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德育课课堂的教学板书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动画为一体,具有表现力丰富、知识容量大、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多媒体这一先进教学手段还不能普及,即便在大中城市也不可能每节课都用上。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占重要位置。那么在教室上课,板书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地说,课堂板书是一堂课教学内容的骨骼,再加上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就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整体。因此,每一位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认真设计板书,并把它列入教案。笔者就德育课课堂教学板书的要求和形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板书的要求
  德育课课堂教学板书总的要求是:字迹工整、清晰;文字精炼、准确;布局合理;重點突出,计划性强;正、副板书界线分明。
  字迹工整、清晰就是指板书作为一种无声的线的艺术,以其运笔的轻松转折、虚实顿挫而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种种美的行体和动态的联想,产生美的感受。所以,板书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教师书写的字体大小适当,工整美观、一丝不苟。切记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使学生辨认不清。
  文字精炼、准确,就是指板书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既要准确无误地表达教材的原意,保证所传授知识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又要力求简明扼要、语句精炼,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切忌冗长繁琐,大书特书,不分主次,使学生抓不住要领。
  布局合理,是对板书的编排形式而言的。虽然板书的编排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总的一条就是板书布局要有条理,要随着教学进程有计划地进行书写,也就是说,板书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条理清楚,组织严密,层次分明,使一堂课板书的内容组成一个整体。切忌杂乱无章,乱写乱画,造成学生听课时注意力的分散。
  重点要突出,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点内容要随讲随时板书出来,要以稍大的字体突出来,并辅之以“点”、“圈”、“线”或用彩色粉笔在重点处划一条直线或曲线,这样,不仅有助于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触发情感的反映,引起感觉上的联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计划性要强,是指德育教育在备课时就要做好一节课的板书计划、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什么时候写都要精心设计、巧手安排,做到胸有成竹。
  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证明:任何一次成功的板书,都不是偶然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来自明确的教学目的,深入钻研教材以及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充分了解。因此,板书切忌随心所欲,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心中无数,使学生感到厌倦。
  正、副板书界线分明,是指正板书一般来讲是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线”,是由大、小标题和简要内容组成的一个整体。正板书应设在黑板的左边或中间。在一般情况下,正板书不要随写随擦,尽可能地把整堂课的板书内容完整的保留在黑板上。这样,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副板书的作用主要在于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内容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据等。副板书大多设在黑板的右边或两端,副板书可随写随擦,显得比较灵活。
  二、板书的形式
  德育课课堂板书的形式是很多的,但是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观点式
  这种板书是指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一些主要纲目作为讲授的观点,依次明确地板示出来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板书设计比较容易,使用比较广泛。例如:在《就业指导》中“正确选择职业”这一框的板书设计:
  正确选择职业
  1.选择职业的准则
  ①择己所学:根据自己的专业决定
  ②择己所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
  ③择己所长: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
  ④择己所需: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
  ⑤择己所利:职业必须有利于个人发展和实现个人的价值
  2.求职计划的实施
  ①参加“双选会”
  ②借助职业介绍机构
  ③应聘
  ④引见
  ⑤自荐
  ⑥个人创业
  (二)设问式
  这种板书是根据教材内容以提问方式设计而成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形式显示了归纳讲授内容的主要过程,点明了解答问题的步骤。它比较适用于教材难度不大,但内容比较丰富的课程。例如《法律基础知识》中“国家职能”一框的板书设计:
  国家职能
  1.国家的性质与国家职能
  ①什么是国家的职能?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②国家有哪两个基本职能?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职能
  ①对内职能有哪些?
  ②对外职能有哪些?
  (三)图解式
  这种板书是把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和颜色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或图表,形象地表现各种较为复杂的关系,便于学生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形式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例如:在讲《经济与政治》中关于“商品”、“劳动产品”、“物品”之间的关系时,板书设计见上图。
  (四)线索式
  这种板书是按照探求理论问题的途径或事物发展的脉络来设计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板书把教材的内容顺序、从附关系用明确的线条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知识结构,这种板书形式不但系统完整,而且还脉络分明。例如《经济与政治》中“我国国家机构系统”一框的板书设计:
  我国国家机构系统简图
  
