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结构急剧变迁,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转变影响了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人们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城市房价飙升、物价上涨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等给经济条件有限的城市中学教师带来很大的生活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激烈的竞争也给城市中学教师带来很大的职业压力,导致他们产生生理和心理等城市压力病。要缓解城市中学教师的压力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对他们进行减压。
关键词城市教师 工作压力 生活压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189-02
教师在我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为社会培养着各种人才,在社会的进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教师理应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关照,对他们的工作成果应该有着更充分的肯定,给予他们的生活环境应该有更实质的提高。然而时下不少城市中学教师普遍反映压力过大,很多老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教师除了本身的教学压力外,还有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和教师职业带来的压力。在今天高速发展的城市社会里,在教育改革的前进浪潮中,社会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以及新的教育形式和新的教育内容、学生和社会对教育的新的要求同旧的教育评价机制之间的矛盾都聚焦于教师身上。教师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思想敏锐的群体,心理敏感度大于其他职业,自然压力也大。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在2005年联合举办的调查表明:75.6%的初中教师、72.5%的高中教师和70.9%的小学与幼儿园教师压力较大。
一、城市中学教师压力重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改变,城市中学教师的压力也与时俱进,因群体因时间因视角而有着不同的表现,主要表现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教师在“工作压力、家庭责任、个人发展”的夹缝中苦苦挣扎。忙完学校忙家里,在工作与生活中,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他们比普通职业者面临着更大的工作与社会压力。城市中学教师的压力过大,究其原因,我们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工作压力重的原因分析
一是教师竞争激烈。城市学校的环境,无论硬件软件的设施都是农村无法比拟的,因此,城市学校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各方面优秀教师的聚集,各方面的精英汇集在学校,形成激烈的竞争压力。城市中学教师数量已出现相对过剩的现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中也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聘任制,城市里的教师们在随时有失业危险的压力中超负荷的工作着。他们竞争更激烈,压力也更大,许多教师产生了生存危机。特别对于中小学教师,升学率这个数字最大限度的限制了他们的个性、自由性发挥。学生要的是自由快乐、家长要的是成绩、学校要的只是升学率、社会要的是综合素质,中学教师在这样的夹缝中挣扎着。二是知识和教育的更新。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新月异,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教育职能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时代赋予教师更多更高的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必然引起教师职业压力的加剧。三是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现代社会的日益开放,人们的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特征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并呈现出多元取向的社会现象,引起教师与领导、同事、家长、学生之间的交往冲突多发性,导致教师在角色职责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四是社会对教师的刻板印象。社会对教师的刻板印象,认为教师乃“人之模范”,他就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而且是社会的楷模、榜样,认为教师应该是完人,而忽略了他们也是自然人;把教师定位于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忽略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物质需求,导致城市教师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产生紧张压力感。五是社会支持的缺乏。学校管理制度规范的压力,学生问题复杂化,教学环境的恶劣,组织内部气候不良,家长对成绩的看重、学校对升学率的重视、学生对自由的向往、社会对教师标准的衡量等都是城市教师压力过重的外部影响因素。
(二)生活压力大的原因分析
一是外界生活环境的压迫。城市工作环境好,大家都向往,但城市的消费高却也是人所共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住房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购买书籍、订阅报刊、物价上涨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等无不导致家庭日常支出加大,给经济条件有限的知识分子家庭带来较大的生活压力。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来不断飙升的房价,让大批年轻教师望而生畏。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他们成了新时代的“房奴”、“孩奴”、“车奴”,过着不折不扣的蜗居生活。二是教学任务的繁重。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农村学校合并到城市学校中,城市教师面临着越来越重的教学任务,以及更加挑剔的学生和家长,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倾斜到工作中,不断给自己充电,而家庭照顾的时间缩短,影响家庭交流与生活和谐。三是自身较高的发展期望。个人期望和价值会影响个体对职业目标的追求,无形中给自身加压。在优越的城市环境下,教师希望把社会属性和家庭属性同时强化,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承担起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但是,人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它们是相对的。
二、城市中学教师压力过重产生的影响
沉重的工作、紧张的生活等压力,势必影响教师心理、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问题。一是影响工作积极性,产生职业倦怠,自我评价下降,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失落感、不公平感,产生牢骚与抱怨,影响教师的光荣感、尊严感和积极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教师流失和对本职工作敷衍塞责的不良后果;二是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适应也会引起教师生理方面的问题和身体机能的退化。教师沉重的职业压力下表现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对学生整体发展也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难以抵挡外界物质的诱惑,功利心增强,教学动机偏离,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三是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相互影响,工作压力影响家庭建设、家庭和谐、生活困境;生活压力阻碍职业发展信念。现在城市中学教师大多学历高,社会地位高,但高的社会评价却对应着低的社会收入,导致很多城市教师对现实条件要求较高的的择偶着望而却步,成为晚婚甚至不婚者群体,从而造成对教师职业的懈怠和不满;而面对沉重的工作竞争压力,他们废寝忘食,坚守岗位,导致身体机能衰退,生活出现困境。
