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面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怎样解决好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共同进步?怎样化解大众体育需求增长与资源供给不足的主要矛盾?怎样满足公民体育意愿和培育公民体育健康意识?笔者认为唯有通过以职能转变推动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打造中国体育事业的升级版,走上一条适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一、转变体育行政部门职能是打造体育事业升级版的基础
(一)转变职能是办好群众满意体育的内在要求
体育行政部门要深刻的认识到,只有读懂社会的需求,才能拓展体育的内涵。体育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老百姓心目中的体育已不只是金牌的数量,还要看金牌的含金量。这个时代需要群众喜爱并积极参与的金牌,需要有社会影响力的金牌,更需要的是将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中取得的金牌。
(二)转变职能是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人均体育场地、人均体育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较低水平,农村、贫困地区和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还缺乏基本的保障。转变体育部门职能,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就要各级政府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把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作为民生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才是我们体育行政部门真正应该管好、办好的事。
(三)转变职能是对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谋划
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转变体育行政部门职能,适应时代变革和社会需求,才能找到发展的依据和方向。我国体育未来的发展将会通过体育行政部门职能的转变,落实全民健身“三纳入”,大型体育场馆和体育健身俱乐部良性运营,居民小区建设更多更适合健身的体育器材,越来越多的世界冠军来自普通的中学和高校,努力实现体育事业、体育产业乃至体育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转变职能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
要打造中国体育事业的升级版,不仅要转变发展方式,相关职能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具体来说,一是群众体育不能满足于“建身边的场地,抓身边的组织,搞身边的活动”的“三边”工程,更要注重大众健康,提升全民的身体素质。二是前段时间各地热议中小学取消长跑活动,把青少年的体质水平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现在,省级以下体育局的青少年体育部门都在行使业余训练的职能,建议将青少年体育司的主要职能调整为提升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增强青少年体质。三是对体育资产资源进行整合,成立单独的体育产业司,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四是设立体育文化发展传播司,专门负责体育文化的传承、整理和弘扬。五是将具有行政职能的部门与具体业务管理单位进行管办分离,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行政编制。六是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由原来注重比赛成绩,转变为将运动项目进行普及和提高,在普及中发现人才,在提高中发展项目。
二、探索一条具有中原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
(一)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转变群众体育发展方式
一是管办分离。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督导落实,各类体育组织负责承担具体任务。二是齐抓共管。省体育局要与全省各省辖市、省管县体育部门签订责任书,推动各级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促进“三纳入”工作全面落实。三是加强组织。建立健全各级基层体育组织2283个,2012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8194人,2013年计划培训发展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000人,其中包括培训1000名老年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四是因势利导。我们根据市场规律,探索依靠市场运作解决群众体育资金不足的难题,投入引导资金1000万元,吸引企业投资13亿元,分别在郑州市和南阳市投资兴建五云山和莲花泉两个全民健身活动基地。
(二)以打造品牌活动为重点,转变区域体育协调发展方式
利用河南地域特点,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品牌赛事,郑州的国际少林武术节和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焦作的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等大型体育节会影响越来越大,济源的篮球城建设,漯河的排球城建设,郑州上街区的航空城建设都在加快进行。同时,与河南以外的中原经济区规划内的省、市、县体育合作交流密切,推动区域体育发展。
(三)以深化体制改革为重点,转变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职能
理顺管理、调控、经办、服务、监督等环节,对体育发展方式进行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转变体育行政部门职能作用。深入开展依法行政考核整改工作,重新梳理行政执法项目、依据、办理流程。公布了《河南省体育局行政审批项目和执法依据》,督促业务部门规范行政执法办理程序,及时公开行政执法信息。目前,正式公布了3项行政许可事项,5项非行政许可类行政审批事项,2项转为日常工作的行政审批事项。印发了《河南省体育系统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部署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建设服务型体育行政执法队伍。
三、对策与建议
(一)抓紧完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标准的制定工作
一方面抓紧修订《体育法》,研究制定关于体育经营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度的约束管理体育经营市场;另一方面应尽早研究出台体育强国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具体标准,为各省、市体育强省、强市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二)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机遇,加快体育科学发展
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机遇,加强区域间群众体育的交流与合作;加大体育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争取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和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度和利用率,引导大众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三)改革全运会举办模式
对双积分、运动员交流、联合培养等政策进行调整,扩充全运会项目内容,增加群众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完善国家队教练员制度,建议每个国家队均配备正式教练员;各项目管理中心应一手抓竞技水平提高,一手抓运动项目普及,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如最近一些电视台举办的“星跳水立方”、“中国星跳跃”等节目,让奥运项目走下“神坛”,与社会大众“亲密接触”。击剑、冰壶、漂流等项目门槛并不高,可以在社会大众中得到很好的推广。
(四)支持郑州航空港建设
今年4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成为继《中原经济区规划》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形成了引领河南今后较长时期持续健康跨越发展的战略规划体系。为充分抓住机遇,加强体育强省建设,由河南省体育局和郑州市政府组建了上街机场管理公司,准备大力改扩建原有机场设施,纳入郑州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将发展航空运动作为建设航空都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服务于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体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省政府常务会议已对《河南省建设体育强省规划纲要(2013—2020年)》进行研究并于近日印发。这将成为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有利于国家迈进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丰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内容,有利于河南省体育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
