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诗梦一场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时,和很多人一样,对四大名著总是以崇仰之情,特别是《红楼梦》,我被它迷得神魂颠倒。记得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初三,那时读的是经过改编的少年版,但是里面曲折凄美的故事情节,仍旧非常吸引人,在别人都努力备战中考的紧张气氛下,我好似沉寂在这个小世界。直到高三暑假逛旧书城的时候,有幸看到一本原版《红楼梦》便买了回家细细读了一遍,开始喜欢上了书中一些精美的诗句。例如描写贾宝玉初次见到林黛玉时的句子,“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令人回味无穷!曾几时我心疼又羡慕这般多愁善感的女子。前段时间,和友人去北京游玩,意外的到了曹雪芹纪念馆,于是又拿起红楼梦,想再读一遍,只是这一次我开始有些是在赏诗。我一直觉得,读《红楼梦》虽是看小说,却也是在赏诗,没有诗的眼光和“心光”是读不了的。
  话说回来,我们都知道曹雪芹善于以白描追魂的手法创造精典的,以语言为中心的,饱含诗意的日常生活画面。这当中包括了以诗词为中心的生活画面,仅就诗词本身而言,我想他未必是特别出色的,中国伟大的诗人太多了,他很难与那些最出色的诗人相比,但他把诗词作为特殊的语言,使之性格化,并使之主导一部分生活画面,创造了情趣盎然的图景,这就极大增加了这些诗词的力量。
  就单看林黛玉的诗词,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除了上面提到的《唐多令》,还有《葬花词》。其词曰:“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名为咏花,实则写人。林黛玉也许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她在思维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曹雪芹满怀理想和激情,倾其心血和才力创造的艺术形像人物贾宝玉。《四时即事》这算是他的真实生活的写照,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主张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主张平等,尊重个性的人,他对真挚感情的追求是值得学习的。
  再来谈谈薛宝钗,《咏白海棠》其词曰:“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翁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这首诗薛宝钗就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性格来写的,把她向往真朴之美,端庄守礼的一面以纯粹优雅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虽说本人不是很喜欢她,之前看到有句评论说:薛宝钗是多有男人心目中的妻子,却不是女朋友。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她的诗中我们能够真切的看到那个无力改变,身不由己的薛宝钗。
  这些诗词既美又满含着小说中作词人的性格,而同一物也会因人物的不同而蕴意各异。
  譬如,《红楼梦》第七十回中的柳絮词。
  史湘云的《如梦令》如是描写柳絮:“岂是绣绒戏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末使春光别去。”这是一首天真无忧,任凭自然,歌颂自然的诗,完全是史湘云的口气,生动刻画了她的性格。
  而薛宝钗则要表现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见解,立意为柳絮翻案,歌颂柳絮美好的,坚定的志向,她的口气高傲自负,正如其人。即写下《临江山》。其词曰:“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黛玉自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无边愁绪,即写下《唐多令》。其词曰:“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如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再如,第三十八回的菊花诗。
  林黛玉吟的菊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皆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从中看到的林黛玉在险恶环境中悠忽。薛宝钗的咏菊是“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之。”似乎也是贾宝玉出走后他空闺独守的生活写照。
  当我们读到这些诗,不是关心诗词本身写的如何好,而是关心其中的真情描绘,关心相聚时有诗意的生活画面中展示的瞬间心灵与特殊性格。从这个角度看,这些诗词无疑是十分精彩的。
  《红楼梦》中,有时你一言他一言,被你一首,他一首代替了,但并没有改变用语言为中心编织生动的日常生活画面的手法。小说中几个人在一起做诗,犹如几个人在一起谈话,倾听衷肠一样,也有追魂摄魄的效果。《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和人物、故事紧紧揉合在一起,它们被熔铸在整个艺术形象之中,从而对不同人物的塑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不是精心研究红学的人,只是看过之后的一丝感悟,也许肤浅,也许寡闻,也许才疏。别林斯基说过:“越是天才的诗人,他的作品越是普遍,而越是普通的作品,就越是民族性的,独创的。”曹雪芹的《红楼梦》既充分发扬了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又打破了一切传统的思想和写法。这难道不是我们后人需要学习的地方吗?
