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中的颠覆性叙事语法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c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第56届法国戛纳电影节,评审团毫不吝啬的将金棕榈大奖和最佳导演奖两项桂冠,同时授予美国影片《大象》,引发了来自西方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导演格斯·范·桑特凭借颠覆传统的电影语法,反常规的外聚焦式叙事模式,平静而不平凡的讲述了一件校园暴力枪击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深远的影响。
  一、 “背影视角”——独特的外聚焦叙事模式
  叙事视角即叙述者对故事内容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可以是叙述者也可以具体到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同样的故事从不同的视角讲述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關于叙事视角,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用“聚焦”的概念将其分类。参考热奈特的“聚焦”概念,根据对叙事过程中视野的限制程度可以将视角类型分为零聚焦型(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外聚焦型三种。零聚焦模式中,叙事者>人物,也就是比任何人知道的都多;内聚焦模式中,叙事者=人物,也就是跟人物知道的一样多,通常是借助某个人物的意识和感觉去传达一切;外聚焦模式中,叙事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只能叙述人物的行为表象,无法深入揭示人物内在特点。
  影片《大象》的魅力所在,就是利用外聚焦的叙事模式,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背影视角”,影片大部分时长摄像机都是躲在不同人物背后进行运动跟拍,然后将不同人物的生活片段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进行交叉剪辑。例如影片中John和Elias在走廊里相遇,Michelle从一旁跑过的片段,镜头分别以三个人为视角各拍了一次。在此之前三个人都有相关的经历,而三人的经历穿插着影片中其他人的经历,并不是连贯的叙事,而是相互交叉,不断切换。
  《大象》的外聚焦叙事视角,回避了Eric和Alex杀人的动机、杀人的目的、导致的结果等多种问题,让观众在客观事件中自由提炼,而这种模糊性的表达大大加深了影片艺术张力。叙述者只提供自己的经历,而不用任何的语言去引导观众,观众在模糊的线索中找寻事件的原因,这也正是生活本源的一种思考方式。
  回归到改编影片的真实案例,1999年4月,美国科罗拉多州科伦拜恩中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其惨烈程度堪称空前绝后,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媒体,都在通过自己的角度去剖析犯罪者的动机,反思社会制度等等。但所有人所能得到真相信息也相当有限,对事件的剖析也只是停留在带有主观色彩的表层,而影片《大象》却刻意回避了主观阐释。
  二、“不落窠臼”——电影语法的颠覆与重塑
  法国著名电影学家麦茨认为:“电影叙事形式通过无数部影片的程式和重复运用而稳定下爿∈,具有比较固定的形态……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家的独创性在于绕过常规,或者巧妙地利用常规,而不是违背或破坏常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导演格斯·范·桑特采用了截然不同于传统电影观念的电影,表现了对传统电影叙事语法巨大的颠覆与反叛。
  首先是影片叙事结构的创新,传统由时间、空间主导的线性叙事结构被完全舍弃,取而代之的是导演创造的“平行分段叙事”。这种分段叙事并不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它只是在时间轴上平铺展示每个段落,给观众更加全面且客观的信息。影片将故事线断开,拧成一股绳子,情节点之间是断裂并且相互碰撞、反复纠缠在一起。
  导演在不同视角、不同时空的片段切换中,采取的简单毫无暗示性的“硬切”,并没有通过影调、声音、色彩等方面做出明显的区分。对于习惯了传统叙事结构的观众来说,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角才能从支离破碎的场景中找到影片的线索和逻辑。
  第二是影片中长镜头的独特运用。20世纪早期,纪录电影大师的维尔托夫开创了电影史上著名的“电影眼睛派”,认为电影镜头比人的眼睛更客观,主张“实况拍摄”的方法,反对背离事实的虚构和编造。影片《大象》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电影眼睛派的这一理论,正是通过大量内容丰富的长镜头让观众回归生活本源。虽然在现代电影中长镜头依然运用广泛,但如《大象》这般几乎全部篇幅都用长镜头组合而成的实属罕见,叠加起来的长镜头让整个影片节奏缓慢平实,这种叙事方式却使影片节奏沉稳下来,更加客观的再现生活,表现生活乏味的同时为后边的枪击案作出铺垫。
  另外,导演还对长镜头调度做出惊人处理。影片中的长镜头大多使用近距离贴近不断变换场景的被拍摄对象,而摄像机的焦点永远在被运动主体上,运动主体之外的环境和人物全是模糊的,导演在很多场景中,就是让观众看到事件本身而不是别人的反应。
  第三是影片对直接电影借鉴和创新,著名纪录片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曾说:纪录片旨在反应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切忌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在影片《大象》中,格斯·范·桑特也较好的体现了怀斯曼的这种纪录精神,将最原生态的生活开放化的呈现给观众。而这种理论,正是直接电影所恪守的“四不”原则(即不干预、不介入、不评价、不解说)的美学观念,为了减少创作者对事件的干预,影片只是用一台摄像机作为观众的“眼镜”,大量采取自然光和朴素的长镜头跟拍,对危机前后进行了忠实的纪录。
  而在这纪录式的影像叙事中,观众所能感受到的信息远多于主观表述出来的内容,在乏味而又真实的现实纪录中,隐约能感受到不安的气息,使得不同观众观看影片时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契合了导演对影片效果的构想,在不尽相同的体验中凝练出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和阐释。
