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做书人邂逅读书人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市集

  4月北京,春意盎然,充满生机。
  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北京东三环一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走进园区,168个摊位整齐有序,一张张制作精良的海报,绚丽多彩、创意十足。
  “同样是线下售书,与实体书店不同的是,图书市集上的‘摊主’们可能是某本书的策划、责编、营销、发行,甚至可能是作者本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郎园Vintage负责人常好向《民生周刊》记者介绍。
  在阅读数字化成为流行趋势的今天,线下图书市集,无疑为做书人和读书人之间搭建了一个思想交汇和情感交流的文化场景。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指导,首创郎园和出版文化自媒体品牌“做書”联合主办。除了“摊主”们带来的精选图书和周边产品外,活动还举办了多场读书沙龙会、手作书体验、良阅思想剧场,形式多样,趣味兼备。

“编辑就应该多练练摊儿”


  今年是丁丁从事出版编辑职业的第五年。
  在她看来,编辑更多是沟通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如何将作者思想更好传递给读者,是每一位编辑应该思考的问题。
  “拿到一部作品,编辑往往要做的第一件事,则是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然后,尽可能帮助作者将这些传递给读者。”丁丁解释,因为作者本身往往对市场并不是特别敏感,毕竟写作才是他们擅长和专攻领域。
  因此,这时候需要编辑给出意见,让作品尽量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离读者更近一些。“反过来,编辑也会将作者思想,更好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走进创作者的世界。”丁丁说,“对编辑而言,就应该多来练练摊儿。”
  在另一家颇具人气的书摊前,记者看到,摊主雨桐正在对买书人讲解,“这本书最大特点,在于书中所有插图都是作者所见所闻的呈现……”
  从事策划编辑刚满两年的她告诉记者,比起书店,她更喜欢线下市集的气氛。
  “在这里我可以遇到不同类型读者,通过面对面交流,更了解读者在想什么,最想看到什么,从而编出符合读者需求和市场定位的好书。”
  而这种方式,往往在书店实现不了。读者来书店,一般带有明确倾向性,或买书看书,或学习办公,书店则更需要提供一个安静场所。
  “去年在图书市集现场,有个事情对我触动挺大。当时我做了一套译文的诗集,还没等我介绍,读者给了一个很好的反馈,‘你们这个很好啊,原文和译文都放进去,相当于我读完,感受了两个世界的碰撞。’”
  雨桐说:“我们用心做书,并不是在自我陶醉和吹捧,原来真的有人看见!”

“别开书店”


  “我来这里,不为卖书,主要为了线下见见书友,顺便拓展些志趣相投的新顾客。”第一次参加图书市集的八月对记者说。
  八月在回龙观经营着一家二手书店,目前已有两年多时间。在她看来,这种面对面与买书者交流机会非常难得,“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线上买书。”
  “无论新书旧书,总体而言,进书店买书的人普遍较少。昨天一天,我店里总共进来了3个人,卖了不到10本书。所以,别开书店。”八月打趣道。
  “为什么你还在坚持?”八月说,因为热爱。
  “我觉得纸质书还是有市场的,你只要找准定位,找到那一拨志趣相投的小众人群就可以了。”
  在八月看來,希望所有人来看书,或者买纸质书,本身就不现实。毕竟,如今已不是那个只有通过纸质书才能阅读的年代。
  然而,有些前来练摊儿的买书人,却不以为然。
  “我还是习惯读纸质书,你可以亲手翻阅书籍,感受书封和纸张带来的实际触感,这是电子书无法代替的。”毕业后,坚持了6年读纸质书的白领田源说。
  “我觉得主要取决于读什么书,有些需要反复翻阅之前内容,或想从整体上更好把握内容的书,我还是会买纸质版。”买书人黄陵说,“感觉kindle(电子阅读器)的快速阅读有时候还是不够方便。”
  在什么情况下,读者更需要纸质书?
  “一般越是经典的书,越应该读纸质版,比如文学、社科、历史等等。读纸质版和读电子版肯定是不一样的,就像是满汉全席用快餐盒装和用青花瓷装,它能一样吗?”前来练摊儿的一名资深作家告诉记者。