  (五)结构式
  这种板书是利用德育课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分明的特点来设计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板书运用在知识结构比较繁琐庞大,学生对其脉络不易分清的教材中最为适宜。它能较好地揭示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按教材结构的特点去分析教材内容和记忆知识。例如《经济与政治》中“个人收入的分配”这一内容的板书设计:
  
  (六)比较式
  这种板书是根据德育课教材中有可比因素的内容来设计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板书通过比较来确定事物彼此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辨别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特征,加深记忆。例如《经济与政治》中“生活消费”一节中:
  例:中国家庭消费“三大件”的变化
  
  例:中国吃、穿、住的变化
  
  总之,精心设计板书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形成师生心理相容、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条件。
其他文献
在教学《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前自我感觉准备得很充分,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却显得无精打采,和预期效果相去甚远。课后我一遍遍思考,一次次反问: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我想起一位教师曾说过教师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既不是知识本身,也不是教师本身,而应该是学生。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在学生那里得不到相应的回应,其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借鉴同仁的经验由对联切入,在授课中大量引入对
掌握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探索过程。在最近几年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笔者怀着“必须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动起来”、“努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尝试指导学生开展以设计问题为特色的合作学习。在广泛借鉴同行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做法——在历史与社会课堂开展基于问题设计的合作学习活动,与同行商榷。    一、历史与社会课
还没见面,就听说许献忠有许多故事,因此这回与其说采访,倒不如说听故事更为贴切。  最近,他的朋友圈子里都在传一个“200万的故事”,前年他到北京清华大学上课,学习回来后,就赚到了200万元。上一堂课就能有这么大的收获?“那次9天课确实受益匪浅,认识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李广宇老师,后来他到杭州,许献忠又带领公司十多名高层管理人员和李教授关于企业定位沟通了四个多小时,请他帮我们产品定位。”许献忠说,李老
邀请80后评论家参加阎连科创作研讨会,是阎连科自己的主意。他很看重年轻一代如何理解他的作品,因为他们对文学更敏锐、更新鲜。“其实无论是写作者还是评论者,年龄大了之后都会有疲劳感、厌烦感”。  在这次研讨会上,这群年轻人当面对他进行了一番“批评”。比如,在获得2014年度卡夫卡奖后,阎连科曾在本报发表文章《神实主义,探求“不存在”的真实》,以“神实主义”来概括自己的创作,但80后评论家并不完全认同这
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下面我以思想品德课《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这种学习探究方式的运用。《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为了完成本节
语文教学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既要传播知识、训练技能,又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切实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作用,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备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创造氛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 统观教材,形成序列,注重渗透的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遵循新课标精神,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本是一种可喜的变化,是对那种不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有力冲击。可是,学生是自主探究了,教师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把自己置身于
摘 要:研学旅行是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河西走廊的教学在基础地理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河西走廊是观察地貌类型、认识干旱气候、理解垂直地带性乃至学习人地关系演变的典型区域。文章针对目前中学地理研学旅行中常见的教学主题不明确、初高中研学旅行同质化等问题,结合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选取河西走廊具有代表性的研学地,从研学内容、方法、要求等方面设计初高中梯度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旨在提升中学研学旅行的教学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已成为广大地理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根据我校存在的学生生源差、学生基础薄弱、认知水平低、知识匮乏、学习厌倦等问题,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从以下几方面粗浅地谈谈自己在地理兴趣教学方面的拙见。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新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及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我就高一英语新教材中的“Reading”、“Task”、“Project”、和“Self?鄄assessment”四个不同课型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应用的几点体会。    一、自主学习在“Reading”中的体现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在学生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