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y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单阐释了庄子所提倡的“至德之世”,并从积极的方面指出了这种理想社会的设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以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完善自我。
  关键词:庄子;至德之世;启示
  中图分类号:I206;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53-01
  庄子从老子那里继承了复朴思想,把人们无拘无束、蒙昧无欲纯真生活的旷古时期作为他理想的道德社会,他认为这种社会合于大道,与人性的自然之处最为贴合,是管理得最理想的社会,称之为“至德之世”。
  一、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一)齐物平等,万物群生。庄子认为,人受制于自己的眼界,常常不平等地看待世间万物,强行将人与万物分为贵、贱、高、低,进而使社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等级。万事万物本“无非彼,无非是”,又何谈贵贱高低?他主张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显露,反对“贵贱”说、反对等级制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无差别对待的权利。
  “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各种物类共同生活,人类的居所相通相连而没有什么乡、县差别,禽兽成群结队,草木遂心地生长。人们可以用绳子牵引着禽兽自在的游玩,可以攀登到鸟鹊的巢穴上去观望。人们可以跟鸟兽同样居住,跟各类物种和睦共存,哪里知道什么是君子、小人呢!这才是人类天性保存最完整的年代。由此可以看出,庄子不仅认识到动物与人的不同、动物与动物不同,而且也尊重具有不同特点的动物,维护动物的多样性。
  (二)无知无欲,人无功利。在庄子看来能够达到忘我境界是高尚的人的品行,不看重名望和地位的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能够不慕功名达到超脱物外精神世界的人,这三种人他称之为“至人” “圣人”“神人”,并用自己的眼界描绘了他们的德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圣人”“神人”就是庄子所向往追求的理想人格。他还说:“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他认为道德的败坏的缘由在于追求名声,追求名声又是相互倾轧的,二者像凶器一样对人祸害无穷,因此庄子反对将它们推行于世。
  (三)万物协和,恬静安宁。“古者禽兽多而人少”,古人向往这种生活。庄子呼吁的至德之世是人们回到这样的原始生存状态,不需要你争我夺,也不会有尔虞我诈。世间万物共同生活,人们居住的地方相互联系而不存在什么乡、县的差别,禽兽成群结队,草木自在地生长。
  “至德之世”充满着人们对平等的呼唤和追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人性敦厚纯真。没有相互之间的阴谋,没有相互欺负,不尚贤,不使能。人与人之间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至德之世”的人们是快乐的,他们“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知足无贪,无虑无忧。理想的王国具备自由、平等、快乐。这是庄子所向往的生活的态度和心灵的境界。
  总之,在这里,人与人、人与禽兽、万物和谐共存。人人自食其力,无等级宗法,无剥削和压迫,不存在贵于贱之别。民不失常性,自然、淳朴、真实、善良。
  二、庄子“至德之世”的当代启示
  (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庄子齐物的思想就是众生平等,即自然界中所有生命都有平等自由的生存权利,都应该尊重彼此的发展规律。庄生梦蝶,为我们描画的是一幅人蝶互化,主客体相互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美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切皆无雕琢之痕迹,一切可见万物之天性,使人恨不能也化为一蝶、一自然。如果人类把自己同自然界分离开来,把自身当成万能的自然法官,认为人们有权利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自然的观念,是应当摒弃的。人们应该认识到人与自然都有自由发展的权利,应充分尊重自然界其他的生命,创造“人蝶互化”的美景。
  (二)心境淡然、不追功利。庄子看来,“忘怀于物”、“清淡寡欲”、“随物而变,应时而行”、“天与人合一”是生活在他理想社会中的人们在精神境界方面应该具备的品性。 “忘怀于物”是说不贪图物质生活享受,不以物累形。要求寡欲是庄子所说的得道的前提,他把一个人的欲望同“天机”对立起来,认为“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天机”者“自然”也,欲望越大,一个人归真返朴,返回自然的可能性就越小。“不计生死”不是说鼓励民勇而不畏死,是指他们“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天与人合一”并不是后来董仲舒说的“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是说人“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大家回归自然,属于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求功,不求名,我行我素。
  当今的社会是在科技推动下飞速发展的社会,高速发展的文明背后,也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科技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给社会的和谐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所追求的东西越来越多,导致个人私欲膨胀、急功近利等负面风气不断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庄子对“至德之世”的描述,人们应该领会到做人、做事不能急功近利,不要目的性太强、功利性太盛,否则人生会吃大亏。我们不难看到,那些惯于搞短期行为的人,没有几个有好下场,那些不实干的人,也没有几个会取得成功。当然,庄子的“至德之世”要求的是人们完全没有私欲,不求任何“功”和“名”,也就谈不上什么成功的问题了,显然这一点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在古代社会都不能完全做到。不过通过庄子的“至德之世”,人们也应该受到启发:不能过分追求极端的利益和功名。
  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与庄子所倡导的“至德之世”有异曲同工之妙。总之,庄子“至德之世”的思想主张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并研究的,同时也需要我们的正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M].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2] 单辉,单益强.庄子“至德之世”的生态蓝图[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02)
  [3] 李倩.《庄子》的现代生态启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07(04)
  [4] 王雪军.庄子人生哲学的达到精神[J].理论探讨,2011(6)
  作者简介:
  王梦蛟(1991–),女,汉族,河北省廊坊市,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任海涛(1991–),男,汉族,河北省唐山市,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但许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和开发力度不够,培训方式陈旧落后,缺乏竞争激励和流动机制。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企业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目标过程中缺乏多项基础工作的支撑,根基不稳,难以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因此,抓好人力资源开发需从基础入手。  夯实工作分析基础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科学的分析进行职位分类,编制岗位说明书,搭建从业人员
期刊
德育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者共同构成的。但是目前德育工作只注重理论教育,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也仅仅停留在回答问题,准确的选择出卷面上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实际上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并无多大关系,给学生带来的只是“虚效”。这些“虚效”的德育评价也使得评价活动没有实际效用,没有高的效率和切实的效益。我们要从德育评价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出发,发挥德育评价“实”的功能。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德育评价的目的,逐步实现评价的效用
摘要:共产国际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僵化的领导体制,同各国共产党建立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各国共产党必须无条件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与决议,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损失。而共产国际1935年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制定的新的策略方针,所带来的领导方式的重大转变,对中国共产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改革,将卫生的职责、人口计生委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市、县卫计合即将全部完成。尽管中央层面强调改革后,我国计划
期刊
卫生事业不仅关乎群众生命安全,也和政府稳定国家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在政策上予以规范,在资金上大力扶持,对于卫生人才体系构建也是非
加贝酯全称注射用甲硫酸加贝酷,是临床上新研制出的一种非肽类蛋白酶的抑制剂.可抑制胰蛋白酶、漱肽释放酶、纤维蛋白溶酶、凝血酶等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制止这些酶所造成的病理生
为了让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全面的人才,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英美文学知识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文学知识、外国文化,还能从作品中培养多维审美能力,从而让精
[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rn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是rnA.四诊合参;B.整体观念;C.诊法与辨证;D.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E.辨病与辨证相结合rn2.失神的病人突然神志清醒、语言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举国实施人才强国、驱动创新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2014年11月13-14日,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加拿大亚太基金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