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实验采用全血细胞培养、3H-TdR掺入法对28只血清病家兔(AESSR)外周血PHA淋巴细胞转化做了动态观察。此外,在11只实验动物的不同发病时期的淋转中设立了不同的血清对照组,对IC的抑制作用和补体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IC对淋转的抑制作用可被补体所阻断。补体通过与IC的相互作用能够间接地对淋巴细胞活化起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与补体的CRA作用有关。
【机 构】
:
第三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室,第三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全血细胞培养、3H-TdR掺入法对28只血清病家兔(AESSR)外周血PHA淋巴细胞转化做了动态观察。此外,在11只实验动物的不同发病时期的淋转中设立了不同的血清对照组,对IC的抑制作用和补体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IC对淋转的抑制作用可被补体所阻断。补体通过与IC的相互作用能够间接地对淋巴细胞活化起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与补体的CRA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本试验用S indbis病毒血凝抑制法作为指标检测了急性白血病病人48例,粒细胞减少症病人20例,和83例正常人血清中白细胞干扰素(WBC-IFN)灭活物质,检出率分别为35.45%,40%,49.4%。对血清中这种灭活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半定量测定。三种人血清中该物质的含量基本相同。这种WBC-IFN灭活物质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耐乙醚,耐胰蛋白酶,56℃30分钟与煮沸10分钟不被破坏。此种IFN灭活
本文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究了经脂多糖刺激的Balb/c小鼠脾细胞免疫球蛋白(Ig)轻链基因的表达频率。首先从4个不同的分泌抗三硝基苯(TNP)或抗绵羊红血球(SRC)杂交瘤株中选择出丢失了特异性重链或轻链的突变株,然后用这些突变株和经脂多糖刺激的小鼠脾细胞融合,筛选产生的第二杂交瘤的抗体特异性,观察其恢复原先的抗体特异性的情况。发现以提供重链的细胞株融合较以提供轻链的细胞株融合其抗体特异性恢复
用胶原酶消化人脐静脉分离人血管内皮细胞。用分离到的内皮细胞免疫小鼠,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人内皮细胞的McAb。其中一个克隆(EN 3)分泌的抗体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呈强阳性反应,与脐动脉内皮细胞和胎盘滋养层也呈阳性反应,但较弱。正常人食道和扁桃体的毛细血管,精原细胞瘤和乳腺癌的毛细血管有EN3对应抗原存在;其他胚胎和成人组织为阴性。胚胎、成人和肿瘤组织内该抗原的特殊分布表明,不同部位的内皮细胞
树鼩红细胞能与人、恒河猴、豚尾猴、熊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成玫瑰花结。用树鼩红细胞和酵母多糖补体复合物双标记法和胸腺细胞玫瑰花结形成实验证实形成玫瑰花结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用树鼩红细胞和绵羊红细胞进行双标记,表明树鼩红细胞与人和猴T淋巴细胞的亲和力比绵羊红细胞的强得多。同绵羊红细胞不同,树鼩红细胞经神经氨酸酶处理乏后,结花率明显下降,树鼩红细胞与T淋巴细胞所形成的玫瑰花结,经45℃保温30分钟,仍不
灵芝多糖成份BN3C可轻微活化小鼠脾细胞,使其进入低水平增殖及IL2产生;当与Con A合用,显著提高细胞增殖,但IL2活性降低。BN3C作用的靶细胞有T、B及辅助细胞,BN3C可降低环磷酰胺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苦参碱为免疫抑制剂,其抑制50% T细胞增殖的浓度为0.55~0.65mg/ml;抑制50% IL2产量的浓度为0.1 mg/ml,提示苦参碱剂量得当,可抑制T细胞功能,而不明显损
本文对36份SLE患者及40份正常人血清进行干扰素测定。SLE患者中27/36的干扰素效价为10~160U/ml,其中≥40U/ml者21份(77.7%)。正常人血清干扰素为10U/ml 3份,其他均≤5U/ml。27份SLE患者血清中23份为耐酸的α干扰素,4份含有不耐酸的α干扰素。在9份无血清干扰素的SLE患者中未测出抗人α干扰素抗体。实验结果说明SLE患者血清干扰素型别并非均一,可有耐酸、不
用K562瘤细胞为靶细胞的51Cr释放试验,研究了鼻咽癌组织提取液(NPCE),前列腺素E2(PGE2),干扰素(IFN)对人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的影响。NPCE处理抑制了NK细胞的功能,但对照的正常人扁桃腺提取液(NTE)对NK细胞无此影响作用,提示肿瘤组织中存在一种 "免疫抑制因子" 可以抑制NK细胞的功能。PGE2浓度为10-6~10-8M时对NK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IFN活性浓度
在确立了B因子溶血活性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用CM-纤维素柱、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制备电泳从人血清中分离得到微量B因子,免疫家兔,制备出兔抗-人B因子抗血清。将此抗体偶联至Sephadex G-75上制成亲和吸附剂。将小量人血清通过CM-纤维素柱、DEAE-纤维素柱层析、亲和层析而得到纯化的活性B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