(作者系河南省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一、转变体育行政部门职能是打造体育事业升级版的基础
(一)转变职能是办好群众满意体育的内在要求
体育行政部门要深刻的认识到,只有读懂社会的需求,才能拓展体育的内涵。体育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老百姓心目中的体育已不只是金牌的数量,还要看金牌的含金量。这个时代需要群众喜爱并积极参与的金牌,需要有社会影响力的金牌,更需要的是将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中取得的金牌。
(二)转变职能是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人均体育场地、人均体育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较低水平,农村、贫困地区和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还缺乏基本的保障。转变体育部门职能,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就要各级政府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把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作为民生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才是我们体育行政部门真正应该管好、办好的事。
(三)转变职能是对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谋划
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转变体育行政部门职能,适应时代变革和社会需求,才能找到发展的依据和方向。我国体育未来的发展将会通过体育行政部门职能的转变,落实全民健身“三纳入”,大型体育场馆和体育健身俱乐部良性运营,居民小区建设更多更适合健身的体育器材,越来越多的世界冠军来自普通的中学和高校,努力实现体育事业、体育产业乃至体育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转变职能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
要打造中国体育事业的升级版,不仅要转变发展方式,相关职能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具体来说,一是群众体育不能满足于“建身边的场地,抓身边的组织,搞身边的活动”的“三边”工程,更要注重大众健康,提升全民的身体素质。二是前段时间各地热议中小学取消长跑活动,把青少年的体质水平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现在,省级以下体育局的青少年体育部门都在行使业余训练的职能,建议将青少年体育司的主要职能调整为提升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增强青少年体质。三是对体育资产资源进行整合,成立单独的体育产业司,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四是设立体育文化发展传播司,专门负责体育文化的传承、整理和弘扬。五是将具有行政职能的部门与具体业务管理单位进行管办分离,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行政编制。六是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由原来注重比赛成绩,转变为将运动项目进行普及和提高,在普及中发现人才,在提高中发展项目。
二、探索一条具有中原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
(一)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转变群众体育发展方式
一是管办分离。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督导落实,各类体育组织负责承担具体任务。二是齐抓共管。省体育局要与全省各省辖市、省管县体育部门签订责任书,推动各级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促进“三纳入”工作全面落实。三是加强组织。建立健全各级基层体育组织2283个,2012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8194人,2013年计划培训发展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000人,其中包括培训1000名老年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四是因势利导。我们根据市场规律,探索依靠市场运作解决群众体育资金不足的难题,投入引导资金1000万元,吸引企业投资13亿元,分别在郑州市和南阳市投资兴建五云山和莲花泉两个全民健身活动基地。
(二)以打造品牌活动为重点,转变区域体育协调发展方式
利用河南地域特点,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品牌赛事,郑州的国际少林武术节和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焦作的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等大型体育节会影响越来越大,济源的篮球城建设,漯河的排球城建设,郑州上街区的航空城建设都在加快进行。同时,与河南以外的中原经济区规划内的省、市、县体育合作交流密切,推动区域体育发展。
(三)以深化体制改革为重点,转变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职能
理顺管理、调控、经办、服务、监督等环节,对体育发展方式进行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转变体育行政部门职能作用。深入开展依法行政考核整改工作,重新梳理行政执法项目、依据、办理流程。公布了《河南省体育局行政审批项目和执法依据》,督促业务部门规范行政执法办理程序,及时公开行政执法信息。目前,正式公布了3项行政许可事项,5项非行政许可类行政审批事项,2项转为日常工作的行政审批事项。印发了《河南省体育系统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部署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建设服务型体育行政执法队伍。
三、对策与建议
(一)抓紧完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标准的制定工作
一方面抓紧修订《体育法》,研究制定关于体育经营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度的约束管理体育经营市场;另一方面应尽早研究出台体育强国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具体标准,为各省、市体育强省、强市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二)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机遇,加快体育科学发展
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机遇,加强区域间群众体育的交流与合作;加大体育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争取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和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度和利用率,引导大众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三)改革全运会举办模式
对双积分、运动员交流、联合培养等政策进行调整,扩充全运会项目内容,增加群众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完善国家队教练员制度,建议每个国家队均配备正式教练员;各项目管理中心应一手抓竞技水平提高,一手抓运动项目普及,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如最近一些电视台举办的“星跳水立方”、“中国星跳跃”等节目,让奥运项目走下“神坛”,与社会大众“亲密接触”。击剑、冰壶、漂流等项目门槛并不高,可以在社会大众中得到很好的推广。
(四)支持郑州航空港建设
今年4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成为继《中原经济区规划》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形成了引领河南今后较长时期持续健康跨越发展的战略规划体系。为充分抓住机遇,加强体育强省建设,由河南省体育局和郑州市政府组建了上街机场管理公司,准备大力改扩建原有机场设施,纳入郑州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将发展航空运动作为建设航空都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服务于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体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省政府常务会议已对《河南省建设体育强省规划纲要(2013—2020年)》进行研究并于近日印发。这将成为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有利于国家迈进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丰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内容,有利于河南省体育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
(作者系河南省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