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双曲面齿轮齿侧间隙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汽车实用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jo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双曲面齿轮在啮合运动时,为避免摩擦产生的高温导致齿轮的失效,必须保证啮合齿面间形成润滑油膜;且在受热膨胀时,避免齿轮卡死,故而齿轮在装配时必须预留齿侧间隙.虽然齿侧间隙的存在,对齿轮油膜的产生必不可少,但是过大的齿侧间隙同样会产生啮合冲击,从而导致齿轮产生啮合噪声,影响齿轮传动的NVH性能.故而选择合适的齿侧间隙值至关重要.文章通过理论正向设计、基于制造过程的反向设计、实物质量检测数据、考虑齿轮的受载与热膨胀变形等因素,共同确定合理科学的齿侧间隙.
其他文献
为提高某新能源车型B柱耐撞性,采用拼焊成型的B柱结构,从成型工艺、结构耐撞性方面入手,在Dynaform成型仿真和LS-dyna碰撞仿真的基础上,对拼焊B柱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在冲压成型数值仿真中,研究了激光拼焊B柱成形极限、厚度变化和应变状态对成型过程中产生起皱、拉裂等缺陷的影响,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和修改模具结构,避免此类缺陷的发生.改进结果在满足侧撞法规的前提下,拼焊B柱质量减轻17.5%,最大侵入量减小14.38%,B柱侧撞最大加速度减小19.3%.
为给从事汽车车门开闭件系统设计的工程师提供铰链的优化改进思路和方法参考.文章介绍了车门铰链的基本知识,对车门铰链的主要结构形式,安装固定形式,铰链的运动设计参数规范和铰链轴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展述.结合一项因车门铰链引起的驾驶室漏雨问题的典型案例改进过程解析,通过充分的现状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以及临时措施制定及验证和永久措施实施并效果评价,梳理出一种冲压式铰链的改进方法.
驾驶疲劳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驾驶疲劳检测算法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MTCNN的疲劳检测方法。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处理,使MTCNN算法得到优化,然后通过训练样本进行实验验证,证实了算法对实际的驾驶疲劳检测的有用性。
基于D30 TCI柴油机搭建国6后处理系统的试验台架,进行了不同碳载量下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试验,研究了入口温度对CDPF被动再生的影响;探究了发动机DTI工况下CDPF主动再生特性并测评了其对载体捕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载量对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无明显影响,碳载量的升高可提高载体内部温度的均匀性,加快CDPF被动再生反应速率;入口温度对CDPF被动再生具有显著影响,入口温度由325提高至360℃时,再生效率达94%,再生速率为56 g/h,分别约提高1倍和18倍;DTI工况下CDPF主动
液力变矩器是液力式自动变速器的重要零件,起着传递发动机动力给变速器的作用.液力变矩器的泵轮随发动机曲轴旋转,液力变矩器在传递发动机动力的同时,也会对发动机曲轴有轴向推力作用.文章基于一维束流理论,对液力变矩器轴向推力分析计算,计算共有5个步骤,其中第一步的循环流量计算最为重要.从计算结果得知,液力变矩器轴向推力是实际存在的,且对发动机曲轴有压力作用.D230型液力变矩器最大轴向推力3263.7 N,出现在泵轮转速2682 r/min、涡轮转速1776 r/min的工况.
为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在非结构化道路场景中的安全行驶,侧重于校园道路的不确定性环境研究了车辆紧急制动(AEB)与自适应巡航(ACC)的联合控制方法.文章设计了PID控制器,进行了基于校园道路的实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响应迅速,能够在车辆巡航时根据前方路况紧急制动,保证了在不确定性道路场景中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汽车内饰件异响是影响乘员感知品质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内饰件异响发生机理分析影响异响的关键原因,提出了基于异响管控的内饰件正向开发流程.通过各系统异响目标分解与结构方案设计,在设计前期阶段管控内饰件设计要素,结合CAE分析、振动台架试验、整车异响评价,有效降低异响发生的风险,提升了内饰件可靠性.
为了动力电池包的轻量化和提高其模态频率,提出一种基于EGO加点策略的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实验设计和帕累托法则分析了设计变量对优化目标的影响,选出对电池包的质量和1阶模态频率影响较大的变量作为优化对象,以降低求解难度.其次采用MOPSO算法,辅以Kriging代理模型求解优化问题,再利用EGO加点策略和物理模型分别获得的新设计点和样本,进而更新代理模型直至优化收敛.最后,利用测试函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并将其用于随机振动下电池包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可行,在获得较高1阶模态频率的
文章介绍了一款基于新能源汽车安全设计的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测及大数据分析平台监控系统,平台可实现对车辆质量数据监测,车辆安全预警,区域预警等主体功能,通过实际运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为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测提供了思路.
针对Euro NCAP于2020年使用MPDB试验代替ODB试验,和所推出的车辆碰撞相容性评价方法,无法监测与识别碰撞传力路径及其高度,不能量化评价车辆前端整体刚度的问题,本文中结合交通事故反映出的碰撞相容性影响因素,提出车辆前端结构攻击性能评价策略.通过MPDB壁障吸能理论分析,重新划分了蜂窝铝评价区域,为每个评价区域提出了对应的评价指标,得到碰撞传力路径监测与识别方法,提出与车辆总体刚度相关联的壁障吸能比评价指标与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