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贯制中高职教育教学衔接问题刍议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di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一贯制作为新型职业教学形式,学生在进行日常基础理论学习时还需要掌握专业技能,但是由于五年一贯制学生年龄较小,很容易在进行日常学习时出现问题,不利于五年一贯制教学形式的推广.农林专业对于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如果教育教学衔接问题处理不到位,机制不够顺畅,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强中高职学校合作,尽量消除中高职教学衔接问题,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其他文献
在应急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也是高校落实培养什么人的根本要求.以应急安全类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类课程思政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功能,提出提高教师思政素养、重视政策引领作用、设计思政教学体系、重视思政内容建设、确定有效教学方法、加强建设条件保障等实践路径,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性工程,具有鲜明的示范效应,然而,其实施过程蕴含一定内在风险,体现在:择优选能逻辑加剧“马太效应”;追赶世界一流模式不利于高校特色发展;片面追求学科卓越造成“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双万计划”的推出,与“双一流”建设形成政策接力,体现在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引导高校凸显特色、强化高校育人功能等方面.这一政策接力的局限体现在:技术的拆解性带来高校价值理性的弱化;项目的时限性导致高校改革的系统性不足;任务的专项性强化高校内部治理的碎片化.要超越以上局限,关键在于强化高校的主体地位,
洪堡在《论国家的作用》中,围绕人的自我成长与超越,展现了他对大学科研团队的理解.基于洪堡的思想:科研是人的本能力量推动的结果,可以促进修养,大学科研是深化修养的工具;大学科研团队形成于大学师生在科学活动中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内在的和自然的需要,具有“多姿多彩”的属性,可以更好地促进修养;大学科研团队的良态运行有赖于团队成员作用的自由发挥、团队的整体性努力,以及合宜的外部力量保障.洪堡的思想对于现实中大学科研团队生成、目标与使命、成员构成,以及组织与管理,具有多方面启发.
中国近代高校女校长是妇女解放的产物,其出现在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代高校女校长,她们的办学思想与行为,既打上了那个阶段的时代烙印,又抹上了女性社会性别的浓浓色彩,呈现明显的理想主义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她们对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办好大学的思考中,具体表现在对树立教育典范、培养领袖人才以及从严治校的执着追求上.理想主义是中国近代高校女校长办学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影响其办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她们理想主义办学的经验与教训,对当下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办大学不仅要志存
结合相关政策,以山西经济“六新”发展为背景,以治理研究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最新的山西统计年鉴相关面板数据,对山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厘清山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提出建立山西地级区域职教集团群新模式的意义和价值.
我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先生提出的趣味教育思想给我们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教育的视角,它对国学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全面了解高校国学研究的现状,让国学研究遵循人们身心发展的规律,探索国学研究的新思想.
首先分析了在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而后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特色进行了论述,最后对课程思政融入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方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人工智能对高职教育的冲击以及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了新时代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七条路径,实践经验表明培养学生在理想信念、国际化程度、就业技能三方面能得到显著提升.
曾留守高职生的择业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心理资本各维度显著相关,曾留守高职生的心理资本和职业价值观对择业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曾留守高职生的心理资本在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可从三个方面提升曾留守高职生的择业效能感: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做好就业指导;引导曾留守高职生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发挥优势资源;培育曾留守高职生的心理资本,提高择业效能感.
汞是唯一能够以气态单质形式进行长距离传输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其环境行为和健康危害受到广泛关注.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汞稳定同位素技术为研究环境中汞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了新的视野.汞同位素是自然界中唯一表现出多种显著非质量分馏(MIF)的独特金属同位素体系,对汞同位素的研究一直偏重应用,而对其分馏机理的认识十分有限.本文从汞稳定同位素分馏理论、分馏实验研究和实际环境过程的汞同位素分馏三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十多年来关于汞同位素分馏机理的研究成果、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尽管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