三、城市中学教师减压的建议
(一)自我调适
一是抓住“优势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城市教师应明确某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优势需要”。协调投放时间、精力和财力,增强自我管理,对自己的职业和生活规划做到“知己知彼”。二是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未完成的人”,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存在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城市中学教师要加强继续社会化过程,不断提高个人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职业技能,自觉地进行心理控制与激励,坚守教书育人的使命,“修师德”“铸师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达成教师角色心理的内化与人格化,形成一个与教育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系统。三是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地位,充分理解教师角色,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环境与时代的变化,逐渐缩小理想教师角色与自己所表现出的实际教师角色的差距,客观评价、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肯定自我价值。总之,城市中学教师一方面应该不断地学习,包括处理家庭事务和工作的技巧、人际沟通技巧、工作技能等,提高效率,增强社会竞争的适应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应该时刻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积极调适自我角色,努力使自己保持豁达、宽容,还要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要善于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倾吐出来,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发挥“雅量”效应。
(二)社会调适
一是政府应积极建立和谐文化,其主要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差异、尊重环境和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正视教师劳动的价值,重视教师的现实需要,改善她们的生活和住房条件。二是学校组织为城市中学教师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为教师的自我发展营造一个最佳的学校氛围,建立学校科学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增强学校凝聚力,为学校和个体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外在诱因和精神动力,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帮助教师获得成功感。三是学校领导正视教师的合理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待人公平,处事公正,顺应教师身心发展规律,为教师构建和谐的心理时空,使教师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状态走进课堂。四是加强学校的心理、人文、软硬件环境建设,努力营造一种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民主宽松的“情感校园”,建设学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使教师在精神上有安全感、充实感、神圣感、温馨感、舒适感。总之,社会、学校、家长、同事、学生、亲人等否应该给城市教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宽容。
注释:
李超平.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教师生存状况分析.http://www.sina.com.cn.2005/09/09.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王艳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全球教育展望.2008(10).
唐凯麟,刘铁芳.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城市教师 工作压力 生活压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189-02
教师在我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为社会培养着各种人才,在社会的进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教师理应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关照,对他们的工作成果应该有着更充分的肯定,给予他们的生活环境应该有更实质的提高。然而时下不少城市中学教师普遍反映压力过大,很多老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教师除了本身的教学压力外,还有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和教师职业带来的压力。在今天高速发展的城市社会里,在教育改革的前进浪潮中,社会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以及新的教育形式和新的教育内容、学生和社会对教育的新的要求同旧的教育评价机制之间的矛盾都聚焦于教师身上。教师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思想敏锐的群体,心理敏感度大于其他职业,自然压力也大。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在2005年联合举办的调查表明:75.6%的初中教师、72.5%的高中教师和70.9%的小学与幼儿园教师压力较大。
一、城市中学教师压力重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改变,城市中学教师的压力也与时俱进,因群体因时间因视角而有着不同的表现,主要表现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教师在“工作压力、家庭责任、个人发展”的夹缝中苦苦挣扎。忙完学校忙家里,在工作与生活中,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他们比普通职业者面临着更大的工作与社会压力。城市中学教师的压力过大,究其原因,我们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工作压力重的原因分析
一是教师竞争激烈。城市学校的环境,无论硬件软件的设施都是农村无法比拟的,因此,城市学校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各方面优秀教师的聚集,各方面的精英汇集在学校,形成激烈的竞争压力。城市中学教师数量已出现相对过剩的现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中也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聘任制,城市里的教师们在随时有失业危险的压力中超负荷的工作着。他们竞争更激烈,压力也更大,许多教师产生了生存危机。特别对于中小学教师,升学率这个数字最大限度的限制了他们的个性、自由性发挥。学生要的是自由快乐、家长要的是成绩、学校要的只是升学率、社会要的是综合素质,中学教师在这样的夹缝中挣扎着。二是知识和教育的更新。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新月异,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教育职能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时代赋予教师更多更高的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必然引起教师职业压力的加剧。三是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现代社会的日益开放,人们的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特征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并呈现出多元取向的社会现象,引起教师与领导、同事、家长、学生之间的交往冲突多发性,导致教师在角色职责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四是社会对教师的刻板印象。社会对教师的刻板印象,认为教师乃“人之模范”,他就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而且是社会的楷模、榜样,认为教师应该是完人,而忽略了他们也是自然人;把教师定位于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忽略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物质需求,导致城市教师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产生紧张压力感。五是社会支持的缺乏。学校管理制度规范的压力,学生问题复杂化,教学环境的恶劣,组织内部气候不良,家长对成绩的看重、学校对升学率的重视、学生对自由的向往、社会对教师标准的衡量等都是城市教师压力过重的外部影响因素。
