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的少年(外两篇)

来源 :少年文艺·南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32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荐
  我是个沉湎于内心的人,喜欢独自思考,喜欢安静的生活。急功近利的现实却使得我的心中充满了浮躁,就像一匹野兽时常在体内奔突……
  幸而,我遇到了文字,它让我安静,帮助我解决内心的问题。
  我沉浸于童年细节,营造着美丽与温和,是因为我永远相信天然未凿的童年细节里,才真正蕴藏着人间真善与至爱。因而,我时常牵着内心的“浮躁”,在童年的山坡上吃草、歇息……
  这几篇作品里,我叙述了两种速度——
  一个高度自恋的少年,把自行车蹬得像风一样快;少年的“我”沿着长长的河岸穷追猛赶,去找寻丢失的鸭子;而成年的“我”则慢下来,在田垄上徘徊,托人向麻雀打听稻草人的去向。
  快与慢构成了人生的两个阶段。因为成年,因为有了痛感,所以慢下来,于是我们便格外想念那些像风一样快的时光。
  有点快乐、有点惆怅、有点淡淡的忧伤的,那都是美好的时光!
  
  龙章辉,侗族,湖南省绥宁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写诗多年,后写散文及儿童小说,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散文》、《少年文艺》等多家文学报刊。部分作品被《读者》、《2007中国年度儿童文学》、《2008中国最佳儿童小说》等30多种选刊、选本转载和收录。有作品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写作》课本。
  
  身后,铃声骤响。
  一个少年蹬着自行车,风一般从我身边擦过。他回头冲我一笑,露出的满口白牙,如乌云中的电光一闪。他的身体前倾,近于匍匐,身上敞穿着一件蓝白相间的运动衣,被风鼓得高高,愈远,愈像一面旗帜在飞。
  忽然,他从踏板上站起来,像一名杂技演员那样站起来了。仿佛为了平衡,他挺起胸、朝身体两侧伸出手臂——他的旗帜飞得更高了。
  前面下一道缓坡,自行车依着路势,仍旧在飞驰。
  我紧张地注视着他——假如他的身体失去平衡,抑或自行车龙头跑偏……我不敢往下想。然而,他却更来神了:一会弓下身子猛蹬,一会呼地站起,一会又弓下身子猛蹬……不停地交替变换着。随心所欲,大开大合。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动作中,对身旁一掠而过的山林、田畦视而不见。他的高度自恋,会不会让那些含苞的花朵提前打开时间的大门?
  他为何如此?是在表演吗?空旷的天地间,除我之外,并无其他观众。而我,仅是一名无关的过客。
  一个少年把速度踩在脚下,向天空伸出手臂,这种姿势肯定与飞翔有关。当他伸出手臂时,肯定把内心的某种青翠也伸出去了。他伸出手臂,就是树木伸出了枝条,去获取葱茏和鸟鸣。
  事情也许更简单些,一个少年超越了我,仅仅只为赶在我的前面,去享受速度带来的刺激和快乐。但我却看到,一个少年的速度,像一枚图钉那样简捷而迅猛,眨眼间就把春天钉在了辽阔的前方。
  
