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应力下家兔颈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建立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h860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一种微应力下家兔颈椎间盘突出模型.方法家兔随机分组,定制弹簧固定颈6及颈7棘突,分笼饲养3个月建模.对家兔进行X线、MRI检查;取颈椎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相应椎间盘变化.结果实验组家兔颈椎X线显示内固定物固定良好.颈6/7角度异常,向后成角,前缘可见硬化.MRI显示颈6/7曲度改变,椎间盘T2加权像信号变低;HE染色实验组髓核出现皱缩.髓核体积不断皱缩,并沿纤维环微小裂隙,向后突出.软骨终板层厚度增高.结论微应力条件可以使家兔颈椎间盘出现退变表现,形成颈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基因(Bmi-1)的表达对结肠癌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i-1 mRNA在癌组织及癌旁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研究203例结肠癌癌组织、203例癌旁正常黏膜和66例癌转移淋巴结中Bmi-1的表达,分析Bmi-1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RT-PCR显示结肠癌中Bmi-1 mRNA表达显著
RNA干扰已成为当前肿瘤基因治疗的新策略[1].我们构建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靶向的小干扰RNA(siRNA),插入腺病毒载体,干预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探讨其对肿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期刊
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现认为直肠癌是多基因异常积累而致的恶变[1].本研究旨在mRNA水平观察p53及p21基因在直肠癌中表达,了解p53的功能状态。
期刊
目的 观察人工寰齿关节置换后寰枢椎部件抗拔出力强度,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在10具正常成年人尸体寰枢关节湿性标本上行人工寰齿关节置换后,在MTS858 Mini Bion-ix生物力学实验机上行寰枢椎部件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实验.结果 寰椎部件最大拔出力(894.36±102.30)N,枢椎部件最大拔出力(1227.59±143.35)N,寰椎部件钉道长度(20.69±1.43)ton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Ⅰ型受体在两种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36只Spargue—Dawley大鼠,对照组、分流型和药物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各12只,使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TGF—β1及其Ⅰ型受体在肺小动脉表达的定位,并使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两者mRNA转录量的变化。结果大鼠分流型与药物型肺动脉高压模型中TGF—β1及其Ⅰ型受体mRNA主要分布于肺
期刊
目的 以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与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复合,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并观察其体外实验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与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结果 细胞复合材料后保持正常的分裂增殖速度,细胞的ALP活性与单纯细胞培养的对照组差异无统
基因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α-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TGFα-PE40,简称TP140)对人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1].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抑制作用的机制。
期刊
目的 观察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食管癌患者与高发区散发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的表达,筛选食管鳞癌相关血清标记物.方法收集3对同卵双胞胎、5例散发食管癌患者的血清,采用磁珠蛋白组技术对3对同卵双胞胎中的食管癌患者和10对健康同卵双胞胎(对照组)的血清进行蛋白组对比.结果在3对同卵双胞胎中的3例食管癌患者中,共同表达的差异蛋白为16个.3对同卵双胞胎中的3例食管癌患者和20对健康同卵双胞胎对比差异蛋白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脊柱手术中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对其具体损伤机制尚不明确.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和凋亡等过程。
期刊
目的 制备高效表达的血红素氧合酶(HO)-1基因修饰的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ho-1真核表达质粒pCMV-Tag 2B/ho-1,用脂质体将其转入骨髓来源的EPCs,用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HO-1蛋白的表达.结果 (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产物电泳结果,质粒菌落PCR鉴定、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证实ho-1真核表达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