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气氛 理解课文 加强训练 示范作用 提高技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诵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都有很重要的位置,一堂好课的重要特点是琅琅的书声。我校在农村,学生基本上习惯说本地话,并且流利,可是普通话却特别不好,存在朗诵没有表情、字音也不准确、语言水平低等特征。细想,语感一旦解决不了,那么,学生朗诵的能力怎样在朗诵教学中培养出呢?以下几点做法,是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
  一、重视在课堂中被渲染的气氛,提升开放性朗诵
  教导同学们朗诵“一定要人情人境。”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情。”要把活生生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形象。朗诵教学特别看重情境设计,让学生进入形象化,通过各方位了解和想象中有渲染的场景,让学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为一个当局者,去了解事物、接近人物,为下面的感情朗诵做好铺垫。在这种情境下,自然就形成带感情地朗诵了。这样不仅让学生可以听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听出文章的重点、中心,而且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得清楚、明白,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从而学生的朗诵能力就提升了。
  二、借助人物的动作,分角色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朗诵表演分角色能激发出学生的朗诵兴趣,一旦进入后,文章中原有的感情就会和他们心中连为一体,朗诵出每种角色的喜、怒、哀、乐,读者要绘声绘色,才能听着感觉身在其中。比如《坐井观天》一文,我让学生分开担任里面的角色进行交流,使孩子们感到身在其中的感觉,让学生们读出每种角色不同的语气和道理。
  三、植根于课堂,加强学生的朗诵锻炼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训练朗诵的主要阵地,所以,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要对学生进行朗诵指导,提高孩子们的朗诵能力。
  1.写人的文章。基本上是按照人物的言行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或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掌握到文章内容字里行间透漏的人物情感。比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要读出阮恒举手的动作有什么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读出阮恒的矛盾心理和最终还是要献血的坚定信念,要读出他们年龄相仿,他们命运相同,朝夕相处,同是孤儿,但是他们有最可贵的友情。为了“朋友”我应该这样做,更突出了阮恒为救朋友而宁愿牺牲自己高尚可贵的品质。
  2.写景物的文章。例如《日月潭》一文,作者对日月潭景色的描写,对祖国的锦绣河山进行了赞美,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我要求学生对文章要读出“美”和“自豪”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有把握地朗诵这类的文章,,我亲自给课文带上一些音乐,让学生能有身在其中的感受,以调动孩子们的朗诵气氛,取得较好的朗诵成绩。
  3.学习古诗,学生不好把握朗诵语气。我就利用电教方法,提前把古诗制作成投影片的方式,教课时注意重音、停顿,感情升华处进行勾画,用“↑”表示升调,用“?”表示重音,用“/”表示间隔,边读边校诵。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诗兴大发,一个个像古人一般摇头晃脑,这样抓住难点完成朗诵练习,会使学生的朗诵能力大大提高。
  四、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越是年级低的孩子模仿能力就越强,凭借孩子的这个优点,在朗诵指导的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诵,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五、抓住文中重点,朗诵出真情实感
  把学生朗诵愿望激发出来,好的课堂氛围是外在因素,一定让孩子们有情感想表达,并且想读,这样真情实感才可以读出来,文章里词句的美才能体现,这也是促进学生读好课文的内在动力。体会每句话的精湛,发现重要语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情感或悲伤或含蓄,或激愤人心……只要文中情感的不同学生都能准确地掌握,并且有自己的理解,才能把文中的真情实意读出来。
  六、朗诵方式不同的应用,可以提升朗诵技巧
  为了教导学生朗诵无误,朗读感情激发出来,督促学生的朗诵训练,朗诵方式可以设定多种不同的,朗诵的方法越多,他们就得到多种不同的朗动方式,这样他们朗诵水平也就慢慢提高了。
  1.个别读。老师要在学生朗诵的时候,对他们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情况都要掌握到,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2.自由读。每节课的时间都是固定的,自由读就挽救了这里的不足。让他们不受任何约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自由,让他们反复地尽情地体验文章的感情,
  3.开火车读。由几个同学读一篇文章的方法,每个同学读老师指定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也同样充满了乐趣
  4.齐读。齐读能表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也能制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课文内容的进行可以在文中最后仔细体会,大家一起朗诵。例如《北京》一文,前面的自然段都是对北京的美丽一一做出介绍,然而总结全文的自然段都是最后。一起读就把所有的心声表达出来了,比如赞美,热爱……
  5.默读。默读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对学生的思考有所帮助。
  所以,老师要用心创造朗诵方式,合理应用,尽可能让他们每个人都融入进去。
  首先我们老师要先提高自己的朗诵能力,这样才能够完全的领悟出朗诵教学的方法,才可以有效地教孩子们朗诵,课堂上才能有声情并茂的语调,优美动听的旋律,体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奠定牢固的基础,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托起明天的太阳。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识。但不少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总觉得很难找到学生情感的激发点。学生在写作文时,也苦于无法入手,觉得不知道写什么好。即使写了,也只是泛泛而谈,不够深入、生动,不能叙述出自己当时的所感所悟,因而學生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形式雷同,就是枯燥乏味。作文课成了师生永远的“痛”。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如何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实践表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平衡计分卡和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起来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技术信息化评价中,致力于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合中小学的教育技术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能够便于中小学教育技术信息化评价工作的开展。  一、前言  近几年,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信息化建设走上了快车道,但资金与人力的大投入与应用效果的低产出已经成为当代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信息化的焦点矛盾。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转染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后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功能
目的探讨支持喉镜联合内镜声带良性病变切除术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对66例声带良性病变(声带息肉49例,声带小结14例,声带囊肿3例)患者采用支撑喉镜联合硬管喉内镜行病变摘除术,术
1听力技师规范化培训的背景听力学是因20世纪40年代中期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军人对听力康复待迫切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1]。在20世纪五六十年
新课程下倡导的情景教学是注重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让学生融入情景,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与合作的有效结合,使情景教学焕发其特有的教学魅力。在体育课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能有效的结合体育新课程精神,为学生创设一个释放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其在“故事” 情景角色演绎中,潜移默化下练习技术,掌握技能,促进学生多元体验,达到以“身”促“心”,以“心”健“身”的全方面发展。  一、创
人和镇地处广州北郊,被划分的农田保护区依然碧绿苍翠。本地任教的教师基本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但镇上的小学生家庭已少有从事耕种的了。在校内开展种植劳动,正好弥补了这份缺失,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本土的农作物,体会种植的艰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一、日常管理——体会劳作艰辛  种植是一项充满艰辛的劳动,古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学生参与种蔬菜的日常管理,切身体会到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给学生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自学、尝试、操作、交流、总结、实践反思等形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