  下落不明的稻草人
  
  一群麻雀在双江河畔的柳枝间穿梭了半天,再翩飞上岸边的田垄时,忽然止住喧闹,在田垄边的刺蓬上齐齐立下来——就在离开的这半天时光里,田垄上忽然布满了色彩,大块大块的色彩,红的、绿的、蓝的……列成好几个方阵,忽啦啦地拥向山边。麻雀们感到有点无所适从。这才多大一会啊,不过就从时光的罅隙间蹦出来溜达了一会,时光就往前跨走了好大一步。麻雀们更为惊讶地发现,每丘水田里都站着一个人,披塑料雨衣,戴旧草帽,手握竹枝,好像预备着随时去扑打什么。好长时间过去了,那个人一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一言不发。由于那人的头部荫在草帽下,表情模糊不清,麻雀们便不敢贸然前行,迟疑一阵后,仍旧飞回柳枝间嬉戏去了——
  以上是二十年前我在湘西南某个山村的见闻。田野里的那个人便是稻草人;而我,自然是一个青葱少年,喜欢爬树,喜欢手握弹弓,瞄准树上翩飞的麻雀——“啪”的一声响,空中腾起团团光影,在蓝天的布景上叽叽喳喳四窜。我家仓楼靠近瓦背的木楞上,就有一个枯草绕织的麻雀窝,但我从不去捣它,因为,我更喜欢趁麻雀外出觅食时爬上去,摸草窝里的鸟蛋。一颗颗晶莹的鸟蛋宛如一次次日出,照亮了少年的天空。
  田垄上,稻草人远远地站着。因为像人,它于是获得了一种机缘,在褪去了稻穗的沉重后,仍然得以单腿立于田野,用一种颇具乡村幽默的姿势,代表日渐水灵的庄稼,对麻雀等飞禽的到来表示着朴素的拒绝。它的拒绝是固执的。但它的固执永远不会对鸟雀构成伤害。因此,关于鸟雀的匆匆到来和迅速离去,我更愿意看成是它对稻草人深怀的一份敬意。在这种朴素的对抗下,庄稼们获得了拔节生长的空间,滋滋滋地开始灌浆、扬花和吐穗……
  在田野大家族里,许多事物都是有声有色的:渠水哗哗流淌,牛哞短短长长,蛙鸣欢快而嘹亮……唯有稻草人是静默的,从初春到深秋,默默地伫立着,看时光流变,看四季更迭。没有人知道,它的静默里是否包藏着田野的大秘密?沉闷的稻田午后,有人看见一只蜻蜓在稻草人的旧草帽上静立了许久,尔后鼓动翅膀,在空中剪裁出一幕幕透明的太阳雨。
  少年的我也许是离稻草人太近,因而从未仔细观察过它。时隔多年,偶尔起了念想时,只恍惚记起它头上的那顶旧草帽了,草帽下的脸庞已然模糊,倘若它哪天进城,迎面走来,我根本无法认出它。而它还能否像当年那样叫出我的乳名吗?最近的距离才最遥远啊!稻草人隐约在时光深处,像箴言般意味深长。
  某日,当我也像一只麻雀那样,从村里的四季更迭间仄身蹦出来,在外溜达了二十多年后再回到村里时,发现时光已不知往前跨出了多少步。
  这儿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村庄了,田垄上不再演绎色彩,弧形的棚布统一着稻田,反季节蔬菜篡改了农业。这里变成了县城的蔬菜基地。每天凌晨,装运车辆使寂静的乡村黎明像城里的农贸市场一样喧嚣,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使朴素的乡村显得多么别扭和不自信,但人们脸上荡漾的却是庆幸与满足,以及偶尔失算后的点滴遗憾。
  我的目光在田垄上四处搜寻,发现稻草人已踪影全无。我心有不甘,问村中少年,尽皆一脸茫然,不知所问为何物。看来,稻草人已经离村多年。或许,它也进城了,跟随打工的人流一起,辗转于车站、码头,踡缩于候车室的长椅下……夜里,它那经霜多年的肺叶里,会不会咳出断不了根的阵阵疼痛?它当年拒绝麻雀的固执,在今天可能已无法拒绝疼痛。
  稻草人呵,你如今身在何方?草帽下罩着的那个村庄,已更迭为一个遥远的地址,潜入了我的籍贯。
  村庄寥落、空寂,稻草人下落不明。西边山岭上,孤悬的夕阳在向晚风低语:如果谁遇到失散多年的麻雀,请打听一下稻草人的去向。
  
