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历史中获取继续前进的力量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l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强调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他指出,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是在全面深化总结党史、国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升而来的。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习总书记对其充满深情,备加珍爱,从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获得了继续前进的力量。
  知之深,爱之切,情更浓。习近平同志曾经多次来到西柏坡重温党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在正定工作期间和90年代在福州工作期间,他就到西柏坡学习参观过,2006年,他在浙江参观过西柏坡精神全国巡回展,到中央工作后,他又先后于2008年和2013年到西柏坡学习考察。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对燕赵大地充满深情。不只因为我在这块土地上工作过,更是因为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不但对西柏坡时期历史很了解,对展览内容也很熟悉,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启示和精神动力。正如他所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一、从西柏坡精神中吸取营养


  习总书记提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高度肯定西柏坡精神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的治国理政教科书。所以,他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必修课”。他说:“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回顾和研究历史,是为了从中寻求教益,汲取营养,并以此为借鉴,书写未来的新历史。他一再强调: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西柏坡精神是党和国家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所以,他一直对西柏坡时期革命历史、西柏坡精神的挖掘和传播工作非常关心。在参观过程中,他多次向西柏坡纪念馆负责人询问纪念馆建设、西柏坡精神研究等情况。当他听说纪念馆的讲解员不但能讲解,还组成了艺术团,不仅利用休息时间为游客演出,还精心编排了“赶考路·中国梦”西柏坡精神情景报告会,在纪念馆内和全省8个设区市巡回举行,非常高兴。他勉励纪念馆工作人员:“你们是讲解员也是文工团,工作很了不起,很光荣,很有意义。一定要以历史为依据,挖掘内涵,创新形式,把西柏坡精神传播好。”
  二、“赶考”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从西柏坡出发的“赶考”,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08年1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赴西柏坡考察。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重温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后,他语重心长地说:“再次听到毛主席倡导的‘两个务必’,可以说是温故而知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非常必要,我们要把无数革命先烈打下的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必须要牢记‘两个务必’的要求。当年新中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產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临走时,他动情地说,“50多年前,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执政不能忘本。党中央不会忘记西柏坡,不会忘记西柏坡人民。”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来到西柏坡参观。他感慨道:“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当今时代的考题。“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怎样才能把“考试”考好?习总书记指出:“每次来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我们学的还有没有不深不透的?‘两个务必’耳熟能详,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两个务必’,使之更好指导当前党的建设?今天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
  习总书记首先高度肯定了“两个务必”的重大历史意义。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习总书记进一步肯定了“两个务必”历久弥新的重大时代价值。“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就要靠头脑清醒,靠保持‘两个务必’。”他强调全党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我们党才能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總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三、学习借鉴西柏坡时期历史经验和智慧推进党的事业发展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九月会议旧址时,特别感慨地说道:“这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2014年1月14日,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进一步指出:“一九四八年九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强调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正是这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进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保证了政令军令畅通,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习总书记还高度肯定西柏坡时期形成的一些宝贵经验,强调这些经验是推进改革、做好工作的法宝。例如,他在2016年先后两次高度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2016年2月,他就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批示指出: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这篇讲话,深刻总结了党委会工作的一般规律,是一篇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光辉文献。弹指67年过去,这篇文章的基本思想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重温毛泽东同志这篇著作,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2016年12月30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正当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新中国即将建立之际,毛泽东同志发表新年献词,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不怕任何困难,团结一致,将革命进行到底。现在要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在中国和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
  总之,西柏坡时期作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关键时期,产生了许多值得我们纪念学习的宝贵经验和精神力量,我们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西柏坡重要讲话精神,从中获取继续前进的力量。
  (责编 / 吴耀明)
其他文献
周敦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一生积极追求与自觉践行儒家价值理想和道德人格,体现出了高超的君子人格风范,为世人所景仰。他的传世名篇《爱莲说》中所体现出的“修身、廉洁、奉公、爱民”的“君子”思想,与我党所倡导的“为民、务实、清廉”的官德文化内涵异曲同工,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官德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周敦颐在他的文学名篇《爱莲说》中,托物言志,
期刊
2016年是地方各级党委“换届之年”,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陆续奔赴新的领导岗位。他们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一级党委、政府的形象,释放着新班子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路,影响着一个地方和单位的科学发展。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目光聚焦在“新官上任怎么干”,既从宏观上为其开篇布局出谋划策,点出有哪些禁忌,如何“瞻前、视今、顾后”,又从小处谈起,为其理好旧账、摆正政绩观提出对策,以期从实际出发,为新官更
期刊
记 者:谢书记,您好!您从2014年初萌生建设特色小镇的念头开始,仅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带领团队相继打造了粮画小镇、黄瓜小镇、教育小镇、羊洋花木小镇等十几个特色小镇,让地处黄河故道、黑龙港流域的贫困县——馆陶变成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请问,开始您是怎么想到建设美丽乡村的?  谢继炯:我任县委书记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贫困县怎么才能快速地发展起来?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般人们会认为发展不
期刊
在全党上下朝气蓬勃、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再次打开《习近平用典》,眼前似乎又打开了一扇清新的窗户,它引领我们进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吸引着我们探索习近平同志关于治国理政的中国思维与中国智慧。  有什么样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土壤,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而思想决定着行为方式。习近平曾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
期刊
历史长河中,时间的刻度因其记载的重大事件而具有特殊意义。当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时,中华民族迎来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起航的关键时刻。从此,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  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基于发展的现实需要,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直面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
期刊
一串珠链的各个珠子,之所以能攒在一起,是因为有一根贯穿始终的线绳。这根线绳,使它们成了既各具情态,又相互勾连的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相得益彰、美轮美奂的统一风格。  一篇公文正如一串珠链。各部分的内容宛如一个个的“珠子”,要致密地连在一起,也必须要有一根统摄全篇的“线绳”。这根“线绳”,不论明或暗,粗或细,长或短,整或散,浅或深,都不可或缺;缺之,文章将一盘散沙。  这根“线绳”,关乎文章的逻辑,
期刊
在重庆,有这样两组数据值得深思:十八大以来,重庆围绕从严治党出台各项制度规定70多个,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11,000多名;2016年上半年,重庆经济增速达10.6%,连续10个季度全国领先。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与积极作为、快速发展并行不悖,两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显示出十八大以来,当地按照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积极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显著成效。  抓权力约束以上率下规范
期刊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政治智慧、宏阔的战略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被赋予重大历史使命,河北肩负义不容辞的主体责任。我们要在这场历史性大考中忠诚履行使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必须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的重大实践中,
期刊
2016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首次发布假日旅游“红黑榜”,“十一”黄金周接待134.37万游客的河北“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崭露头角,获评“综合秩序最佳景区”和“旅游服务最佳景区”两个全国“最佳”。这样的殊荣,是河北加快实施旅游供给侧改革,打造全域旅游新样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强大引擎的成果。  又“黑”又“重”倒逼经济“多彩”发展  2016年9月,河北历史上首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保定举行,首
期刊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被共同称为我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是国家确定的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发展战略。对于河北来说,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缩小河北与京津发展落差、促进创新驱动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努力建设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