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的地理教学,在复习备考中总结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答题技巧,对学生的学习和应考都有实际的指导作用,现做如下的介绍。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加强教学和研究,紧扣大纲和历年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其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和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其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要把握住其命题的大方向。
1.应试策略
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认真审题,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2.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
答案:D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①因果颠倒;②前后矛盾;③表述绝对化;④概念混淆;⑤表述錯误或不完整;⑥以偏概全,以点带面;⑦与题干无关
3.解题方法介绍
(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例如: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知识技术 D、市场广阔
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
(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热带沙漠气候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答案:D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例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动B、南半球,向南移动C、北半球,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北移动
答案:B。点拨:可以用图示帮助理解选择。
(6)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例如: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答案:C点拨: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最高,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
(二)选择题类型
(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
(2)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做题时注意以下方面:①分析材料,画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规律、变化趋势、分布等,并将各个信息进行联系或汇总。②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
二、综合问答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综合题常见类别有:
1.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2.论证和探讨问题
(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三套系统,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等。
以上都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个人经验,希望与各位高中地理老师们一起来探讨和共同研究。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加强教学和研究,紧扣大纲和历年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其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和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其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要把握住其命题的大方向。
1.应试策略
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认真审题,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2.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
答案:D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①因果颠倒;②前后矛盾;③表述绝对化;④概念混淆;⑤表述錯误或不完整;⑥以偏概全,以点带面;⑦与题干无关
3.解题方法介绍
(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例如: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知识技术 D、市场广阔
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
(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热带沙漠气候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答案:D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例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动B、南半球,向南移动C、北半球,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北移动
答案:B。点拨:可以用图示帮助理解选择。
(6)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例如: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答案:C点拨: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最高,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
(二)选择题类型
(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
(2)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做题时注意以下方面:①分析材料,画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规律、变化趋势、分布等,并将各个信息进行联系或汇总。②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
二、综合问答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综合题常见类别有:
1.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2.论证和探讨问题
(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三套系统,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等。
以上都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个人经验,希望与各位高中地理老师们一起来探讨和共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