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化手段,使作文起步教学变得扎实有效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l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现代媒体的介入,使得我们的作文课堂变得扎实有效,充满灵性。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新力,使师生的互动变得自然。
  【关键词】多媒体 兴趣 想象 创新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激发观察兴趣。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直观现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音响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有意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进行说写训练的最佳手段。
  在教学《找秋天》的作文指导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先在网上搜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图片和文字,或者一些相关的FLASH动画。当一幅幅充满秋意的图片和精彩的动画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宛如身临其境,路上一片片落叶遍地,花坛一朵朵菊花盛开,逼真的秋风“沙沙”作响。孩子们边观察边以小组的形式寻找秋天,他们在浓郁的秋天背景下,模拟着“赏菊花”“采枫叶”,此时,活动的乐,体验的真尽显其中,趣味无穷。
  2.指导有序观察。观察有序是观察最基本的品质。只有观察有顺序,作文时才能言之有序。对于刚升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用多媒体指导学生看图,便于调控学生的视力焦点,是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图,我归纳了一下口诀:全面看图,看懂主要内容;分部看图,看懂具体内容;最后连贯看各部分内容。这顺序就是“整体——部分——整体”顺序,按照这个顺序指导看图,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再拿《找秋天》来举个例子。在教学时我首先打出三幅投影片,“天空图”“落叶图”“丰收图”,让学生联系起来整体观察。再按顺序分别打出三幅图,根据主要内容,逐图仔细观察,指导学生看懂每幅图的画面,想象具体内容。最后整体观察三幅图,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点,为说话写作做准备。
  3.观察抓住重点。观察的另一个重要品质就是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小学生观察事物大多是笼统的见林不见木,不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他们对于一种明显事物所掩盖下的另种不明显事物的观察还缺少深刻性。于是我利用电教媒体的可控性,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定格观察,使观察思路豁然开朗,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写作能力。而电教媒体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极其有利。
  1.借助媒体中的静态图片,训练想象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 “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2.巧用媒体中的动态录像,培养发散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具体形象来体现的。用录像再现写作素材,可使学生很好地感知、观察,展开想象、拓宽思路。将从画面中观察到的图象与其内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找到这个联系点,使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深刻、全面又合理,尔后将这样的情感与认识诉诸文字,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有序、有情、有理。
  借助电教媒体以形象思维促成抽象思维,完成从“物”到“意”的思维转化,从而通过铺设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较为成功地拓展了思维空间。
  三、运用电教媒体指导说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媒体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写话。苏教版三年级的“我的自画像”,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为了达到思维的开放性,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想”三个呈现开放性的环节,让学生通过“看”名人明星凸现人物的外形特征,在“听”爸爸、妈妈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了解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在“想”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的梦想……。三个不同目的环节的巧妙设计,教给学生怎样写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放,跳出了范文的约束,抓住自己的特点,自主地选择习作的内容、抓住重点进行自我的描述,他们有描写自己外貌的,有描写爱好的、有描写性格的……开放的训练形式让学生习作的个性化得以张扬,学生走出了写人中的“克隆”现象,训练目标得以达成。
  (作者单位:溧阳市天目湖实验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如今的学生考场作文在新奇艳丽的外表下,无不表现出内容的“假大空”,面对学生作文的通病,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作文教学深刻反思,愿与同仁共勉。  【关键字】构思 语言 写作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近年来,我市中考作文命题样式多,变换频,时而话题作文,时而半命题作文,时而给材料作文,时而看图作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实,不管形式如何变化,作文命题始终坚持作文与做人的原则,让学生有话可
【摘要】对于正处在青春期、开始有独立思想和情感复杂化特点的初中生而言,科学的前置作业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就以前置作业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思考讨论。  【关键词】前置作业 科学教学 应用 初中 思考  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点把握程度和验收教学成果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前置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在教师授课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传统的化学实验存在许多弊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能改进实验教学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被认为是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核心课题。它的研究解决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化学实验 信息技术 整合  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信息技术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显示了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