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影像的色彩表现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摄影工具的普及,致使人们对于照片的色彩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全民摄影时代,彩色照片的泛滥,影像出现一种“回归”黑白的趋势。乡村影像是乡愁的再现,对于乡愁的色彩表达,可以是有彩色或者无彩色,摄影者应根据拍摄题材,理性选择有彩色或无彩色。
  关键词:乡村影像;色彩;表现
  一、乡村影像的色彩概述
  乡村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源,有必要对其加以形象化的纪录。文字的纪录显得太过单薄,图片的纪录更加形象,但图文并茂的纪录则是对乡村的完美再现。乡村影像是用摄影工具,对乡村的事物进行纪录,是乡愁的记忆。对于乡村的色彩,观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大红、大绿的色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的典型的两种颜色。红色代表着热血的革命和生活的激情,绿色代表着永恒的青春和生长的意向。概括来说,乡村影像的颜色可以用“艳俗”一词来表达。在照片的表现中,丰富的色彩信息会干扰影像的主题表现,摄影者通常会采用黑白照片的形式高度提炼作品的主旨。
  二、乡村影像的色彩特征
  自摄影诞生以后,人们从对黑白摄影的成熟使用,到对彩色摄影的泛滥使用,摄影者开始根据不同摄影题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来表现被摄主体。黑白摄影犹如思想的史诗,彩色摄影明快亮丽,总是用于表现生活情趣,传达愉悦之情。
  (一)视觉特征
  乡村影像改变了人们观看乡村的方式,为人们留住了乡愁。因乡村文化的差异,所以采用的色彩表现也是有差别的,有冷、暖色之分,有高、中、低调之分。暖调是以红、橙、黄色为主的色彩,其乡村影像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温馨、舒适之感,让人回想到家的温暖。冷调是以蓝色为主要色彩,其乡村影像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陌生、凄凉之感,让人和乡村之间存在一种隔阂,是一种回不去的乡愁。低调的色彩是指低明度的色彩,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沉重、悲痛、以及压抑等之感,多用来反映乡村灰色一面的事物,具有后退之势,使人深陷其中,感觉黑夜即将到来。高调的色彩在视觉上多以给人一种欢快、敞亮之感,是一种具有前进之势的色彩,让人感觉到轻松和光明。高调与低调的照片,往往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中间调是处于高调和低调之间的灰色调,视觉上具有柔和、稳定之感,是摄影者最长用的色调。
  (二)心理特征
  色彩的心理特征,是指人们通过生活经验的累计,用不同色彩的色相感知不同的心理活动。乡村影像的红色在心理上会让人产生一种激情,同时它也代表一种警告以及危险的信息。乡村影像的橙色在心理上让人具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情。黄色是色相中明度最高的颜色,在乡村影像中的心理表示为一种光明之感。绿色在乡村影像中的视觉心理代表一种健康和生长。蓝色属于冷调,在画面中的心理表达一种冷静、冷漠等。紫色是色彩中名度较低的颜色,在画面中的运用,会产生一种神秘、高贵之感。白色在画面中的大量运用,反映了一种天真、淳朴、明朗以及柔弱之感。灰色在乡村影像中的运用,代表一种平凡、安静、礼让、消极的心理感受。黑色在照片中的大量运用,会产生一种崇高、严明、沉默、罪行、惊骇甚至是死亡的象征。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的映射也和观者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三、乡村影像的彩色表现
  近年来,全民摄影时代,导致彩色照片的泛滥,摄影似乎出现了一种“回归经典”的趋势,黑白影像画面纯粹,便于聚拢视觉中心,但相比之下,彩色影像能容纳更多的视觉信息,更加客观的忠于乡村影像的纪录。乡村影像的色彩种类丰富多彩,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彩色和无彩色。
  (一)有彩色的乡村影像表现
  有彩色即指色彩三要素中的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人眼可见的颜色。新事物的诞生总会受到旧事物的抑制,摄影先驱们在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可以用彩色影像去表现客观世界。但是,当人们第一眼看见彩色照片时,除了新鲜感并没有对其加以充分的利用,认为全彩色照片是俗气的表现。这是由于摄影在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已经适应了用黑白照片的表示方法观看世界。
  乡村彩色影像是真实的还原拍摄瞬间,被摄物的真实色彩,让观者一看便了然于心。乡村的色彩主要是鲜艳的颜色,象征乡村人对生活的赤热的追求。乡村的春季,是五彩缤纷的花色、是万物复苏的活力;乡村的夏季,是绿荫浓密的绿色、是骄阳似火的热情;乡村的秋季,是金灿灿的黄色、是硕果累累的喜悦;乡村的冬季是银装素裹的白色、是寒风萧瑟的凄凉。不同的季节对应不同的色彩,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情感,对于乡村影像的色彩表达,摄影者应根据乡村对应色彩的真实情况来表现。例如,姜健三部曲中的《主人》系列,表现了河南乡村人家庭堂屋的特色和家里主人的合照。