(二)生活压力大的原因分析
一是外界生活环境的压迫。城市工作环境好,大家都向往,但城市的消费高却也是人所共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住房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购买书籍、订阅报刊、物价上涨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等无不导致家庭日常支出加大,给经济条件有限的知识分子家庭带来较大的生活压力。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来不断飙升的房价,让大批年轻教师望而生畏。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他们成了新时代的“房奴”、“孩奴”、“车奴”,过着不折不扣的蜗居生活。二是教学任务的繁重。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农村学校合并到城市学校中,城市教师面临着越来越重的教学任务,以及更加挑剔的学生和家长,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倾斜到工作中,不断给自己充电,而家庭照顾的时间缩短,影响家庭交流与生活和谐。三是自身较高的发展期望。个人期望和价值会影响个体对职业目标的追求,无形中给自身加压。在优越的城市环境下,教师希望把社会属性和家庭属性同时强化,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承担起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但是,人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它们是相对的。
二、城市中学教师压力过重产生的影响
沉重的工作、紧张的生活等压力,势必影响教师心理、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问题。一是影响工作积极性,产生职业倦怠,自我评价下降,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失落感、不公平感,产生牢骚与抱怨,影响教师的光荣感、尊严感和积极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教师流失和对本职工作敷衍塞责的不良后果;二是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适应也会引起教师生理方面的问题和身体机能的退化。教师沉重的职业压力下表现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对学生整体发展也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难以抵挡外界物质的诱惑,功利心增强,教学动机偏离,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三是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相互影响,工作压力影响家庭建设、家庭和谐、生活困境;生活压力阻碍职业发展信念。现在城市中学教师大多学历高,社会地位高,但高的社会评价却对应着低的社会收入,导致很多城市教师对现实条件要求较高的的择偶着望而却步,成为晚婚甚至不婚者群体,从而造成对教师职业的懈怠和不满;而面对沉重的工作竞争压力,他们废寝忘食,坚守岗位,导致身体机能衰退,生活出现困境。
三、城市中学教师减压的建议
(一)自我调适
一是抓住“优势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城市教师应明确某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优势需要”。协调投放时间、精力和财力,增强自我管理,对自己的职业和生活规划做到“知己知彼”。二是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未完成的人”,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存在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城市中学教师要加强继续社会化过程,不断提高个人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职业技能,自觉地进行心理控制与激励,坚守教书育人的使命,“修师德”“铸师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达成教师角色心理的内化与人格化,形成一个与教育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系统。三是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地位,充分理解教师角色,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环境与时代的变化,逐渐缩小理想教师角色与自己所表现出的实际教师角色的差距,客观评价、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肯定自我价值。总之,城市中学教师一方面应该不断地学习,包括处理家庭事务和工作的技巧、人际沟通技巧、工作技能等,提高效率,增强社会竞争的适应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应该时刻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积极调适自我角色,努力使自己保持豁达、宽容,还要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要善于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倾吐出来,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发挥“雅量”效应。
(二)社会调适
一是政府应积极建立和谐文化,其主要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差异、尊重环境和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正视教师劳动的价值,重视教师的现实需要,改善她们的生活和住房条件。二是学校组织为城市中学教师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为教师的自我发展营造一个最佳的学校氛围,建立学校科学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增强学校凝聚力,为学校和个体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外在诱因和精神动力,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帮助教师获得成功感。三是学校领导正视教师的合理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待人公平,处事公正,顺应教师身心发展规律,为教师构建和谐的心理时空,使教师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状态走进课堂。四是加强学校的心理、人文、软硬件环境建设,努力营造一种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民主宽松的“情感校园”,建设学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使教师在精神上有安全感、充实感、神圣感、温馨感、舒适感。总之,社会、学校、家长、同事、学生、亲人等否应该给城市教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宽容。
注释:
李超平.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教师生存状况分析.http://www.sina.com.cn.2005/09/09.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王艳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全球教育展望.2008(10).
唐凯麟,刘铁芳.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