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凯:电子政务生命力在基层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绩斐然。”这是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教授对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评价,认为过去10年中专家委在提升我国信息化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推进各行业信息化应用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的确,近10年是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的10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汇聚了各方面、多领域、多学科的专家队伍是密不可分的,正是这种高端智囊机制在不断推动着我国信息化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离开这样一批高水平的专家,离开大家精诚合作的工作氛围以及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专家委这个团队是很难发挥这样大的作用的。”这是汪玉凯在专家委任期内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
  政府信息化是核心
  在从事电子政务研究多年的汪玉凯眼里,刚刚走过的这10年,就政府层面而言,最核心的就是信息化建设。“在建设之初,我们便希望能够通过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最终带动社会信息化。在如今来看,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水平同1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那么,这个“质”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汪玉凯认为,首先是借助强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使得电子政务在很多领域、行业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金字头”工程——金关、金税、金卡、金盾等,并且业务也越来越深入。“地市级以上的政府部门在进行工作时,离开电子政务几乎已经玩不转了。”汪教授认为,当前政务部门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依赖度已经呈现出不断提升的态势。
  此外,公务人员的观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在电子政务起步时期,相当一部分公务人员存在抵触心理。毕竟在电子政务系统上线后,流程的改造以及系统的开发,在日常工作环节中对公务人员形成了冲击,某种程度上对其行使相关职能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从抵触到被动适应,改变的过程很痛苦,但却意义深远——网络时代,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提高政府管理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已经成为必然,更是大势所趋。“比如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出的社会保障一卡通,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生活的便利性,而这一切的改变全是凭借信息化工具来实现的。”汪玉凯表示。
  而借助电子政务的公开性、透明度,以及政府门户网站的快速发展,也使得老百姓获取政府信息更为方便、快捷。目前,我国县镇以上的政府部门相当重视门户网站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700多个县市级以上的政府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
  最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传统政府的运作模式。比如说行政服务中心,以前是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支机构为地市级政府提供服务,而现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就可以做到网上办公、网上监察,大大提高了效率。
  基层服务是重点
  10年来,电子政务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其在建设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对此,汪玉凯用三句话做出了总结:“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
  对于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汪玉凯认为国家高层领导应该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当然除了加强顶层设计外,政府部门还需要深入了解电子政务建设的需求点在哪里。”
  总体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特色,前五年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主要以内部为主;而后五年的建设,则由内部转向了外部,主要围绕社会管理和民生进行。
  “我认为,时下老百姓对于政务公开的需求还是非常紧迫的。目前老百姓对于政府信息的高诉求和政府所能提供的服务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间隙。”汪玉凯指出,现阶段一些围绕民生建设的服务项目,很多已经流于形式,并不具备真正的实用性。“从社会需求来讲,我们应该将重点转移到对社会、对公众提供服务和管理上面来;同时要强调服务,而并非监管,我们要做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是通过技术手段对个人行为进行管控。”
  政府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必须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只有围绕这些开发系统,电子政务才能更具有生命力。
  汪玉凯指出,政府应该大力开展政务微博,通过这种短、平、快的模式,发布政府最新的信息,及时和社会进行沟通、互动,增加政府与公众快速沟通的渠道,利用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来完善服务。“值得一提的还有云计算,这种新的技术模式将深刻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建设、应用以及服务。”
  另外,汪玉凯还认为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建设重心应当整体下移。目前,县以下尤其是乡镇级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还相对落后,将是未来电子政务的建设重点,尤其要关注农业信息化、农村电子政务服务甚至基层社区电子政务服务等层面。“一句话,未来的电子政务生命力在基层。”汪玉凯坚定地说。
其他文献
9月4日,H3C正式对外发布了WiNet智慧系列交换机新产品。这一系列产品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应用,以轻松简单为主要卖点。  H3C之所以将新品称之为“智慧”,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操作的便捷度。一直以来,像VLAN划分、MAC地址管理、ACL访问控制列表等功能都是属于网管型交换机的特定专长。然而,网管型交换机复杂的配置步骤、单调的命令行界面却令很多人对其望而却步。  “H3C WiNet智慧系列交换机不仅
网民由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徙的浪潮已经势不可挡。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网民总数为5.38亿,其中手机网民3.88亿。截至2011年12月底,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占全国手机网民的比例达到53.4%。中国智能手机网民中,使用Symbian、Android以及iOS系统的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搜索是网民手机上网的第二大应用。  平台级营销服务  在这一背
市场   中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9.7%    本报讯 2月28日,IDC发布《中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2011-2015年预测与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受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HRO)业务日益增长需求和政府对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支持政策的正面影响,中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在2010年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9.1%,市场总规模达到 12.2 亿美元。IDC预计2011年
2012年,中国将跨入一个全新的电商时代。在巨大商机的驱使下,各种电商网站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火爆也使得电商营销逐渐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新瓶颈。传统营销模式往往集中在向搜索引擎、导航网站“砸钱”上,这不仅代价高,而且也很难看到实际订单的产生,让电商投入的巨额资金打了水漂。  在此背景下,聚焦全网营销的新模式应运而生。所谓全网营销,就是将所有的电商数据汇聚到一个平台下,网民在此可进行价格比对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办公)的流行推动了市场对于BYOD的管理及相关安全解决方案的需求。赛门铁克日前宣布推出一整套移动解决方案,旨在帮助用户安全地实现移动应用计划、BYOD计划以及移动电子邮件的部署。  “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引发了BYOD热潮,这给企业IT部门带来很大的挑战。”赛门铁克中国区安全产品总监卜宪录表示,比如用户自带设备应该与使用PC有着同样的体验
本报综合消息 据Gartner报告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8900万台,环比增长1.9%。在欧债危机和元器件短缺的影响下,PC出货量的逆势增长是各方都没有想到的。在此数据公布之前,Gartner曾预计PC出货量会下跌1.2%。  惠普依旧以1530万台的出货量排在第一位,市场份额为17.2%,高于去年同期的16.9%。分析师认为惠普保证了硬盘库存,避免了去年第四季度硬盘短缺的问题
随着智能终端的日渐普及,它正在成为人类的“新感官”,能否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已经成为移动互联企业赢取市场的关键,对移动搜索企业而言更是如此。有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全年增长高达70.2%,较2010年提升了11.7个百分点,整体市场规模达187.8亿元。  近日,为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新兴的搜索引擎公司盘古搜索全面升级其移动客户端,推出“大众版”和“时尚版”两款新产品,这两款产
据我们的独家测试表明,Palo Alto新款防火墙的性能比2008年测试的前一代产品快了10倍。在纯防火墙模式下,其速度接近20Gbps这一额定速度。当然,如何兼顾安全与性能始终是个问题。拿PA-5060来说,这完全取决于你开启和关闭了哪些功能。  Palo Alto的“应用识别”功能曾让防火墙市场为之一震。我们发现,这个下一代特性并不会带来额外的性能开销。并且,PA-5060在默认情况下就开启了
市场研究机构In-Stat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2015年移动支付市场用户有望从2011年的1.16亿增长到3.75亿。未来简单的支付方式将会逐渐获得消费者的支持和接受,移动支付整体市场有望实现交易总额的10倍增长。
本报讯(记者 李响)1月18日,Gartner在北京召开客户大会,分享了自2012年起未来几年内的主要IT变化预测,并公布了对企业CIO最新调查的结果,2012年CIO最关注的十大技术中,商业智能分析技术、移动技术和云计算位列前三。  Gartner研究副总裁Brian Prentice介绍,2012~2016年,IT领域将会出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云计算、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以及产业链变革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