  《红楼梦》是一本包裹着千丝万缕情怀的书籍,是一个没有人能一次就读懂的世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从心底挤出了诗的韵律,主人公的命运也记在了这看似繁华的词赋中。只是有的诗是用来品读的,有的则唯有心灵才能领会。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既创造了伟大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诸多凝聚了历代人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书画艺术珍品,便是其中灿烂的明星。中国古代上至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文人学士,下至庶民百姓,无不醉心于此,有的甚至嗜好成癖。古玩字画等艺术品,而且具备了特有的经济价值,成为一种在市面上广为流通的特殊商品。当欣赏历代名家书画时,犹如置身“云烟供养”之中,颇有益身心健康,并形成了一种养
当我们整天骂着只升不降的房价,那些昔日鲸吞暴利、为富不仁的地产商形象似乎早已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温情且智慧的公知面孔,比如著名地产商任志强,比如深圳英联不动产董事长郭建波。  进入4月中旬,3月的官方房价指数还未发布,两位地产公知之间一场围绕房价涨跌、以“裸奔”为筹码的房地产界赌局却已有了结果。3月30日晚,此前曾预计房价在3月迎来下跌拐点的深圳英联不动产董事长郭建波“提前认输”,并在微博上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两国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中国政府关于收回整个香港地区主权的立场是明确、众所周知的。  人称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是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记录的女首相,这个风头也算是举世无双,当年她和邓小平谈完香港问题之后,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不慎跌倒,这一跌之后
今年以来,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呈井喷趋势,尤其是暑期以来,从《花千骨》、《伪装者》到《琅琊榜》,一部火过一部,你不知道“小骨和师父”、“楼诚”、“苏兄”这些关键词简直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而这些剧引发的巨大轰动几乎都来自女观众的尖叫声,在各种“舔屏”、“如何能睡到××”、为“楼诚”CP还是“靖苏”CP站队的呼声中,我们一方面感叹于这个时代女性大胆消费男色潮流之凶猛,另一方面也发现,越来越满足
史玉柱说,闲居山林,无欲无求。江湖恩怨,别来烦我。然而这个江湖正是靠着他的折腾而来的。  他白手起家,靠着赊来的广告淘到了第一桶金;为研究文字处理软件产品,妻离家散,他却带着“巨人”这个“新生儿”宣布“要成为中国的IBM”,资产规模超过亿元;市场诱惑了他,他想电脑、楼房、保健品多线开弓,最后负债累累;再后来,他东山再起,保健品市場上有了脑白金、网游中有了《征途》,史玉柱成了身家数十亿的“资本家”。
青年时代,在“整军经武、救亡图存”的思潮影响下,他走上了戎马生涯,参加过北伐战争,阎、冯反蒋战争,抗日战争。1949年1月傅将军率部起义,顺利地实现了北平和平解放,完整地保存了北京这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  1895年6月27日,傅作义出生在山西临漪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在“整军经武、救亡图存”的思潮影响下,他走上了戎马生涯。1918年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阎锡山的晋军系统任职,参加过
这是第无数次到沈阳了。动身之前,与我以前的媒体同事聚会,得知他们想策划一个大型专题:东北,失去的十年。  很耸动的标题。英国二战后失去了十年,拉丁美洲20世纪80年代失去了十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失去了十年,现在东北也“失去了十年”——这应该是从中央政府2003年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算起。整个十年,被我的媒体同行一笔勾销了。  这好像也是很多人的感觉。你看滨海新区、两江新区、天府新区、西咸新
潘石屹,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年,潘石屹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房地产。1995年,潘石屹与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  “老乡招牌”和“潘石屹午餐”  销售员让他见客户,只要是有足够购买力的,他都会见。  消息人士口中的这个“他”是潘石屹。  近日,SOHO中国进入辟谣季,澄清与“房姐”龚
在《十三邀》以及所有作品里,许知远都在努力扮演走出洞穴的哲人。只是换了个称呼,叫“知识分子”。  哲人十分痛苦,不是因为不能言,而是因为无人信。在哲人的目光里,这个世界非常庸俗,没有活力,不严肃、不真诚、不正经。哲人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着痛彻心扉的怜悯。但这并不妨碍哲人爱我们,因为哲人把我们都想象成有可能走出洞穴的潜在哲人。所以哲人在洞穴里努力启蒙、奋勇领路,直到遇见马东。马东不仅不肯走出洞穴,而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教材编写的目的就在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教材“活动”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极大体现了地理教学的核心理念,明显转变了地理教与学的方式。本文就高中地理教材的“活动”进行简要分析,文中“活动”指教材中除地图系统和正文以外的部分,即人教版中用浅背景色标明、以栏目形式出现的内容都是“活动”,包括活动、读图思考、阅读、案例以及问题研究。本“活动”分析具体内容为人教版《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