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ged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那么如何把这么好的正面管教理念运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使之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呢?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正面管教;爱心;鼓励;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67-0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特性。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它提出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那么如何把这么好的正面管教理念运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使之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呢?经过实践,现总结以下几招供大家参考:
  第一招: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
  期望是把双刃剑,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就不会放纵学生,而会努力地及时督促和加强指导,这样有利于及时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升其能力。但是,如果期望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很难达到目标,就会有一种失败者的压抑感,从而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起消极作用。什么才是适当的期望呢?我认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速度和程度都不同,只要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提高,这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目标最适合。教会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争取每次进步一点点,从而逐渐地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会着重指导小组内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体验成果的生成过程,不一刀切地评价学生,鼓励他们相互合作一起进步。
  第二招:赏识学生的努力与勤奋
  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认识和能力不足,经常会把事情搞砸。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为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提供平台的,不要怕学生在操作中失败或完成得不够漂亮,更应该看重的是学生努力参与其中获得感悟收获的过程。我班在《变废为宝我能行》的作品制作活动中,有个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想了很久才想到用米袋改造成环保袋,他把米袋剪成两半,封边,再剪出两条状的边作带子,整个过程虽然是笨手笨脚的,手工很粗糙,但他听从老师的建议坚持自己单独完成。我看了非常感动,以此为例子鼓励同学们自己动手,并不断地总结和提高。当学生办事成效不太明显时,教师也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而是善于从中发现学生的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重新建立自信心,更好地完成事情。
  第三招:表扬学生要恰当
  不少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不能表扬,一表扬就骄傲”过分地表扬和宣传,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造成焦虑不安;也可能让学生以为自己非常厉害,过高地评价自己,从而变得骄傲自大。为什么呢?其实是没有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扬学生。正面管教提倡少表扬多鼓励。意思是少对学生说一些空泛赞语,学生听了可能会产生惰性,认为既然我已经很聪明就不需要努力了;而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对自己能力表示怀疑,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和自卑感,导致因为怕失败后别人说他变笨而不去努力尝试,并摆出一副:“我失败不是我笨,只是我不想做而已!”相反,如果当学生表现有进步或很出色时,教师要具体点出其做得好的地方加以表扬或鼓励。表扬和鼓励的语言,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该如何去做得更好。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定要恰如其分的发自内心,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四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做决定
  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都在教导孩子要听话,倡导“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因此会缺乏判断力和责任感,凡事依赖缺乏主见。而在日新月异发展神速的当今时代,因循守旧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我们知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特性。所以这个课程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或危险的事情,教师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决定,而且要多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合作、交流、选择、实践体验并逐步地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精神和自信、勇敢、沉着等好品格。
  第五招:爱心贯穿全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爱是培育孩子自尊心的最重要的养分,这种爱是无条件的爱,是一种完全的接纳与欣赏。没有阳光,万物无法生长;没有爱,孩子的精神人格无法发育完善。当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孩子所给的是居高临下的爱,那只能算是施舍。我们既要肯定学生的努力,也要看到学生的不足,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对于学生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不能求全责备,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教育的奇迹很多时候都是由爱和宽容造就的,教育的智慧也是在爱和宽容中生成。我們班有个很特别的男生,不单成绩很差,而且好动与破坏力让所有的老师们揪心头疼。经过家校联系,得知他来自单亲家庭,受到老人的过度溺爱,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合作和尊重别人。经过观察,我了解到他特别喜欢被表扬。于是上课时故意找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提问他,提高了他的自信心,我再具体地指出他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慢慢地他的积极性凸现出来了。在与家长的联系中还得知他一只眼患有弱视,虽然爸爸给他配了眼镜,但他嫌麻烦一直没有配戴。我找他单独推心置腹地交谈,了解他的想法,同时也跟他讲述了我朋友的小孩得了弱视后的护理与治疗方法,真诚地表达了我对他的关心。谈完话后,我看到了他眼神里流出了真切与感激。后来上课时,他的好动大大改善,积极性与我对他的鼓励形成良性循环。我想他的成长是得益于他从心里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与接纳,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包含着爱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快乐,愿意打开心门与你有效地沟通,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总的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而有实施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疑惑,正面管教理念的运用,会让教师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从而更好地达到我们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尼尔森《正面管教》.
  [2]董进宇《家长突围》.
其他文献
【摘要】本论文选择北京第二中学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两所中学的82名高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82名参加拓展训练课程的高三学生前后两个月的对比,探究拓展训练课对高三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是否有明显作用。通过对比研究:拓展训练作为中学体育课程的一个内容,是可行和备受学生欢迎的;拓展训练课对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良好的,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拓展训练;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中图分
【摘要】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科学有效的体验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小主人。开展体验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构建高效能数学课堂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体验探究性数学学习活动。具体策略上,需要问题情景创设,诱发思维同频;动手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生成;激活知识运用,促进自主探究;直面生活实践,体验应用价
【摘要】近些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校园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农村初中校园中,很多学生的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的长期缺位、农村初中学校、社会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忽视,导致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因此,必须先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发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才能找到更加有效的措施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校园欺凌;欺凌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
【摘要】现阶段在高等院校中,大多数是90后学生,因此高校90后学生的正确培养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大学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接收到了更加多样的信息,这就导致了90后大学的思想特点的多样性,也为90后大学生的高校教育提出了难题,因此本文对现阶段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措施,以望能为90后大学生的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90后
【摘要】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激励,利用激励策略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励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班主任举办的德育教育工作活动当中。本文分析了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重点探究了在初中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激励策略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问题非常的突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于当今的高职院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国教育部门对这方面也非常的重视,让安全教育得到落实,不仅能够方便学校进行管理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笔者在这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这篇文章里,希望能够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X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65-03  一、个案背景  小一(化名),7岁,女,偏瘦,漂亮,3岁开始学习唱歌、乐器、表演、主持等,在艺术方面表现突出,参加过各种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从小跟着妈妈一起,对妈妈很是依恋。来访原因是由于入学后一直不能很好的适应,总是哭着要回家,要妈妈,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学期,于是在一年级下学期由妈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