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钟壶”的器型和陶刻审美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j1986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钟的故乡,古老的铜钟汇聚了高超的制作工艺,代表着铸造、声学、乐律学、力学等多方面的水平,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钟在我国古代有着多重意义.例如作为礼器、乐器和量器来达到各种不同的作用,可以说,钟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创制于清代的“方钟壶”,是紫砂传统经典器型之一,其造型主要以日常生活里的铜铁钟为原型,进而进行艺术形式上的转变或优化.最终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形象,并显示出深厚的文化气息。其后,艺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使其艺术空间得以更广阔的扩展延伸,成为传统紫砂壶器型和文化审美的一个典范。例如,这把紫砂“方钟壶”(见图1)便是对传统钟壶风格的有效继承和演绎,其形制简洁、方正不阿、古朴端庄。该壶的另一特色之处在于壶身刻字,一首古代茶诗跃入眼帘,字体清新隽雅、俊俏有力,内容贴近壶味,人文意境感明显,成为整把壶画龙点睛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器型审美——格律浑厚,古韵方钟
  古代铜铁钟的形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带高的筒形纽.钟的下口边突出如月牙状:另一种是上端的纽是扁的,或作伏兽形,钟的下口边为平直线状。所以传统的“方钟壶”一般也以此为依据,汲取古钟神韵,以线面架构造型,生动传神、兴味盎然、颇受青睐。这把紫砂“方钟壶”顾名思义属于紫砂方器类,整器如同一口威严的大钟稳健饱满,精、气、神俱佳。壶身由四个面相接组成,呈方柱形,线面交接的四棱带有微小的弧度,顺势之下四个面也略微外展,壶身从壶肩至壶底逐渐微张,形成钟口开放的效果,惟妙惟肖:平盖与壶口相切.密闭合缝:顶上桥状壶钮中间留孔,高而中空,形似钟钮;三弯流也呈四方形,开口自然,出水流畅:壶把亦为四方轮廓,呼应整体风格。整器色泽雅观、质地细腻、高雅简洁,以方器造型为主,线面挺括、轮廓分明、方中藏圆、刚柔相济,融入古钟浑厚的气质特征,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带给人气韵高远的意境,器型流露着浑然一体又格律严谨的美感。
  2 陶刻审美——茶趣自在,品味人生
  陶刻是紫砂主要的装饰技法之一,它以刀代笔、以刻代绘,融诗、书、画、刻诸艺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紫砂陶刻史上成就最辉煌者应为陈曼生,他专注于壶铭创作,构思奇妙、设计新颖,与著名紫砂艺人杨彭年兄妹合作,作品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金石于一体,成为风格独特、广为流传,至今大多仍为紫砂陶刻楷模杰作,被世人称赞为“字依壶传,壶随字贵”,将紫砂陶刻推向了主流文化的高峰,对紫砂陶刻艺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紫砂陶刻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它主要运用各种锋利的雕刻钢刀,在紫砂坯体上进行雕刻,往往还同时伴随着姊妹艺术的渗透、人文内容的融合等。但是,陶刻装饰本身并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依托于坯体来表现效果,也得益于技法的成熟和造型的搭配,更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方钟壶”的壶身平面空间较大,这就为陶刻装饰提供了平台,此处壶身一侧恰到好处地刻一首清代文学家李俊民吟咏新团茶的诗“春风倾倒在灵芽,才到江南百草花。未试人间小团月,异香先入玉川家.璞泥遣怀壶中趣,探来腕就落暖香”,意境皆到,茶、壶、诗、刻融汇一体,人文韵味凸显。字体成熟有力,刻刀所流露的金石镌刻意味与中国书法的笔锋劲道相得益彰,故而整体显得特别有穿透力,阴刻的字体线条凹陷处再以黑砂均匀铺饰,更形成墨香质感,惟妙惟肖,增添了壶的人文趣味。茶诗内容流露出入们对茶的喜爱以及对饮茶的期待,配以紫砂壶,茶趣自在,引申出品味人生的作用,使人在壶暖茶香中感受生活之柔和惬意。
  3 “方钟壶”深刻体现钟文化寓意
  紫砂器的价值考成主要来自于其文化魅力,人文内涵是提升一把壶意境的硬指标,文化如同作品的灵魂,能带给人触动内心的力量,而紫砂壶薪火相传、繁荣不息的重要原因便是其创意过程始终有文人参与、与文化相连。“方钟壶”一方面渗透钟文化的精髓内容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又恰到好处地融入紫砂陶刻特征,两者相得益彰,在延续经典气质的同时,文化气息呼之欲出,从钟文化的内涵寓意中,表达出更为具体丰富的人文气态。
  古钟是人们心目中华夏文明的象征,因而制壶如钟传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关怀以及对盛世的歌颂情怀。古代有“盛世铸钟”的习惯,民间也有为祈求神灵护佑、风调雨顺而铸钟之习俗,一把造型简洁的“方钟壶”达到了意在壶外的效果,表现出对吉祥、幸福生活的祈愿和祝福。作品静中寓动,虽不闻钟声响起.却仿佛能够使人感知到来自其内在的洪亮之音,引领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将艺术品的文化审美效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其他文献
中国人的饮茶习俗推动了沏茶器皿的产生,而紫砂壶便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紫砂壶形象万千、变化无穷,在世界陶瓷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把看似简单的紫砂壶都凝聚了历代制壶艺人的创作智慧以及工匠们一丝不苟的劳动,它经历捶打、淬炼,最终定型成品,每一把壶都具有其独一无二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无论是对于制壶艺人本身还是收藏鉴定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壶艺元素。与此同时,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紫砂壶还具有着
摘 要 在竞争激烈的陶器园艺里,独特的紫砂陶刻是紫砂壶屹立于世界陶苑的依凭之一。宜兴的紫砂陶制作技艺已经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尤其是现代紫砂壶器不断地推陈出新,是传承与发展紫砂陶艺的关键。  关键词 随缘壶;紫砂;陶刻;艺术魅力  宜兴紫砂陶装饰形式中最常见、历史最悠久的则是陶刻,紫砂陶刻的基本步骤是在紫砂器成型之后,未进窑烧制以前,以刻刀在紫砂坯体上进行书画刻绘。追溯宜兴紫砂的陶刻
宜兴制陶历史悠久,紫砂陶器更是其中出类拔萃的组成部分,宜兴紫砂原料得天独厚,并融入艺术设计和人文创造,成为中华传统手工艺中的一朵奇葩。紫砂陶器根据用途可划分出诸多形
紫砂壶取材于岩中泥,质地纯正,吸水快、透气好,泡茶褒香,隔夜不馊,这些不加掩饰的特点,正是其真诚的体现.紫砂壶成为支撑起人生舞台的支架,使人诚信、纯朴和友爱.正是因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