  综上所述,“背影视角”的外聚焦叙事模式,独具匠心的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乏味而又真实客观的生活,其中又暗藏着线索,引入思索。影片对传统电影语法的颠覆,把影片的叙事模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他文献
【摘要】宗教和爱情,人类永远的话题,它们同样满足人内心深处的需要,同样给人幸福美好的感觉。英俊虔诚的天主教神父拉尔夫·布莱卡萨与美丽多情的牧场女孩梅吉·克利里相遇相知,宗教与爱情狭路相逢。无独有偶,大唐高僧途经女儿国,被女王的万般柔情所打动,却不得不继续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爱情又一次遇到宗教。相同的主题,相同的情景矛盾,不同宗教背景却是相同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爱情 宗教 影视 《荆棘鸟》 《
2015年台湾电影金马奖,导演张作骥的《醉·生梦死》受到重点关注,最终获得10项提名并赢得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员、最佳剪辑、最佳原创音乐4项大奖,此片参展德国柏林电影节,也获得广泛好评。电影涉及到了很深的伦理讨论,对母子、兄弟、情人、同性恋等复杂的情感进行展现,触及到台湾底层、边缘人物徘徊无奈、被生活压迫的细微情感,整体的梦幻、沉沦是台湾文艺片中少见的风格。  电影讲述了不被母亲认同的弟弟(外号老
如果把严歌苓笔下的《金陵十三钗》说成是女性之间磨合认同过程的白描,那么张艺谋影像下的“十三女子”便成为了男性社会抑制下的趋同,一种文化表征和符号象征,女性的气息变着微弱,甚至苟延残喘。我们在原著中欣慰地发现了一种“女性主义崛起”表象,但却又在奢华的影像中失望而归。它最终被转译为一种服从于父权社会的话语。  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影外世界,《金陵十三钗》始终突破不了父权机制的枷锁。在意识形态的语境中,
根据徐光耀同名小说改编、北京润亚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与南京电影制片廠联合摄制的20集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第三回,有一副莫名其妙的楹联,把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搞得一头雾水:县城某“照像馆”大门两侧的砖墙上,白底黑字,魏碑体,要多醒目有多醒目  右侧的上联是“摄真将面去”,左侧的下联是“幻出化身来”。问题一:其上联“摄真将面去”语句不通,使人不知所云;问题二:上联“摄真将面去”与下联“幻出化身来”不般配,
[摘要]由韩、美、中国香港共同创作的电影《晚秋》于内地热映。影片以平缓的风格赢得成功,具有深刻的内涵以及对内涵的细致表达,在环境描述、人物刻画以及创作主题方面都独具匠心,并很好地展现了电影艺术需要观众主动参与创造的特点。  [关键词]《晚秋》 内涵表达 人物刻画 创作特色  电影《晚秋》经历了中国内地观众们一年的期待,终于在影院上映。影片翻拍自60年代同名的韩国文艺爱情片,之所以备受瞩目,很大程度
好莱坞科幻片一向热衷于充分展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或是表达人类对外太空领域的不懈探究,令观众大开眼界,或是表现在外来物种入侵时,总会有英雄出场,拯救地球,结局一片温馨与祥和。但在1995年,由特瑞·吉列姆(Terry Gilliam)执导的影片《十二猴子》却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具有悲剧意蕴的科幻片,在探讨未来拯救人类之路的同时,给当下人类的自我救赎、自我反思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深刻的警示。  影片《十二猴子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是生态链上的一环链,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消费行为都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相互影响,这必定是万象之间互为环境、互相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而在张艺谋的电影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类生存困窘的关注,以及强烈的生命意识与丰富人生内容,都在一同建构起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文化生态环链。  现实世界中的张艺谋和电影中那些张艺谋建构的物化对象,他们之间有着同构性、互交性以及互为阐释的
2015年,导演毕赣作品《路边野餐》斩获第37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气球”奖、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银豹奖与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名奖。该片于2016年7月登陆国内院线,为国内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与审美冲击。作为小成本独立电影,《路边野餐》真正做到了小而美、静而雅,但影片同时兼具了一个新人导演的大野心与高
当下我们对暴力这个词并不陌生,它是不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力量,通常是指个人或犯罪集团之间的殴斗以及凶杀。人类很早就为了生存,通过暴力手段从自然界掠取生活必需品,在社会发展跨越阶段,被压迫阶级通常采用暴力手段推翻统治阶级。每个物种都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暴力很早就已经滋生,一直到现在的文明社会都还存在,纵观形形色色包含暴力色彩的电影作品,在暴力美学展示过程中,就主题、形式
近年来,漫威公司在大银幕上俨然成为了超级英雄制造者的代名词。从2008年的《钢铁侠1》到2015年的《蚁人》,漫威电影不断创造着票房神话。在已推出的漫威超级英雄卖座十强中,全球票房共计约83亿美元,其中美国本土票房约为36亿美元,这表明大部分的票房由北美以外的观众贡献。这些超级英雄在全球影迷心目中的认可度,由此可见一斑。  超级英雄电影是近年来影视文化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大多着眼于他们身上闪烁着的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