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光子对生物分子系统作用效应的微观机制分析

来源 :中国激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赫兹辐射是指频率范围在0.1×1012~10×1012 Hz之间的电磁辐射, 而生物分子的链、键振动频率大于1014 Hz, 故太赫兹光子难以引起生物分子的共振吸收效应。但按Frohlich的理论, 活的生物分子系统是具有高度相干性的系统, 其运动状态具有内部协同的集体振荡效应, 该集体振动模的频率为0.02×1012~2.0×1012 Hz。因此, 太赫兹光子是能够与活的生物分子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并产生相应的共振吸收效应。在偶极近似条件下, 可通过太赫兹光子与生物分子振子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 求解相应的薛定谔方程, 可解释太赫兹光子的荧光效应; 并讨论了太赫兹光子对生物细胞膜的作用效应机制。
其他文献
采用光纤激光-MAG复合焊接技术,在激光输出功率为10 kW的条件下单道一次穿透焊接18 mm厚EH36船用高强钢板,实现了良好的单面焊双面成形工艺技术,且无焊接缺陷存在。本次试验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激光输出功率10 kW、离焦量0 mm、光丝间距3 mm、焊接电流400 A、焊接电压31.1 V、送丝速度14.2 m/min、焊丝伸出长度20 mm、保护气流量20 L/min、焊接速度1.5 m/min。采用分析检测设备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缝上部(电弧作用区)的组织特点是先共
用角动量理论和库仑近似法计算了F原子和Si 离子有关跃迁几率和能级寿命。证实634.8nm激光系由F原子3p4S3/20-3s4P93/2跃迁产生。
期刊
1985年激光与电光学会议(CLEO'85) 将于今年5月21~24日在美国巴尔的摩举行。会议参加人数众多,报告内容丰富。共分15个专题,现将其部份内容简介如下。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To improve the tracking servo performance, a novel signal waveform multi-level (SWML) read-only disc realized on the digital versatile disc (DVD) platform is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 (DPD) signal of the SWML read-o
An all-optical light–control–light functionality with the structure of a microfiber knot resonator (MKR) coated with tin disulfide (
期刊
Whe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is used for human retina imaging, its transverse resolution is limited by the aberrations of human eyes. To overcome this disadvantage, a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ystem for living human retina, which consists of a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