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对策
1.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小组分组标准不统一,小组成员的角色混乱,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令达成率不高,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既没有进行分类甄别,也缺少一个整体规划,带盲目性,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缺少统一的认识,每个环节之间的契合度低,课堂效率低下;數学小组合作课堂过于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对学生理解情况、掌握情况关注不足,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深层思维知识缺少思考,不利于培养优秀学生,另一方面也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传统教学差别不大。
2.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2.1明确小组角色分工
学习小组是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单位。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对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具体的分工。小组长是小组的火车头,学习小组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全面管理小组,课堂上组织小组成员开展讨论,执行科任老师的指令;副组长是小组的二号人物,是小组长的助手,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小组长管理小组,帮扶组内同学;纪律组长的主要职责维持小组纪律确保学习目标的顺利达成;学习组长的主要职责是检查每天的预习任务,并在课后检查同组成员的课堂笔记;作业组长的职责是负责收集每天上交的作业,并做好纪录;内务组长主要是负责整理内务,及组员的仪容仪表管理;生活组长主要负责帮组员购买饭票、练习本等;纪录组长主要是负责每节课的小组得分情况进行登记。
2.2转变教师陈旧观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火车头”。教师的表现如何直接影响的不单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成长。由于我们的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学习成长,本身就缺少合作意识,加上社会的变化,教师们的成长环境与现在的教育环境大相径庭。更何况多年的从教的经验往往都会形成一种惯性作用,使得许多教师很难放弃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很难真正从思想上认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改变教师的观念,就是改变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内容为主的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能学到什么似乎更加重要。在开展小组合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动手能力都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过于发散的缘故,每次课的教学内容都不一定能像课前预想的情况那样可以顺利完成。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转变思想了,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去理解。因为每节课学生学到的知识有多少,不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而是由学生能掌握多少决定的。宁可花时间,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不要因为赶时间而蜻蜒点水般将教学内容一带而过。
2.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基础。俗话说,“尊其师,则信其道”。当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时候,学生就会跟着老师学,反之师生关系缺少和谐时,学生就不会配合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接受教师的教育。
由于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主动权往往在于教师。对于教师来说,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谈心交朋友就是最好的方式。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数学教师要舍得夸奖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更加有效事半功倍。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单调,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化,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会感到越来越吃力。学习成绩无可避免地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对落后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照顾。比如多让成绩处在中下层的学生参与展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课堂多给成绩落后的同学“开小灶”,充分利用巡堂的机会,多到这部分学生身边,了解其学习状态,亲自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课堂上碰到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奖项,给进步最大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这些奖励可以是口头的表扬,也可以是一些具体的小礼品,如卡片、笑脸等等。奖励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让落后的学生感受到关注,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奖励形成全班同学都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2.4加强小组长的培训
小组长的培训通常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小组长首先熟悉整个合作学习模式,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第二,要让小组长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要让小组长明白自己不但是学习的榜样,也是组内成员的领路人。小组长的境界和觉悟都应该比同组的同学要高一点,小组长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体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更要以身作则鼓励组员大胆发言。小组既要准确把握研讨的方向,又要控制好小组研讨的节奏,还要把合作结果以及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科任教师反映。第三,加强小组长的数学辅导。因为在小组合作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小组长才是知识内容的传授人,要想小组整体的成绩水平提高,首先就要提高小组长的成绩。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与小组长接触较多的机会,加强小组长数学知识的培训。一个小组长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就意味着八个组员可以掌握;八个组长掌握了知识,也就意味着全班同学都掌握了知识。最后要充分利用时间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学习,通过评分的累计,统计出“表现最好的小组长”,还可以定期召开“小组长经验交流座谈会”,让“表现最好的小组长”进行经验介绍,帮助较弱的小组提高交流、总结及汇报能力,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3.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帮助,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培养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人才。
1.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小组分组标准不统一,小组成员的角色混乱,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令达成率不高,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既没有进行分类甄别,也缺少一个整体规划,带盲目性,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缺少统一的认识,每个环节之间的契合度低,课堂效率低下;數学小组合作课堂过于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对学生理解情况、掌握情况关注不足,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深层思维知识缺少思考,不利于培养优秀学生,另一方面也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传统教学差别不大。
2.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2.1明确小组角色分工
学习小组是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单位。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对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具体的分工。小组长是小组的火车头,学习小组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全面管理小组,课堂上组织小组成员开展讨论,执行科任老师的指令;副组长是小组的二号人物,是小组长的助手,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小组长管理小组,帮扶组内同学;纪律组长的主要职责维持小组纪律确保学习目标的顺利达成;学习组长的主要职责是检查每天的预习任务,并在课后检查同组成员的课堂笔记;作业组长的职责是负责收集每天上交的作业,并做好纪录;内务组长主要是负责整理内务,及组员的仪容仪表管理;生活组长主要负责帮组员购买饭票、练习本等;纪录组长主要是负责每节课的小组得分情况进行登记。
2.2转变教师陈旧观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火车头”。教师的表现如何直接影响的不单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成长。由于我们的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学习成长,本身就缺少合作意识,加上社会的变化,教师们的成长环境与现在的教育环境大相径庭。更何况多年的从教的经验往往都会形成一种惯性作用,使得许多教师很难放弃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很难真正从思想上认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改变教师的观念,就是改变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内容为主的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能学到什么似乎更加重要。在开展小组合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动手能力都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过于发散的缘故,每次课的教学内容都不一定能像课前预想的情况那样可以顺利完成。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转变思想了,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去理解。因为每节课学生学到的知识有多少,不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而是由学生能掌握多少决定的。宁可花时间,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不要因为赶时间而蜻蜒点水般将教学内容一带而过。
2.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基础。俗话说,“尊其师,则信其道”。当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时候,学生就会跟着老师学,反之师生关系缺少和谐时,学生就不会配合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接受教师的教育。
由于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主动权往往在于教师。对于教师来说,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谈心交朋友就是最好的方式。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数学教师要舍得夸奖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更加有效事半功倍。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单调,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化,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会感到越来越吃力。学习成绩无可避免地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对落后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照顾。比如多让成绩处在中下层的学生参与展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课堂多给成绩落后的同学“开小灶”,充分利用巡堂的机会,多到这部分学生身边,了解其学习状态,亲自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课堂上碰到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奖项,给进步最大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这些奖励可以是口头的表扬,也可以是一些具体的小礼品,如卡片、笑脸等等。奖励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让落后的学生感受到关注,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奖励形成全班同学都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2.4加强小组长的培训
小组长的培训通常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小组长首先熟悉整个合作学习模式,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第二,要让小组长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要让小组长明白自己不但是学习的榜样,也是组内成员的领路人。小组长的境界和觉悟都应该比同组的同学要高一点,小组长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体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更要以身作则鼓励组员大胆发言。小组既要准确把握研讨的方向,又要控制好小组研讨的节奏,还要把合作结果以及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科任教师反映。第三,加强小组长的数学辅导。因为在小组合作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小组长才是知识内容的传授人,要想小组整体的成绩水平提高,首先就要提高小组长的成绩。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与小组长接触较多的机会,加强小组长数学知识的培训。一个小组长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就意味着八个组员可以掌握;八个组长掌握了知识,也就意味着全班同学都掌握了知识。最后要充分利用时间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学习,通过评分的累计,统计出“表现最好的小组长”,还可以定期召开“小组长经验交流座谈会”,让“表现最好的小组长”进行经验介绍,帮助较弱的小组提高交流、总结及汇报能力,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3.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帮助,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培养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