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当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影响下,90后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特点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如何结合新时期合作办学的特点,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班主任 管理 合作办学
随着社会对教育资源需求的变化和多元化,合作办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且一直备受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作为在合作办学院校中担负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班主任,能否做好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直接决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影响合作办学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合作办学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合作办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努力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準确把握合作办学管理工作特点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既有一般高校学生的共性,又有其特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大大提高,新的思潮层出不穷,使得学生意识更加自主,视野更加开阔,参与动机更加凸显,独立观察、分析、判断多元多样,“填压式”“指令式”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显得陈旧过时;二是接受新生事物快,兴趣爱好广。新一代大学生是科学进步的见证者和技术革新的受益者,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了渴望和好奇,乐于尝试并接纳新生事物,在这期间形成培养了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三是家庭条件优越、消费观念新。合作办学的学生大都成长于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家庭,消费观念与普通大学生不同,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成为他们竞相攀比的对象;四是学习成绩一般,吃苦精神不够,底子薄、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只为获得文凭而学习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人际交往中,沟通能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也是他们的特质。这些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要求班主任认真分析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每名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二、深入探索合作办学管理工作方式方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管理理念。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身为班主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即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树立一切从学生出发,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有效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融入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制度措施,规范管理秩序。在管理实践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所讲的规矩就是我们所说的制度措施。制度措施要对学生管理办法做出规定,根据学校的规定,同时结合每个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班纪班规。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说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所有同学的一举一动,能够与绝大多数同学的理想统一、能与他们的切身利益一致,对于统一班级的管理、规范教学生活秩序将发挥积极的意义。
(三)挖掘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榜样和典型的激励带头作用,往往会使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典型无时不在,无时不有,选择那些个人能力强、积极性高、有奉献精神的同学担任班干部,推荐其优先入党,真正做到“奖优评先”。以此激励学生在校期间从先进典型的身上取长补短,捕捉精华,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拓展个性,调动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四)树立良好风气,营造育人氛围。良好的风气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风气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往往不会一帆风顺的。因此,班主任在树立良好的风气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比如有号召力的标语、板报、扣人心弦的比赛等,这些都是营造育人成长的载体和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五)重视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阶段的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所以班主任的任务不仅在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方面,还要注重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六)关注特殊群体,促进整体提高。如今,适应能力弱、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形成了“特殊群体”,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一是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经受不起较大的挫折和失败,对这部分学生应采取谈话、聊天的形式,鼓励他们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二是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约束力差,要对他们寄予希望,使之重新建立自信心,激发潜在上进心,形成信任—机会—肯定的良性教育循环过程。三是部分学生往往性格内向,孤僻,缺乏基本的交际技能,要教他们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在真诚、友善、尊重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进彼此的信任感。
总之,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为人师表,把自己融入到班级之中。虽然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千变万化,但只要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便可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跃上新台阶。
关键词: 班主任 管理 合作办学
随着社会对教育资源需求的变化和多元化,合作办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且一直备受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作为在合作办学院校中担负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班主任,能否做好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直接决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影响合作办学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合作办学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合作办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努力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準确把握合作办学管理工作特点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既有一般高校学生的共性,又有其特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大大提高,新的思潮层出不穷,使得学生意识更加自主,视野更加开阔,参与动机更加凸显,独立观察、分析、判断多元多样,“填压式”“指令式”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显得陈旧过时;二是接受新生事物快,兴趣爱好广。新一代大学生是科学进步的见证者和技术革新的受益者,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了渴望和好奇,乐于尝试并接纳新生事物,在这期间形成培养了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三是家庭条件优越、消费观念新。合作办学的学生大都成长于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家庭,消费观念与普通大学生不同,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成为他们竞相攀比的对象;四是学习成绩一般,吃苦精神不够,底子薄、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只为获得文凭而学习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人际交往中,沟通能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也是他们的特质。这些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要求班主任认真分析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每名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二、深入探索合作办学管理工作方式方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管理理念。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身为班主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即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树立一切从学生出发,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有效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融入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制度措施,规范管理秩序。在管理实践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所讲的规矩就是我们所说的制度措施。制度措施要对学生管理办法做出规定,根据学校的规定,同时结合每个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班纪班规。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说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所有同学的一举一动,能够与绝大多数同学的理想统一、能与他们的切身利益一致,对于统一班级的管理、规范教学生活秩序将发挥积极的意义。
(三)挖掘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榜样和典型的激励带头作用,往往会使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典型无时不在,无时不有,选择那些个人能力强、积极性高、有奉献精神的同学担任班干部,推荐其优先入党,真正做到“奖优评先”。以此激励学生在校期间从先进典型的身上取长补短,捕捉精华,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拓展个性,调动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四)树立良好风气,营造育人氛围。良好的风气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风气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往往不会一帆风顺的。因此,班主任在树立良好的风气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比如有号召力的标语、板报、扣人心弦的比赛等,这些都是营造育人成长的载体和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五)重视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阶段的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所以班主任的任务不仅在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方面,还要注重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六)关注特殊群体,促进整体提高。如今,适应能力弱、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形成了“特殊群体”,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一是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经受不起较大的挫折和失败,对这部分学生应采取谈话、聊天的形式,鼓励他们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二是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约束力差,要对他们寄予希望,使之重新建立自信心,激发潜在上进心,形成信任—机会—肯定的良性教育循环过程。三是部分学生往往性格内向,孤僻,缺乏基本的交际技能,要教他们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在真诚、友善、尊重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进彼此的信任感。
总之,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为人师表,把自己融入到班级之中。虽然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千变万化,但只要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便可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