  彩色摄影容易产生视觉定势。对生活中物体的颜色加以巩固,看见百合花,第一影像就是白色的,其实不然,还有粉色的,为什么不能出现黄色的呢,彩色影像的色彩定势导致人们缺乏创新和大胆的想象空间。在乡村彩色影像的表现上,通过饱和度及色温等因素选择乡村色彩的独一无二之处,突出画面的形式,增加乡村影像的色彩美。
  (二)无彩色的乡村影像表现
  无彩色是指黑色、白色以及由黑白色调以不同比例调和而成的不同深浅的灰色,即单色摄影。黑白影像的抽象性,和中国的绘画具有共同之处,具有气韵生动、应物象形的特征,追求神似而非形似的艺术特色。在影像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摄影大师的经典之作多是黑白摄影的形式表现,如桑德的《年轻的庄稼汉》。当时是由于摄影设备的局限,银版时代、火棉胶时代、明胶银盐时代等,在影像的表现上都是黑白色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以单色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在西方还出现了一套完整的和黑白摄影相关的理论,如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精确的把影调分为十个等级的曝光。
  数码摄影的进步,对黑白影像的制作变得简单,免去了暗房的复杂冲洗技术。如今,不仅在数码相机上可以直接拍摄单色照片,也可先拍彩色照片,其后再一些图片软件上调成黑白色。但是,部分摄影人仍然在坚持使用莱卡M型等单色相机,享受着暗房冲洗带来的摄影乐趣。褪色的彩色照片是一种乡愁的回忆,黑白照片本不会褪色,其单色调影像自带乡愁的味道,黑白影像具有复古风,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四、结语
  乡村影像无论是用黑白还是彩色表现,在艺术语言中并没有高低之分,都是为拍摄主题服务。有彩色的乡村影像,可以通过色温、饱和度、色相等去表现;无彩色的乡村影像,可以通过细腻的影调去表现画面丰富的层次。一幅经久不衰的影像作品更不是以照片的色彩来判断的。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摄影更要结合自己的题材、能力、表现手段来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宋黎.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的比较[J].大众文艺2010(08):116-116.
  [2]杨小军.彩色摄影的历程[J].中国摄影家,2011(04):122-125.
  [3]朱晓红.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南都学坛,2000,20(01):107-108.
  作者简介:郁从蕾(1990.02-),女,汉,江苏淮安人,硕士,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摄影。
其他文献
狗最简单的生理要求,却复杂得带些离奇.它使双方军人都做出了超乎寻常的反应和行动.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提出一种根据X射线造影图像序列提取冠状动脉血管三维运动特征的方法.首先对由两个角度的造影图像重建得到的三维血管骨架进行运动估计,计算出两个时刻间骨架上各点的三维运
视网膜大动脉瘤有自愈倾向,但机化萎缩时间长,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以致患者长时间视力不能改善,近几年激光已应用于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1]。我们于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
期刊
城里的孙子说要佩奇,农村的爷爷满世界打听,因为信息闭塞,城里3岁小孩熟知的小猪佩奇,爷爷辈的老农民遍求而不得,寻找之旅艰辛又喜感,最终用鼓风机敲打出钢铁佩奇.2019年开年
期刊
目的:探讨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50例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给
老话讲“人活面子树活皮,就怕让人比下去”,好面子应该是守古训的美德.面子是要靠他人来评价的,想不丢面子有时就得不输给他人.
期刊
煮一壶茶,折一枝白梅花,撑一把青伞泠泠雨落下,香桃木开满坟前惹风沙,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梦一场她城下作画,描一幅山水人家,雪纷纷下,葬了千层塔,生死隔断寂寞天涯.——《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水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 、CD4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 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IL—17水平低于
交互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能解决一些监督学习问题中学习样本较少的问题,它以支持向量机( S V M )方法为基础,将设计分类器变成一个交互的过程,即: 根据对已知样本进行的 S V M 分类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