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岱岳早丰’板栗是从泰山板栗实生后代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00年开展板栗资源调查时发现该树具有早熟、丰产、耐瘠薄、抗逆性强等优点,2002年剪取结果母枝高接于多年生砧木上。经连续多年的嫁接扩繁观察、品种比较和区域栽培试验,一直表现为成熟期早,丰产稳产,耐瘠薄,坚果光亮,果肉细糯。2008年决选为新品种,2010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同年12月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1 品种特征特性
树冠圆头形。自然开张。当年生枝黄绿色,多年生枝灰白色,枝条前梢混合芽大而饱满。叶片长椭圆形,长17.1厘米,宽7.4厘米,深绿色,叶尖渐尖。两侧叶缘向叶面微卷,叶姿褶皱波状。总苞椭圆形,苞刺中密。单苞质量50~60克,每苞平均含坚果2,7粒,成熟时“一”字形开裂,空苞率1%~2%,出实率48%以上。坚果椭圆形,红褐色,茸毛少,光亮,充实饱满,大小整齐,果肉黄色,糯性强,涩皮易剥离。平均单粒质量10.0克,平均含水量51.5%,干物质含淀粉55.0%、糖28.9%、蛋白质10.2%、脂肪2.5%,耐贮藏,适宜炒食。与生产上栽培的早熟板栗品种‘宋家早’相比,表现成熟期早,总苞皮薄,坚果较大,光亮,整齐,炒食品质优。
在山东泰安地区4月初萌芽,6月初盛花,8月下旬成熟。11月上中旬落叶。2年生砧木嫁接第5年,树高1.7~2.4米,平均千周20厘米,平均冠幅2.0米×2.3米,新梢长度中等,粗壮,果前梢混合芽平均5.8个,结果母枝平均抽生结果枝2.9条,约占发枝总量的65.0%,明显比对照品种‘宋家早’(约占35.1%)高,每结果枝平均着生总苞2.4个。幼树第2年结果,第3年形成产量,第4年平均株产4.5千克,折合产量2835.0千克/公顷,第5年平均株产5.7千克,折合产量3591.0千克/公顷,多年生大树改接第3年产量3381.0千克,公顷。是早果优质,丰产稳产,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品种。
2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在山东泰沂、胶东丘陵山地以及类似的河北、北京山地等板栗适宜产区栽植。丘陵山区栽植密度3米×4米或2米×4米为宜。授粉品种可采用‘黄棚’、‘鲁岳早丰’、‘东岳早丰’等品种。树形采用低干矮冠自然开心形,干高0.4~0.5米,3~5主枝均匀分布。幼树夏季及时摘心,控制枝条生长,促发新枝,增加枝量。盛果期树冬剪时,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8~12条结果母枝,并及时回缩更新。每年施基肥(有机肥为主)1次,60000~75000千克/公顷,追肥2次。
1 品种特征特性
树冠圆头形。自然开张。当年生枝黄绿色,多年生枝灰白色,枝条前梢混合芽大而饱满。叶片长椭圆形,长17.1厘米,宽7.4厘米,深绿色,叶尖渐尖。两侧叶缘向叶面微卷,叶姿褶皱波状。总苞椭圆形,苞刺中密。单苞质量50~60克,每苞平均含坚果2,7粒,成熟时“一”字形开裂,空苞率1%~2%,出实率48%以上。坚果椭圆形,红褐色,茸毛少,光亮,充实饱满,大小整齐,果肉黄色,糯性强,涩皮易剥离。平均单粒质量10.0克,平均含水量51.5%,干物质含淀粉55.0%、糖28.9%、蛋白质10.2%、脂肪2.5%,耐贮藏,适宜炒食。与生产上栽培的早熟板栗品种‘宋家早’相比,表现成熟期早,总苞皮薄,坚果较大,光亮,整齐,炒食品质优。
在山东泰安地区4月初萌芽,6月初盛花,8月下旬成熟。11月上中旬落叶。2年生砧木嫁接第5年,树高1.7~2.4米,平均千周20厘米,平均冠幅2.0米×2.3米,新梢长度中等,粗壮,果前梢混合芽平均5.8个,结果母枝平均抽生结果枝2.9条,约占发枝总量的65.0%,明显比对照品种‘宋家早’(约占35.1%)高,每结果枝平均着生总苞2.4个。幼树第2年结果,第3年形成产量,第4年平均株产4.5千克,折合产量2835.0千克/公顷,第5年平均株产5.7千克,折合产量3591.0千克/公顷,多年生大树改接第3年产量3381.0千克,公顷。是早果优质,丰产稳产,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品种。
2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在山东泰沂、胶东丘陵山地以及类似的河北、北京山地等板栗适宜产区栽植。丘陵山区栽植密度3米×4米或2米×4米为宜。授粉品种可采用‘黄棚’、‘鲁岳早丰’、‘东岳早丰’等品种。树形采用低干矮冠自然开心形,干高0.4~0.5米,3~5主枝均匀分布。幼树夏季及时摘心,控制枝条生长,促发新枝,增加枝量。盛果期树冬剪时,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8~12条结果母枝,并及时回缩更新。每年施基肥(有机肥为主)1次,60000~75000千克/公顷,追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