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出到文本:二人转文学的叙事

来源 :戏剧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人转文学在演出中逐步形成,演出形式决定了二人转文学独特的叙事方式:单线叙事结构,叙事兼代言的叙事角度,以文化心理为底色的故事模式.rn一、单线叙事结构rn二人转文学的单线叙事结构由它的演出时间和演员数量决定的,更是二人转的艺术特点决定的.在民间,二人转演出时间最多三四十分钟,走入城市剧场,约定俗成的时间是15-20分钟,剧目短小活泼,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容纳不了更多的情节线和庞杂的内容.
其他文献
当下的观众,对现代戏的接受程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强.作为创作者,我们先要转变思路,不要害怕观众不愿意看现代戏,而是要考虑如何创作出更加动人的现代戏来吸引观众.我们创作现代戏,要注重对人物情感的发掘,《核桃树之恋》这个剧目要着重把人物对国家的爱、对事业的爱、对小家的爱呼唤回来,要突出真情实感,而不是“高大全”的主题先行式创作.
期刊
赵熙,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清末民初的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是晚清川蜀地区的学术巨擘及佼佼者.他除了创作大量的诗歌、词作外,亦偶有戏曲创作,川剧的经典曲目《焚香记》中的《活捉王魁》经其改编,取名为《情探》,成为近代川剧史上的经典曲目.除此之外,他还创作《渔父辞剑》[1]一剧本,该剧本载于《文史杂志》,1985年3月刊①.此剧虽然没有《情探》影响大,但是亦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值得探究.在该剧中,赵熙所塑造的“渔父”形象既是古典文学中文化形象的延伸也是其个人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同
期刊
台州地处南戏发源流行区域,古来是歌舞演剧滥觞之地,多有习俳优的戏文子弟.台州黄岩灵石寺塔曾出土 10世纪的戏文砖雕,当地的地方戏台州乱弹传唱古色遗音,其声腔和戏目至今保存着昆腔、高腔、乱弹、徽调、词调、滩簧等多声腔集合的特征,《台州歌》《豆叶黄》等曲牌出现于最早的南戏《张协状元》剧本中,其表演也多有绝技.因此2006年台州乱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项目,其保护单位为浙江台州乱弹剧团.
期刊
真诚,是优秀剧作家所应具有的品格.剧作家不仅对生活要真诚,观察生活的眼光要真诚,思考生活的情感要真诚,而且对笔下所描写的人物也要真诚.剧作家只有在创作上投入了真情实感,其作品才能够感人,所描写的人物才能够鲜活,才能在舞台上立住,被观众所接受.rn真诚,对剧作家曹禺来说更为重要,真诚是他的性格本真,也是他撬开创作大门的一把钥匙.他的剧作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一个根本原因是他的真诚.他以真诚的眼光去观察社会,描写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的本质;他以真诚的视角,从“爱”人到解剖人,开掘人的复杂情感,写出人的灵魂的痛苦.
期刊
21世纪20年中外儿童戏剧交流从对话走向了融合.引进剧目数量逐年递增,国际联合创排成为常态,理论交流逐渐加强,出访演出大幅度提升.这开拓了中国儿童戏剧从业者和观众的审美视野,对本土原创剧目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和启发.未来努力的方向是以更加平等、开放、现代、多元的创作观念寻求对儿童生命深刻且精准的戏剧表达.
越剧《核桃树之恋》是一部由嵊州市越剧团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合作打造,杨小青导演、谢丽泓编剧的新编现代戏.该剧以嵊州仙人坑村王荣浩、王贤琴夫妇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两弹一星”时代,一位核弹技术员与妻子因“核”而生波折的爱情故事,歌颂了那些伟大事业背后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2021年7月9日、10日,《核桃树之恋》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的献礼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欢迎与喜爱.
期刊
时 间 1949年11月27日夜.(实际为越狱前一段时间的集合,具体表现上以几次提审为节点,增强紧迫感)rn地 点 监牢.(白公馆、渣滓洞的综合)rn人 物 许云峰 男 狱中共产党员的精神领袖之一,与徐鹏飞进行坚决的意志对抗,后遭杀害.rn江雪琴 女 狱中共产党员的精神领袖之一,带领女牢共产党人绣了一面想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后遭杀害.rn徐鹏飞 男 主持策划大屠杀、大破坏行动的特务处长,号称“半壁江山,西南红人”,在本剧中以计时者身份出现,是踏着时间节点而来的死神.rn刘思扬 男 原本被认为最有希望
期刊
近些年来,编剧陈涌泉的创作有几个明显的变化特点,首先,以《程婴救孤》《风雨故园》《阿Q与孔乙己》等作品为当代河南戏曲做出巨大贡献的他,开始把创作精力和合作眼光投射到全国,先后为湖北、浙江、河北等地创作了多部作品;其次,以历史剧和文人剧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赢得艺术声誉的陈涌泉,在当前大力提倡现代戏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了一批现实题材、红色题材的戏曲作品,这些作品无不斗志昂扬,激情澎湃,形成了具有陈涌泉个人艺术特色的现代戏风格;第三,陈涌泉创作的这些现代戏,都是为地方基层戏曲院团的小剧种或稀有剧种创作的.
期刊
“眷村文化”是台湾地区一种独特的、已经消失的文化.它是由上世纪中期,台湾军眷聚居而滋生的,承载了这个特殊群体三代人的喜怒哀乐.如今,它最后一座眷村,也早已淹没在历史中,成为回忆.有感于这种独特文化现象的消逝,2008年赖声川和王伟忠,以“眷村文化”为题材,合作出品了话剧《宝岛一村》.本文旨在以该剧为本,管窥戏剧中所体现出的“异乡者”身份与乡愁的交融.
作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静安现代戏剧谷”,已举办十多个年头.它立足上海静安,以戏剧展演和评奖作为载体,实现文化影响力对外辐射,从而探索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现代戏剧谷举办至今,其中“名剧展演”“市民剧场”“壹戏剧大赏”三大板块设置合理,并呈现出多元开放、创新包容的特点.对戏剧人来说,现代戏剧谷在提供优质开放的展示平台之余,也对当下国内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