能带领中国赢得独立,究其原因,他们所代表的都不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反,无产阶级不同于封建阶级、资产阶级所属的利益群体,无产阶级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的人民性决定了它一定并且永远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不但要学会和敌人做明刀明枪的武装斗争,更要学会对敌人的意识形态层面的入侵发起进攻。新中国建设初期,毛泽东领导和部署了多项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建设知识分子队伍;强调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待意识形态的特殊性等。在20世纪60年代初,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政策愈演愈烈,加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修正主义错误发展,毛泽东坚决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地维护了意识形态安全,捍卫了国家主权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并不会停止。邓小平坚决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奠定了新时期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意识形態领域的尝试基本上是较为顺利并且成功的,虽然中途有过曲折,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地位,坚决维护和巩固政权,成了当今世界最大最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   3 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现实逻辑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从未放弃过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多种错误思潮伴随着国际复杂多样的形势也不断称为中国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这一部分内容将结合实际,罗列部分错误思想,以及面对这种环境我国我党应该如何解决,如何维持意识形态领导权地位。
  3.1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面临着一些西方意识形态思潮的挑战
  3.1.1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源于古典自由主义,由于二战后西方主流国家采用凯恩斯主义,由古典自由主义发展而来的西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被凯恩斯主义取代。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二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并出现了“滞涨”这一新的经济现象,凯恩斯主义无法作出解释并拿出治理对策,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新自由主义是资本逻辑极端发展的产物,是有利于富人聚集财富的一种资产阶级理论和政策,本身蕴涵诱发危机的种子。新自由主义不断对我国意识形态发起进攻,鼓吹“完全市场化”“私有制占主导地位”,企图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改革性质,严重干扰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3.1.2 泛意识形态化思潮
  意识形态“泛化”就是指不断夸大、人为拔高意识形态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错误地认为意识形态是万能的,能够解决社会中的一切问题。泛意识形态化思潮在我国改革开放前一度比较严重。新中国初期,外部环境恶劣,作为新生政权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错误估计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扩大阶级斗争,甚至产生“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错误思想。这种简单粗暴的意识形态“泛化”的方式,严重误伤了一些忠诚的同志,埋没了部分人才,但是又没有实际解决问题。
  3.1.3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宣扬的一种类似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社会主义,其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明显的差异,民主社会主义是在1899年由伯恩斯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中首次提出。它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主张以改良措施来达到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原本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让“社会主义者”参加行政部门,一方面不触动资产阶级利益;另一方面实行公私混合经济。但实质上民主社会主义这种不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性质无法支撑其长久发展,任由这种思潮发展甚至会对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造成打击,其美好的表象并不能带给我国人民群众长治久安的国内环境。
  3.2 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启示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获得和维护不是毕其功于一役就能完成的,“苏东剧变”依旧历历在目。面对西方意识形态思潮的进攻,为了维护意识形态领导权有如下几点启示。
  3.2.1 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能和平稳定发展,只有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才能确保改革开放的统一领导和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明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指出必须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掌握在手中。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我国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2.2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苏联解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放弃意识形态领导权,放弃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而我们作为当前世界第一大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避免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扭曲社会存在,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工作中,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去含括一切思想文化领域,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长期探索、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
  3.2.3 必须始终提防西方和平演变
  当前国际环境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战斗愈演愈烈。近期的中美贸易就表明,美国已经长期处于敌视中国的状态,并且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地位无所不尽其用,我国外部环境并不容乐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向社会主义国家灌输资产阶级思想,从思想上瓦解社会主义信念,从心理上诱导群众前往资本主义国家。这种由内向外的侵略手段,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当今社会更加需要被重视。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问题,必须紧抓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思想、文化、教育领域的管理,对网络上社会公共事件的宣传进行妥善监督和处理,积极引导网民自发的认同我国意识形态,积极感召青少年对祖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姜志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三重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5):122-131.
  [2]郭燕来.意识形态领导权内涵及其构成要素[J].学术交流,2019,(04):51-63+191.
  [3]唐远清,吴雷.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J].当代传播,2019,(02):9-11+39.
  [4]伍志燕.苏联解体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演变及历史教训[J].湖湘论坛,2019,32(02):99-106.
  [5]孟睿,俞良早.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论述的基本品格[J].思想教育研究,2019,(01):14-20.
  [6]赵勇,倪向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设方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2):16-20.
  [7]姜志强.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多视角阐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2):91-101.
  [8]陈建波,庄前生.论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1):112-118.
  [9]陈锡喜.论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总体性及领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4,22(01):5-11.
  [10]徐稳.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J].理论学刊,2013,(02):74-79.
  [11]曹長盛.苏联解体进程中意识形态的作用及其教训[J].山东社会科学,2011,(07):14-19.
  作者简介:蒋泽宇(1997-),男,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将BIM技术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对加固后的桥梁进行受力过程仿真和稳定性分析,是信息技术和工程实例相结合一个新尝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IM技术,通过构建参数化模型,建立了
宅基地确权登记关乎农民的利益,也是维护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农民而言,宅基地是让农民生存下去的重要资源,对于国家而言,土地管理水平有所提高,避免对耕地
聂德军,男,现年42岁,汉族,大专文凭,中共党员,现任武汉铁路局襄阳机务段襄阳运用车间汉丹客车队队长。一个人难能可贵的是对一件事始终能够做到专注于心,永不懈怠。聂德军就
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侵权问题越来越严重,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我国社会当前出台了《环境保护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案》
日本、新加坡高校对诚信思想的崇敬,都是受到了中国儒家优秀文化的影响.如今我国高校大学生失信行为不断增多,但诚信教育的成果并不显著,这不得不令人深省.从诚信教育的内容
在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迁建4 200/3 500 mm工程项目中,为达到顺利实施自动化三电系统的目的,详细描述该系统产品的概况及工艺流程,阐述三电系统的构成及划分,详细说明了
2020年即谷文昌诞辰105周年。“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以实际行动改变了东山的面貌,赢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称赞,他的抗灾救灾精神是共产党人对待困难灾情的具
民事主体是诸多民法制度中最为基本的制度架构,也是民法法律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民事能力制度是众多民法制度领域的其中一种,包含在民事能力范畴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对民事主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大班教学以及应试教育普遍等问题,虚拟现实技术由于其沉浸性、交互性等特点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出发,提出
与冠军失之交臂固然遗憾,但比赛不是生活的全部,斯蒂芬妮·米希尔(Stefanie Michl)——全球TOP 50最漂亮的高尔夫球员,和《世界高尔夫》记者的谈话中,叙述了她的七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