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未散——品读《地久天长》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9年2月,在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由王小帅执导的电影《地久天长》包揽了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和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并获得了金熊奖提名,再次成为华语电影焦点。影片载誉而归,并于3月22号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时间跨度长达30年,讲述的是两家人因为一次意外而分道扬镳最终重聚的故事。本文将从逃避与宽恕,执着与善良两方面对电影主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久天长》 逃避 宽恕 执着 善良
  《地久天长》长达175分钟,将近3个小时。相比占据当下院线主流的荒诞、动作等商业影片,这部电影不论是从时长还是风格上未免显得有点挑战观众的“底线”,但意外的是,电影从开始的那一刻便将观众缓缓带入,中途无人离席。当电影结束,观众仍沉浸在“地久天长”里,那被穿起的零碎的叙事已经铺散在四周。探险的水库、慵懒无聊的童年时光、拥挤的筒子楼、严苛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反复奏起的《友谊地久天长》,或许是出于人们对上世纪90年代模糊的记忆和一丝共鸣,牵引着笔者不禁去探寻这部电影中难表于心的普通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或许这就是王小帅的电影魅力和创作功底所在,故事永远是如此普通,但回味却又足够悠长。
  一、逃避与宽恕
  与刘耀军和王丽云横跨30年的人生相比,3小时却又显得太微不足道。一场意外带走了一个孩子的生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场意外摧毁了一个传统中国式的三口之家,也让另一个家庭坠入深渊。孩子始终是父母唯一的依靠和牵挂,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可面临这样的失子重创,刘耀军和王丽云由此会面临老无所依的人生困境——好友兼妇女主任海燕对丽云的强制手术而失去生育能力。但王小帅无意于去批判和谴责,他只是在默默关注着国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那些普通人的命运,而丽云也只不过是众多育龄妇女中的一个,他们一家的悲剧也只不过是中国众多失独家庭中的一角。
  面对着这个曾经有过无数欢乐、团聚,承载着工人阶级奋斗和友谊的家园,失子的痛楚将一切美好变为过往云烟,此刻的家园又是如此凄楚。除夕的爆竹声不免有些刺耳,英明和新建两家的团聚又使得耀军一家对于团圆的渴望更加无力。将视角聚焦到沈家,沈家好似有意无意、有形无形地“杀死”了刘家的两个儿子,就像一个杀手,可是却又那么无辜、无力、无语,仿佛是他们一家一手酿造了刘家的悲剧人生。海燕将一切责任归咎于自己身上,英明也曾因内疚与不安拿着菜刀冲到耀军门前让他杀死浩浩来一命抵一命。这样的悲剧使得两个家庭产生了隔阂与矛盾,一边是耀军和丽云孤独无望地苟且生活着,一边是英明和海燕终日在罪恶的梦魇中挣扎着。最终两家用达成的缄默不语来守护着唯一生存着的健康的浩浩。耀军和丽云负重南下,他们选择逃离这个熟悉的北方辽阔土地,是对过去的人生的告别,也是希望远行可以让英明、海燕遗忘伤痛抑或是罪恶感。逃避到言语不通、生活习惯迥异的南方海边渔村,耀军和丽云靠着与世隔绝的流浪生活来抚平内心失独的創伤,伤痛太多,消耗太大,内心无法承受太多,他们真的需要在这样一个陌生的领域来冷静地舔舐伤口,同时也是对沈家几口人的宽恕。
  二、执着和善良
  影片中丽云自杀前留给耀军的那封信中说道:“在这里,时间似乎停止,我们也再没有地方可去了,可日子还要继续过……谢谢你,对我不离不弃,我们都尽力了。”失子之后的耀军和丽云的确都是在为对方活着,尤其是丽云。为何这样说,在某种意义上女人对于深爱的男人最大的回馈可能就是让对方的血液在自己的身体里流淌,为对方带来一个全新的生命。当这个生命一次次被扼杀,同时又丧失孕育的能力时,男人的不离不弃又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女人内心的愧疚感。而此刻茉莉的突然闯入彻底击溃了丽云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线,夫妻二人自从丧子之后,王丽云的生活一再变得被动和愧疚,而女人的第六感往往有时候又精准得可怕,茉莉的突然来访让王丽云坚信刘耀军已经短暂出轨,而这次出轨好像也让王丽云心中的包袱彻底卸下一般,她没有过多地责怪对方,而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希望耀军可以开始新的生活,去再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自己也可以不再痛苦地活着。但刘耀军没有那样去做。在茉莉怀孕那一刻,经过理性分析摆正私欲之后的刘耀军,唯有选择让茉莉拿掉孩子才能降低对三人的伤害。而这一次仿佛是他选择亲手“杀死”自己的第三个孩子。影片最后,年迈的刘耀军在沈家与茉莉视频时,当茉莉儿子要入镜时,他眼神里曾闪烁过一丝希望,可当看到一个混血儿,刘耀军又再次失神了,这个眼神已经是答案,刘耀军曾经是渴望那个孩子降临的。谈到对于孩子的执着与渴望,同样也包括对养子,观众可以理解为是刘耀军夫妇视其为逝去儿子的替代品,但又不完全是替代品,毕竟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不可代替的具有个性的个体。刘耀军夫妇对养子的爱寄予了新的感情在里面,对于养子刘星,他们尽力了,母亲的隐忍与宽容,父亲的强硬和无奈,但最终又是尊重养子的选择,还给他真正的身份,让他去闯荡和流浪。影片表达的是在那个时代失独家庭对下一代生命的渴求与执着,这个生命尽管不是自己的骨血,但父母付出的爱仍是纯粹的。
