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公共性与在地性--以凯文・罗奇加州奥克兰博物馆为例

来源 :建筑技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文·罗奇是一个不盲从潮流、摒弃风格却充满了入文和场所关怀的建筑师,他在奥克兰博物馆项目中体现了其设计思想的历史性、公共性、在地性、城市性以及整体性,并且因其设计低调、内敛而又饱含伟大智慧而广受赞誉。
其他文献
作为改版后的核心栏目,本期“AT建筑”将为读者呈现“匿形的结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最新思考。以下为推荐人郭屹民教授为项目撰写的上榜理由:“光线、流动、曲面、坡道……,西扎的建筑在这些我们已然深谙的图景中,给予我们熟悉而又新鲜体验的同时,也似乎同那些用技术来武装的意图相去甚远。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首先想澄清的是,选择西扎在国内的近作——‘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作为本期品鉴的研讨对象,并不是一次无脑的决定。相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拥有柔美曲面和艺术化空间的建筑,来解锁技术的另一面(特别是结构表现的新视角)。
在韩国庆尚北道的一片森林中,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和卡洛斯·卡斯塔涅拉合作设计了一座俯瞰森林的美术馆,与之相配的还有一座小教堂和观景台。通过建筑空间与自然景观的相互成就,展现了空间雕塑的诗意美学。
简要介绍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设计源起、场地情况、设计愿景、功能布局和主要材料的使用,将这座馆藏众多艺术作品的博物馆形象初步展现出来。
在新的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更新的语境下,结合北京隆福大厦周边地区的城市更新研究与实践,提出城市发展中的经久性元素的概念,并以此为线索探讨城市进化的自主性和延续性,以及如何理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秩序感和多样性。
有着近六百年历史的隆福寺曾是北京的传统商圈之一,街区由繁盛到衰落、又从衰落到复兴的过程,是记录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样本,历时七年完成的隆福大厦改造项目(包括附属的一商园区改造)则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的典型案例之一。在实现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的同时,还保留了城市生活和记忆的能量,展现了城市作为有机体在进化演变中的生命力。本次访谈不仅介绍了隆福大廈改造项目的相关信息,更试图呈现北京旧城更新的复杂性,以及在政策导向和业主支持下建筑师的设计探索。
无组织空气渗透易导致建筑物热量流失、能耗增加等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通过现场实测与调研,探究运行阶段空气渗透对建筑物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改善各出入口门厅阻风情况,调整餐饮商铺设备运行现状,以及适当设计错层通高中庭,有助于改善空气渗透问题。
北京隆福大厦及一商园区改造、常德老西门棚户区改造、北京前门H地块城市更新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段内(2011-2019)的三个城市更新实践项目。它们既有在共同的城市更新背景下要面临的相似问题,也各自具有所在不同城市区域及具体问题的独特性及代表性,共同呈现亦不足形成鲜明对比。隆福大厦改造是北京商业历史街区复兴的重要样本,以“陪伴式”设计面对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不断调整,复兴的同时保留了城市生活和记忆的能扉;常德老西门棚户区改造呈现了三、四线城市在城市更新中面对历史、民生、人文的积极选择;前门H地块城市更新则因地处
在设计具象形廓的建筑时,关键是在既有的建筑素材和形象目标中寻找准确的破题切入点,将具象的形态置于合理的抽象体系之中,并将对具象形态的感官转化为对建筑空间、功能使用的可控性评价。
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可以通过发电满足建筑能耗需求,从而有效节能减排、助力碳达峰以及碳中和。针对整体设计导向的国际BIPV项目,建立案例数据库,并对项目关键指标及技术策略进行整合分析,为今后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分析思路。
通过文献研究和定性分析,梳理人文主义思想下建筑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过程,指出历史空间作为空间遗产的保护对象,可将历史建筑的保护维度从过去和当下扩展到未来,使空间遗产在当代时空关系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以期为我国的遗产保护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