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衰落:原因和结果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002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美国从世界权力之巅开始走向衰败。从美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影响、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权力向金融资本集中等方面可以说明美国的衰落。对外奉行霸权主义反而对世界越来越失去控制,对内受制于金融资本,政治民主迅速萎缩等是美国衰落的主要因素。总而言之,美国已经踏上了一条通向衰败的不归之路。
其他文献
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和马丁·雅克(MartinJacques)的这两部著作让我想起了17、18世纪欧洲人撰写的有关中国的著述。在这些人中,有在中国沿海活动的商人和军官,也有在清廷供职的耶稣会士。无论是谁,都重点提到了当时清帝国的富庶和强大。有的还概述了如何处理与清廷的关系,以便使其欧洲雇主能从中获益,其他的则对朝廷管理人民的方式大加赞叹,并试图对那些使中国如此强大的价值观念作出解释。
201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校历史与公共事务教授朱利安·泽利泽(JulianE.Zelizer)的专著《治理美国:政治史的复兴》(GoverningAmerica:The Revival of Political History)。泽利泽教授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史学家,撰写、编辑了多部研究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政治领袖、政策和制度的著作。
2012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门口的陌生人:抗争政治中的运动与国家》(Strangersatthe Gates:Movementsand Statesin Contentious Politics)一书。本书的作者悉尼·塔罗(Sidney Tarrow)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政治学荣誉退休教授,在比较政治学、社会运动、政党、集体行动和政治社会学领域研究成果丰硕,近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运动中的力量》(Powerin Movement,2011年第三版)、
2012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纽约大学史学荣誉退休教授杰罗尔德·西格尔(Jerrold Seigel)的新著《现代性与资产阶级生活:1750年以后英格兰、法国和德国的社会、
《澳大利亚的中国面孔:澳大利亚华裔中的多代种族特点》(The Chinese Facein Australia:Multi—generational Ethnicityamong Australian—born Chinese)一书由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于2012年出版。此书由香港陈氏社会研究所(Chan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所长陈国贲与香港教育学院(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博士后露西尔·颜洛新(Lucille
2013年5月13—15日,法国国家科研署“文化与创造”项目组、法国文化产业发展观察所(ONIC)和北部巴黎人文科学之家联合主办的“文化与传媒产业”国际研讨会将于法国国立高等路易卢米耶摄影艺术学院召开。
面对近几十年打造渐进政治过程中的混乱与碎片,厄内斯托·拉克劳的著作旨在将激进民主政治的构造之路理论化。从葛兰西那里借用霸权概念并用这个概念设计他自己的理论,拉克劳描述了建立民众政治身份的社会接合的进程。通过把民主政治重新定义为霸权的构造,拉克劳提醒政治行动者建构民主结构多元性工作的必要性,因为这对于任何解放政治的目标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2008年和2009年伊斯坦布尔论坛的中心议题,是政治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两年中,三位杰出的哲学家——于尔根·哈贝马斯、塔里克·拉马丹和迈克尔·沃尔泽在伊斯坦布尔论坛上分别参与了这个话题的讨论。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梳理并试图使他们彼此的观点在此产生批判性的交锋,对于当前西方自由民主制度背景下不同宗教信仰的种族相互尊重、平等相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并没有导致具有决定性的民主崩溃"回潮"。拉里·戴蒙德认为,决定新兴脆弱的民主命运的并不是经济衰退的影响,而是国内治理不善、腐败和滥用权力猖獗,以及极端的不平等等政治因素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戴蒙德强调,即使世界经济从当前的衰退中迅速恢复并充满活力,如果不提高治理质量和遏制权力滥用,那么更多的民主仍将趋于崩溃。
收缩策略常背负恶名,通常被认为表现出大国的弱势并招致攻击,产生不利的国际国内后果。历史和实践经验表明,要避免快速衰败的必然命运,大国须敏感于其地位变化,以一种迅捷和相称的方式来做出反应,减少承诺和收敛抱负,恰当地调整其目标和手段,使收缩的力度与其衰落的速度相适应。做到"体面地衰落",不仅可以延缓衰落,或许还能重振国力。这对于即将到来的中美权力转移不无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