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野草》与屈原《离骚》比较研究

来源 :社会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xu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鲁迅的内心深处,有着根深蒂固的“屈骚情结”。尤其是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野草》创作期间,屈原及其《离骚》对于鲁迅更是他苦痛灵魂的某种寄托。屈原《离骚》对鲁迅《野草》创作的启示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情感基调上,《离骚》的“发愤以抒情”与《野草》的“苦闷的象征”在精神上有着深刻的相通之处;第二,在作品的结构上,《野草》与《离骚》,一个托意于梦境,一个凭借着神游,二者在“幻境”的制造上也有着惊人的一致;第三,在作品的语言形式上,《野草》与《离骚》,都在各自的时代,对传统的诗歌形式进行革命性的
其他文献
传统生态伦理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影响生态经济发展,为此有必要研究传统生态伦理影响生态经济的机理,调研现状与实证并提出建议。影响机理是作为价值观念的传统生态伦理会首先
科研价值观是大学生科研诚信的价值基础。当前大学生科研价值观教育存在着道德目标过高、缺乏实践性、与科研管理脱节等不足,难以实现科研诚信要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