“摆摊儿”的快乐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4·23世界读书日之前,有不少线下活动,到时候一起啊。”
  活动结束后的图书市集,俨然成了摊主们互相认识、交流的场所。
  为什么来参加线下图书市集?
  “主要来感受下这种书的烟火气吧!”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这里更像一个做书人与读书人的乌托邦,人与人面对面沟通,更细腻、真实、打动人。
  策展人子童则表示,如今,网络占据人们太多时间,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等。“待得太久,人的思维会被固化住。”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希望给读者找寻一种触碰实物的充实体验、亲临其境的氛围,以及与做书人、读书人交流的社交快乐。
  事实上,无论是咖啡市集、文创市集还是家居市集,都是以某一品类为媒介,把人聚在一起,不管叫什么名字,本质上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物质交换、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的场所,俗称“赶大集”。
  “所有的现场,市集也好、演出也罢,它最珍贵之处,在于给人们创造了一个直接见面交流的‘场所’,只要你沉浸其中,感官都会被刺激到。”
  此次图书市集活动创始人戈多认为,这是举办线下市集的最大意义。“就像你在微信上发100个拥抱,和在现场一个拥抱,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夜幕降临,一盏盏白炽灯亮起,瞬间照亮了整个图书市集。
其他文献
人口老龄化这一世界级难题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社会的适应调整。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比重不断上升,“十四五”时期成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攻坚期和窗口期。高质量地满足好新时代广大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并妥善解决好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加以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
石磊。宜君县彭镇中心小学特岗教师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但是,我想请大家利用课堂上这最后一点时间,想一想自己在暑假的时候,都去哪里玩了,跟老师分享一下。”“好,老师,那我先来!”一名男孩马上举起右手,跃跃欲试。  刚刚开学,宜君县彭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课堂上,特岗教师石磊正在和同学互动。  今年24岁的石磊是土生土长的宜君县彭镇山岔人,从小他就有当教师的理想。在大学期间,他就时刻准备着为
《民生周刊》记者郑智维  一个城市,入“群”前后会有怎样的变化,这是我操作选题前的最大疑问。为解答这个疑问,我决定实地走访一座城市。  选徐州,一方面因其位于四省交界,属于“边缘区”;另一方面它是淮海经济区与长三角的重叠区。  行政区划犹如一堵“看不见的墙”。一般认为,“边缘区”大都处于各省经济体系的“末梢”,是经济发展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区域。事实上,淮海经济区是由苏鲁豫皖四省各自相对较贫困、发展较
杭州余杭,屹立于长三角圆心的文化古邑,是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300余万余杭人民唯实惟先、善作善成,不断创造余杭发展的区位新优势,不断提升在國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今日,余杭已成为浙江经济第一区,同时也是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中坚力量,并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目标高歌猛进。  城市的发展,平安稳定是基石。随着余杭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战略
随着“十三五”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诸多成绩。其中,场地设施变化尤为明显。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13年的1.46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1.86平方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量更是比10年前增长一倍多。  然而,百姓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仍然没有满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瓶颈未从根本上突破。对此,本文从思想认识、推进落实、基础保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脑中有问号、心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扶持农业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4607家银行机构,农商行有1478家,还有722家农信社,两者加起来占据了银行系统的半壁江山。  如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如何才能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对此,长期在农信社系统工作的申厚(化名
近期,多部扶贫题材的电视剧在各大平台热播,如《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绿水青山带笑颜》《山海情》《云上之爱》等。  其中,《山海情》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某地移民搬迁的故事。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的引导下,宁夏一些“穷地方”在东部省份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将飞沙走石的“风沙滩”变成了“金沙滩”。  如果单看故事梗概,这些扶贫剧都属于传统的主旋律作品,以往,主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  今天我们聚焦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主题,相互交流很有意义,我们认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需要引导城乡要素流动,开启城乡融合发展新政策。  城市要素下乡、带动农村创新创业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成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农村创新创业模式更加多元化,有的是企业合作模式,有的是集体管理模式,这些模式都在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农村创新创业领域更加拓宽,城市企业下乡,发掘功能和新价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本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哲学命题。但从2017年开始,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作为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这对我们的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提出了新的挑战。众所周知,要了解和认识历史事实,往往是通过历史叙述以及对历史叙述的理解来实现,我们的教材、日常教学和高考试题其实都属于历史叙述。但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往往混杂在一起,如何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
谶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文化现象,多指能够灵验地预测未来的文字或符号。谶谣是谶的一种传播形式,它具有谶的性质,又有自己的特点。在学习王朝更替历史时,往往会看到谶谣。比如陈胜、吴广起义之时,就有 “大楚兴,陈胜王”的谶谣;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也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一讖言;而隋唐之际,则出现了“桃李子,洪水绕杨山” 一类的“桃李子”谶谣。虽然谶谣不是中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但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