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和定位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校的继续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校因其有国家长期投资的教学设备,高水平的专家团队,优质的教育资源等特点,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高校的资源特点,探讨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如何适应国家的需求,对完善高校的继续教育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 继续教育 作用 定位
  
  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2010年基本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教育列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一、高校继续教育现状和特征
  
  张伟远(2007)把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分为正规教育系列和继续教育两个系列。高校的继续教育系列包括大学的成人学历教育、网络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目前,各大学均把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作为大学必须承担的功能之一,其中大学的继续教育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对高校品牌的提升作用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
  我国的成人教育体系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时期成人教育的任务是解决新中国建立后劳动者文化程度低的问题。教育形式主要是学校教育和函授。改革开放后,为满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成人教育发展成为涉及社会各方面教育的体系,这一时期成人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成人学历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到20世纪90年代后,针对成人教育国家颁布了多项法律,对成人教育的地位、基本任务、职能分工、主要形式与内容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成人教育开始走向法治化道路。
  中国的网络教育起步于90年代中期,其标志是1994年底开始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示范工程。1999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为我国首批开展远程教育的试点院校。截至2002年底为止,全国已有68所高校开办了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发展迅速,一批联系中西部和东部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技术平台为全国优质资源共享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1年中央财政专项中设立“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体系天地网结合项目”,其中重大专项“基于天地网的远程教育示范工程”由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以下称“三校”)联合承担,其后宁夏大学、西藏大学等西部高校加入(以下称“五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新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为支持西部高等教育提供示范性整体方案。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率先创建了多校合作、面向西部的新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受到了西部广大师生的欢迎。三校实现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跨校合作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上越来越重视人的素质和水平,唯文凭现象逐渐降温。高校巨大的资源优势开始吸引了企业、政府机关到高校寻求培训。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开始逐渐形成需求。高校学科的综合性优势越来越显露出来,高校的非学历教育逐渐成为继续教育向高端培训市场的重要力量。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逐步形成了宽门类、多样化的包括准学历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专业培训教育、扶贫教育、转岗教育等在内的大众教育。
  
  二、高校在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定位
  
  1.知识经济社会对学习者的新要求
  在当今社会,知识增长速度远远快于知识被系统整理和吸收的速度。人们要通过学习不断的吸收社会创造的最新知识,满足社会对自身技能知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人们在学校初次接受的知识将很快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和知识的更新,因而需要不断及时地补充新知识;人们的职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职业的选择更多的考虑兴趣、爱好等复杂因素,追求新职业成为社会的风尚,以培养思想、行为举止和艺术修养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兴趣培训层出不穷;随着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现代企业为使职工适应新的岗位要求,也要求职工根据企业的需要设计人生规划。杨健明(杨健明等,2006)将目前大学开展的这方面教育归结如下:获得专业资格的教育、提高职业水平的教育;转换职业的教育;提高和更新工作技能的教育;圆“大学梦”的教育;个人兴趣和发展的教育。
  2.高校继续教育的优势和定位
  高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的优势在于:高校多年来专业教育的发展,形成了雄厚的知识积累,特别是在优势专业上,大学有一流的师资,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多年来,大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管理经验。高校通过国家多年的建设,有完善的教学硬件条件。结合高校的专业基础和知名教授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高校能够为社会上技术精英提供当代科技前沿方面的培训,因此,高校在开展高层次和专业化方面的培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有一批大师级人物,他们的思想是社会文明引领的方向,高校校园是社会精英圆梦的地方,因此,高校要成为精英人才汇聚的场所,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培训高层次党政干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的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培训要特别重视职业继续教育和行业资质认证继续教育,包括在职进修、职业转岗培训、职业技能进修、职业技术培训等。
  高校的继续教育也要更多地集中在语言培训和文化教育,这是高校的资源优势特点。这种培训以短期的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为主,根据对象不同,高级培训以短期为主,主要进行战略思想和文化修养的培训,以修身修德为主要目标。教育培训的对象主要为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工薪阶层。
  扶贫教育和远程教育也是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方面。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和中西部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高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网络远程教育能够实现优质资源的传播,高校理所当然的要承担起国家的战略任务,开展远程扶贫教育。
  继续教育成为展示大学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高校的教育培训要为高校在社会上创建了良好声誉和大学教育培训品牌。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继续教育不应再强调学历教育,应
  该逐步向高层次、专业化、大众化和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三、高校在构建继续教育体系中的原则
  
