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脂酸加兰他敏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检测方法的优化

来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leen350191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开发一种新型注射用加兰他敏缓释微球制剂的体外释放试验方法.首先合成了硬脂酸加兰他敏,然后以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为载体,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其缓释微球.分别表征了所得微球的形貌、粒径、载药量与包封率,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考察该微球的体内药物释放行为,绘制体内累积释放曲线.为得到具有良好体内外相关性的体外释放度试验参数,本试验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了流通池法中影响微球体外释放的显著因素,再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考察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 显示,流通池活塞泵流速、释放介质温度、释放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BSA)浓度是影响流通池法测得的微球体外释药数据的显著因素.基于Design-Expert 8.06软件的拟合结果,确定体外释放试验的参数为:活塞泵流速10.55 ml/min、释放介质温度42.54℃、BSA浓度为1.25%,此时测得的微球体外释放数据与其在大鼠体内的释药行为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1 病例简介rn男,44岁,主诉:发热,胸部及上腹部CT平扫示右肾后上方巨大肿块.既往史:2019年7月15日因右前臂肿块(图1A、B)于我院关节外科行手术治疗,病理提示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 ASPS)(图1C),术前腹部增强CT示右肾后方腹腔内结节灶(图1D、E),考虑腹腔肿大淋巴结可能.2020年9月14日复查腹部增强CT见右肾后上方一团状软组织肿块(图1F、G),右肾及右侧输尿管受压移位,结合病史考虑肉瘤转移可能性大.行超声引导下右肾旁肿块穿刺活
表面活性素(surfactin,SF)是一种由芽孢杆菌产生的环状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具有优越的生物安全性、可降解性、细胞膜渗透性以及资源可持续性等特点,作为潜在的药物佐剂在生物医药产品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综述系统介绍了SF的生物安全性、对细胞膜的作用机制以及近年来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着重阐述了SF作为佐剂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非布司他(1)片剂(参比制剂)的进口注册标准及美国药典溶出度方法数据库,建立了1片有区分力的溶出度测定法,并用其评价自制1片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考察了不同pH介质、含不同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性溶液条件下1片的溶出曲线.结果 显示,参比制剂在0.3% SDS水溶液、含0.7% SDS的盐酸(pH 1.2)及含0.5%SDS的乙酸盐缓冲液(pH 4.5)中的溶出曲线具有区分力;计算得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表明自制1片与参比制剂在上述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基本一致.本研究可为1片的一致性评
阿片类镇痛药是治疗中至重度疼痛的有效药物,但其潜在的成瘾性也使之成为常见的被滥用药物.随着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增加,滥用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凸显.美国在阿片类药物防滥用制剂开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减少阿片类药物滥用,率先鼓励开发防滥用阿片类镇痛药.目前已开发了多种防滥用技术,包括形成物理/化学屏障、添加激动药/拮抗药、添加厌恶剂和制备前体药物等.虽然部分防滥用阿片类药物因各种原因撤市,但是总体对遏制阿片类药物的滥用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综述总结了近几年防滥用阿片类镇痛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重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