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背景,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 机电一体化教学 应用背景 实施策略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需要的是既有丰富的专业素养,同时又能够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创新的人才,学校教育要积极地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能够不断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通过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目前,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也要积极实现改革发展,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积极实现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应用的背景
机电一体化学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学科,这种学科融合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主的多种学科知识,具有相当强的技术难度。机电一体化学科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学科,涵盖了多种专业技能,知识繁多,专业性实践性极强,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必须能力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点效果,而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就能满足这种需求。
现在,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第一,机电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庞杂,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内容和技术,学习难度挺大,学习的兴趣普遍不是很大。第二,机电一体化所涉及的内容对实践性的要求很高,而学生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而传统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实践活动大多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对系统性和实践性的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大多成为说教课,学生的实际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学生也感受不到本专业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学习动力不足。
针对机电一体课程担自身特点,以及现在的教学现状,要积极地实现改革,推行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简单地重复知识的状况。在教学中,使用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可以有效引进本学科的科研成果,能够利用科研过程中的设备创新的经验自主研发教学实验性平台,能够有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理论学习,并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操作,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积极地作用。
二、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1、认真研究项目所包含的技术要素对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支撑作用
机电一体化课程知识点广泛而且相对独立,如果单独从学科理论体系发展角度进行内容讲授,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项目研究的角度充分,认真研究项目所包含的技术要素对课程内容和目标的支持作用,使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能够在通过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做好这个工作,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教师要认真研究,如何使项目技术要求能够完整覆盖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二,要保证技术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课程理论的系统性;第三,项目技术帝复杂性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项目的内容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对项目内容进行重新设置,进行细化,使之能够更为合理简化,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能力。
2、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该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项目系统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要得到成功应用,在理论教学阶段,就要坚决避免课程本位倾向,不能片面追求本课程理论的完整性,而应该把充分考虑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系统的角度去讲解知识点,打破学科间的限制,打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这对于促进机电一化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机电一体化课程中,尤其要突出机电融合的特点。在理论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机电两种技术有机结合的可以产生新的思想方法,可以产生新的技术手段。当系统的某一功能单靠某一种技术手段无法实现时,就必须进行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这样,才能保证某一技术的成功。另外,当系统某一功能的实现有多种可行的技术方案时,也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观点,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综合设计与评价,能够保证其他功能单元连接与匹配的条件下,选择最优的技术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的成功。
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活动
机电一体化实践性很强,开展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在实验教学法,就要不断完善机电一体化创意实验设备平台,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实验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拟定实验主题,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机械机构的创意组合,传感器原件、PLC、交直流伺服单元、变频器等传感、驱动、控制装置的综合应用工作。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多层面的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以此促进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总之,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活动,要利用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创新,认真设计项目任务,使之能够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对于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士岩,吴洪兵.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J]. 科技信息,2009(34).
[2]张洪涛.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 机电一体化教学 应用背景 实施策略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需要的是既有丰富的专业素养,同时又能够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创新的人才,学校教育要积极地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能够不断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通过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目前,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也要积极实现改革发展,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积极实现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应用的背景
机电一体化学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学科,这种学科融合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主的多种学科知识,具有相当强的技术难度。机电一体化学科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学科,涵盖了多种专业技能,知识繁多,专业性实践性极强,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必须能力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点效果,而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就能满足这种需求。
现在,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第一,机电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庞杂,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内容和技术,学习难度挺大,学习的兴趣普遍不是很大。第二,机电一体化所涉及的内容对实践性的要求很高,而学生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而传统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实践活动大多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对系统性和实践性的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大多成为说教课,学生的实际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学生也感受不到本专业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学习动力不足。
针对机电一体课程担自身特点,以及现在的教学现状,要积极地实现改革,推行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简单地重复知识的状况。在教学中,使用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可以有效引进本学科的科研成果,能够利用科研过程中的设备创新的经验自主研发教学实验性平台,能够有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理论学习,并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操作,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积极地作用。
二、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1、认真研究项目所包含的技术要素对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支撑作用
机电一体化课程知识点广泛而且相对独立,如果单独从学科理论体系发展角度进行内容讲授,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项目研究的角度充分,认真研究项目所包含的技术要素对课程内容和目标的支持作用,使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能够在通过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做好这个工作,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教师要认真研究,如何使项目技术要求能够完整覆盖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二,要保证技术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课程理论的系统性;第三,项目技术帝复杂性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项目的内容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对项目内容进行重新设置,进行细化,使之能够更为合理简化,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能力。
2、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该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项目系统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要得到成功应用,在理论教学阶段,就要坚决避免课程本位倾向,不能片面追求本课程理论的完整性,而应该把充分考虑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系统的角度去讲解知识点,打破学科间的限制,打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这对于促进机电一化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机电一体化课程中,尤其要突出机电融合的特点。在理论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机电两种技术有机结合的可以产生新的思想方法,可以产生新的技术手段。当系统的某一功能单靠某一种技术手段无法实现时,就必须进行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这样,才能保证某一技术的成功。另外,当系统某一功能的实现有多种可行的技术方案时,也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观点,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综合设计与评价,能够保证其他功能单元连接与匹配的条件下,选择最优的技术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的成功。
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活动
机电一体化实践性很强,开展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在实验教学法,就要不断完善机电一体化创意实验设备平台,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实验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拟定实验主题,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机械机构的创意组合,传感器原件、PLC、交直流伺服单元、变频器等传感、驱动、控制装置的综合应用工作。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多层面的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以此促进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总之,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活动,要利用项目驱动型系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创新,认真设计项目任务,使之能够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对于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士岩,吴洪兵.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J]. 科技信息,2009(34).
[2]张洪涛.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