  首先,高校的继续教育要服务社会的原则。高校的继续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为崇高的目标,构建继续教育体系要考虑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其次,大学的教育培训体系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国家利益优先、集体利益次之。大学是国家经过长期投资的专门教育机构,国家给大学投入了大量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因此,大学的继续教育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在高层次、高质量领域进行培训,支持国家的总体战略,不与其他机构争夺教育资源。坚持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和面向在职高层次人员培训的方针。大学的培训要紧密联系大学的学科优势,传播前沿知识、强调实用技能、开展高端培训。对中西部地区的培训也要作为重中之重,积极、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四、高校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的方向探讨
  
  1.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培训品牌
  高校的继续教育要打造品牌,逐步形成与高校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培训品牌结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配合高校的培训品牌,形成一个合理的教育培训产品储备和更新制度,造就若干精品化、系列化的培训项目群和师资库。把颇具特色的知识整合。注重品牌培训项目的深度开发,依托学校较强专业学科背景和教学科研优势,打造高校独一无二的的课程品牌,如工程类、管理类等。形成培训特色,树立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2.通过校企合作开拓高校知识创新的能力
  高校和产业界合作可以开发高端市场,这是高校教育培训的优势所在。如通过招纳会员企业和设立会员获得产业界的长期资金支持,也抓住了这些会员企业中的培训生源;高级培训项目使得知识和成果得到传播和推广。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知名度;在培训的过程中寻找需求,从而使教学和科研的调整更能够符合现实;通过面向产业界职业人士的培训获得产业界的广泛支持。事实上扩大了大学的校友规模,吸纳若干的培训会员企业也为在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打下了基础。
  3.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高校,特别是著名高校有国际交流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教育模式和先进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培训转移到培训工作中去。同时,及时整合国内外资源,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培训体系,为高层次培训提供培训载体。
  
  参考文献:[1]易娜,李海霞,吴庚生,大力开展网络通程教育的特点众反思,比较教育研究,2004,(11):32-36.
  [2]马德秀.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文汇报,2008-03-15.
  [3]刘永刚.麻省理工学院[J].民办教育研究,2005,(2):105—106.
  [4]袁美芬.美国职业技能培训考察[R].成都教育信息网,2004-12.
  [5]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中国远程教育,2007,(1):15-21.
其他文献
高校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地采用信息技术,不断地推进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本文研究了在线学习平台的现状、发展及主要特点,并结合目前高校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10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
摘 要:在电力营销以及电费收取工作中,电力计量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只有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才能避免给供电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简要分析了引发电力计量误差的主要原因,重点阐述了改进电力计量误差问题的基本措施,以期减少电力误差出现几率,为维护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双方利益提供保障。  关键词:电力计量;供电企业;计量误差   电力计量误差不仅会使供电企业经济效益降低,还会侵害电力用户的利益,因此为了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效果。方法 11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儿,根据患儿病情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每组56例。药物组采用药物治疗,手术组在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213例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患儿,依照家长所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111例,122只眼)与对照组(102例,114只眼)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米索前列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药理作用。方法 66例分娩的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摘要]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校信息工程电子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文通过具体实验改革项目给出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而锻炼学生的编程思维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动性,并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综合设计能力    一、引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校信息工程电子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性、
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研究者,也一定能成为合格的研究者。教师应当通过开展教学研究,使我们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对教育时间的改进和提高更有效,使自己的专业化自主发展能力
【摘 要】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一个新领域,数字图书馆将极大地改变图书馆的存在形式。从数字图书馆的涵义和基本特征上可以看出其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明显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图书馆必须因势利导,完成角色与功能的转换,才能拥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 影响 转变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能否迅速占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