  在影片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耀军和丽云努力地活着,苟且着,但更是执着的,是对彼此的执着,更是对冰冷生活的执着与不弃。我们会突然想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或许耀军和丽云对生活的“热爱”已谈不上,更多的是释然与接受,但绝对有一种英雄主义藏于他们心中,因为他们经历过生死,踩过人生最低谷,失去过所有也不惧再面对任何突如其来的不幸。所以在飞机上丽云说:“真是可笑,我们竟然还会怕死。”这是经历过怎样的人生才能最后坦然无畏地说出这句话啊。
  整部电影好像充斥着阴暗、压抑和难以言说的痛苦以及人生的虚无,但故事背后却是一种强大的人心善念在支撑弥补。这种善念是刘星夭折后沈家和刘家选择缄默对浩浩的爱护,是茉莉愿为哥哥一家还债的牺牲,是浩浩最后对干爸干妈的倾诉,其实也是对心中自我的救赎。这本不是一部真正的苦情戏,是悲剧背后对中国人的隐忍、克制和对命运与磨难的顺遂以及情感压抑的呈现。刘耀军的愤怒、王丽云的猜疑、沈英明一家的内疚和不安以及茉莉的暗恋……所有可能会横冲直撞的情绪却又因为沉默被掩盖过去,沉稳、内敛而含蓄的演员表演也是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故事的内在本质——人性的善良。
  故事结束了,星星也回来了,伴随着下一代的诞生两家人也和解了。有人说结局的团圆来得太突然,但这种团圆在创作者看来可能是剧中每个卷入这场时代悲剧的人物角色的一种解脱,是与自己内心的和解。何为地久天长,是新的生命的降临,是每个人对生活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渴望,是纱帘掩映下温柔的那句“星星回来了”。
  曲终了,人未散。So long,my son。
  参考文献:
  [1]曾庆江.《地久天长》:与往事干杯,与时代同行[J].海南日报,2019-03-25.
  [2]周星.钝痛令人窒息,暗处弥生善意——王小帅的《地久天长》价值品读[J].中国电影报,2019(03).
  (作者简介:王亚雪,女,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的政策扶持,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迅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所有企业都将受到市场的严峻考验。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做好人力资源管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习
期刊
近年来,我县在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始终坚持以职业
摘 要:金融混业经营作为提升我国金融业整体竞争力、做大做强民族金融业的重要环节,其动因主要来源于金融开放外部竞争的推动与金融资本顺应金融业发展规律、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内部诉求。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混业模式以及针对其特殊风险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成为金融混业能否成功的生命线。本文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 游泳项目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而且是重要的体育项目之一。通过一定的有效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发挥自己的游泳特长,促进自身游泳成绩的提高,打破游泳记录,为国家争光。因此,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训练,必须了解分析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促进运动员游泳成绩的刷新。  关键词: 青少年 游泳运动员 训练手段 训练方式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游泳成绩通
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中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机会和舞台。商务英语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流沟通中重要的交流媒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物流管理走向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喜马拉雅冥想瑜伽非同“凡响”--跟你在外间所接触的瑜伽决然不同,不要以之前在外间所接触的瑜伽“知识”理解喜马拉雅瑜伽,在此我谈谈喜马拉雅禅修入门练习--横膈膜呼吸。
期刊
摘 要:校园安全事件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具有严重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违法行为。校园安全事件由于其危害的特殊性而倍受关注,而且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校园安全事件并没有消失,反而还有上升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校园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希望引起社会、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及教师对我们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关键词:校园安全;成因  曾经发生在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