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常常会引入课内或课外的其他文本对原有的教学文本进行补充讲解,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延伸,让学生的阅读范畴得到扩展,这是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下面笔者结合具体实例,围绕“立足文本拓展,让小学语文焕发精彩”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一、立足学生兴趣拓展,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助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他自然会对文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由此出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文本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热情,进而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时,笔者先给学生读了两个例句:“谜团重重,福尔摩斯能够找到最后的凶手吗?”“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接着,笔者提问:“这两句话中有一个字是一样的,是哪一个字呢?”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来了。笔者继续引导学生:“那我们先来看一看‘谜’字的字形结构。”笔者给出解释后,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如果有,他们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展开了讨论。紧接着笔者又提问:“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让学生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讨论,并在辩论的时候用上课本中的语言。辩论之后,笔者根据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给予小结:人类至今还没有在太空中找到其他生命,但不能说除了地球以外是没有生命存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也许你们就是发现这个奥秘的一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家加油吧!就这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推动了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二、立足精妙语言拓展,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入选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不论是篇章结构,还是命题立意,抑或是遣词造句,都是非常精妙的。基于此,应立足精妙语言的拓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使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笔者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来引导学生赏析语言,体会老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公正无私、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首先,笔者請学生抓住文中的精妙语言,如描写洪水的部分“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描写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并请学生说一说对这句话的体会和感悟。再接着,笔者补充了“山洪暴发”的资料,从泼、倒、咆哮、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等词语中引导学生体会山洪暴发时的危险场景,营造人们紧张着急的心理氛围。这时,笔者又追问:“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老汉说话的语气和动作的句子,读一读,演一演。”学生很快从文本中找到沙哑、冷冷、冲、揪、吼等精妙描写细节的字词。通过这样的品读,老汉的形象就非常具象地映入了学生的脑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精妙,还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内容。
三、立足文本主题拓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文本主题是贯穿于文本的中心思想,所有的内容表达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文本的主题进行拓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慈母情深》这篇记叙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回忆母亲在家境非常贫困的情况下,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特别是对母亲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下工作的场景描写,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舐犊情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理解主题入手,先给学生展示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不同文本。再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回想自己与父母日常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父母之爱”这个主题词的含义。通过“父母之爱”这个主题的拓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使学生丰富自身的阅读积累,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四、立足教学时空拓展,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文本拓展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来展开,有些教学内容单纯在课上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课前延伸、课后延伸都是拓展教学时空的有效方式,同时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的广大人民群众利用地道战粉碎敌人的“扫荡”,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壮举。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文本介绍的年代相距甚远,在学习时,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文本中理解中国军民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很难感受地道战在当时的伟大之处。为缩小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在讲课前,笔者请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冀中地道战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预习过程,同时也丰富了所学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笔者还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和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具有迁移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五、立足评价标准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立足于多元的评价标准,力争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例如,每个学生对语文的感知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学生合理的评价。在文本拓展教学评价中,首先,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文学科的特点,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其次,教师还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单一的口头评价往往会流于形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些简单的否定评价语言甚至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个性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最后,教师不应该是评价的“权威”,教师应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丰富评价的主体,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集体评价等。如此,学生便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取长补短,取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小学语文文本拓展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从兴趣、语言、主题、时空、评价等方面优化文本拓展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精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一、立足学生兴趣拓展,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助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他自然会对文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由此出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文本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热情,进而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时,笔者先给学生读了两个例句:“谜团重重,福尔摩斯能够找到最后的凶手吗?”“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接着,笔者提问:“这两句话中有一个字是一样的,是哪一个字呢?”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来了。笔者继续引导学生:“那我们先来看一看‘谜’字的字形结构。”笔者给出解释后,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如果有,他们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展开了讨论。紧接着笔者又提问:“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让学生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讨论,并在辩论的时候用上课本中的语言。辩论之后,笔者根据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给予小结:人类至今还没有在太空中找到其他生命,但不能说除了地球以外是没有生命存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也许你们就是发现这个奥秘的一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家加油吧!就这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推动了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二、立足精妙语言拓展,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入选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不论是篇章结构,还是命题立意,抑或是遣词造句,都是非常精妙的。基于此,应立足精妙语言的拓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使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笔者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来引导学生赏析语言,体会老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公正无私、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首先,笔者請学生抓住文中的精妙语言,如描写洪水的部分“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描写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并请学生说一说对这句话的体会和感悟。再接着,笔者补充了“山洪暴发”的资料,从泼、倒、咆哮、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等词语中引导学生体会山洪暴发时的危险场景,营造人们紧张着急的心理氛围。这时,笔者又追问:“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老汉说话的语气和动作的句子,读一读,演一演。”学生很快从文本中找到沙哑、冷冷、冲、揪、吼等精妙描写细节的字词。通过这样的品读,老汉的形象就非常具象地映入了学生的脑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精妙,还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内容。
三、立足文本主题拓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文本主题是贯穿于文本的中心思想,所有的内容表达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文本的主题进行拓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慈母情深》这篇记叙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回忆母亲在家境非常贫困的情况下,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特别是对母亲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下工作的场景描写,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舐犊情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理解主题入手,先给学生展示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不同文本。再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回想自己与父母日常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父母之爱”这个主题词的含义。通过“父母之爱”这个主题的拓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使学生丰富自身的阅读积累,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四、立足教学时空拓展,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文本拓展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来展开,有些教学内容单纯在课上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课前延伸、课后延伸都是拓展教学时空的有效方式,同时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的广大人民群众利用地道战粉碎敌人的“扫荡”,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壮举。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文本介绍的年代相距甚远,在学习时,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文本中理解中国军民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很难感受地道战在当时的伟大之处。为缩小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在讲课前,笔者请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冀中地道战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预习过程,同时也丰富了所学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笔者还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和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具有迁移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五、立足评价标准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立足于多元的评价标准,力争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例如,每个学生对语文的感知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学生合理的评价。在文本拓展教学评价中,首先,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文学科的特点,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其次,教师还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单一的口头评价往往会流于形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些简单的否定评价语言甚至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个性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最后,教师不应该是评价的“权威”,教师应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丰富评价的主体,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集体评价等。如此,学生便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取长补短,取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小学语文文本拓展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从兴趣、语言、主题、时空、评价等方面优化文本拓展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精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