  还有一只鸭没回来
  
  一、二、三、四、五、六、七……母亲在小声地数竹笼里的鸭子。
  每天黄昏,当我将鸭子赶回家时,母亲都要亲自数一遍,看看鸭子少了没有,看看鸭子吃饱了没有。当八只鸭子一只不少地呆在笼里时,母亲就会容光焕发地转过身来,投给我满意的一瞥。母亲的这一瞥胜过千言万语的表扬,让我的心在渐渐黑下去的暮色里灿烂。这种燃烧在生活细部的光芒,有时候比熊熊火焰更能使人温暖。
  “咦,怎么少了一只呢?”母亲自言自语,并且将鸭子又数了几遍。每次,一二三四五六七都能利索地从母亲嘴里跳出,而“八”字却始终没有出现。这只掉队的“八”,好像在跟母亲捉迷藏似的,也许正躲在母亲的唇齿间,吃吃地窃笑呢。
  我多么希望能像往日一样,聆听到母亲小声地数出“八”字。尽管我知道这是一种妄想。但我仍然竖起耳朵,期待着……
  这些鸭子是春耕时节母亲从镇上买来的。那天母亲手挎竹篮,满面红光地走在回家的山路上。黄茸茸的雏鸭在竹篮里探头探脑,跃跃欲出。母亲不时顾盼一下,用手轻轻拍回探出篮筐的小鸭头。鸭子落地后,颠颠地在禾场坪撒野,啄吃母亲撒下的剩饭。剩饭撒得多时,鸭子吃得很沉迷,很安静,直到细长的食囊胀得满满。有时候,母亲故意撒得少,便出现了争吃的场面,一只鸭刚啄进嘴里的饭会有另一只鸭来抢,被抢的鸭就绕着禾场坪跑,跑得急了,嘴上的饭粒掉落了,只得掉转头再啄,恰好追的那只也赶上了,便嘎嘎嘎嘎地争做一团。一会吃完了,显然没吃饱,八只鸭子齐茬茬地将头昂向母亲。母亲被鸭子的憨态惹笑了,她将手中的饭粒全部抛撒,空中落下细密的饭雨,鸭子们争相引颈……禾苗拔节的日子里,鸭子们全披上了“背褡子”——背上长出了嫩灰嫩黑的鸭毛,母亲便让我将它们赶到双江河里去放养。从此,鸭子们开始分享我的青嫩的童年时光。每天,它们在岸边找食,然后去河里凫水,然后乘我不备排成一串,随波逐流,悠悠远去。许多次,我从草滩上一跃而起,沿着长长的河岸穷追猛赶。
  一串串日子就这样流走了,是怎么也追不回来的。这是常理,没有人会去细想。然而,八只鸭子中的一只,也跟随那些日子一起流走了,这却是大事件。我是在太阳落山之前发现这起事件的,我已经追过了好几道水湾,找遍了双江河边的刺蓬窝,却怎么也找不见那只鸭子了。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整天地,双江河水都很平静,不像要出事的样子;一整天地,我仅仅做了一个梦,很短的一个梦,而且,梦的内容已全部忘记。
  哦,还有一只鸭没有回来!这让每日习惯了数到八只鸭子、然后容光焕发地转过身来的母亲有点无所适从。听到母亲的反复疑问,我真想跑过去告诉她:还有一只鸭没有回来。然而我不敢。我懂母亲的心思,这八只鸭子无异于她心中盛开的八朵花儿,她每天看着它们,摩挲着它们,粲粲其中,烂漫其中。随便一朵夭折了,在母亲心里,都不会亚于一次地震。我不能直接地把这个不幸告诉她,我只能耐心地等着她慢慢醒悟过来,慢慢地想到要向我兴师问罪,然后把所有的气都撒在我头上,然后再慢慢地消了气。就像原本平静的一湾河水,忽地丢进了一粒石子,绿绿的水面碎了,水里的蓝天也碎了,碎碎的涟漪一圈圈漾开,缓缓地漾开,缓缓地……然后再缓缓地聚拢、缓缓地弥合……我已经做好了挨打的准备!
  很长时间过去了,母亲还在自言自语:“怎么就少了一只呢?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就少了一只了呢?”惆怅的语气里分明流露出对时光的质疑。仿佛是时光在流逝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哦,母亲,你怎么就这么傻呢?怎么就没有想到是你的儿子不小心把鸭子看丢了呢?怎么就没有想到你的儿子也会犯错呢?母亲哪,你真是个傻母亲。
  
  发稿/金晶
其他文献
大学毕业后,摩根在邓肯商行当采购员。一个夜晚,有个陌生人敲开了摩根的房门:“听说您从事商品批发,想买咖啡豆吗?”那人自报家门,称自己是往来于巴西与美国间的货船船长,受人委托从巴西运了一船咖啡豆,谁知美国的买主破产了,将整船咖啡豆留作抵押,他被逼无奈只得想办法处理掉它们。摩根瞥了一眼样品,毫不犹豫地付了定金。  “您太年轻了,谁能保证那一船的咖啡豆质量都与样品一致呢?”同伴见摩根没验货就草率决定,便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世称“崇祯本”,系据《新刻金瓶梅词话》(世称“万历本”)等本修改而成;所谓“批评”,是指对全书作出了“眉批”、“旁批”等。现崇祯本已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收入《李渔全集》第十二——十四卷,基本可窥原貌。  “提傀儡儿上戏场”第一回“西门庆热结十弟兄”,籍吴月娘之口,道:“你也便别要说起这干人,那一个是那有良心的行货?无过每日来勾使的游魂撞尸。”又道:“结拜兄弟也好,只怕后日还是别
科比·布莱恩特的一纸退役宣言催发了回忆的逆流成河。的确,每个球迷心中都常驻着一位不世出的偶像,伴随着自己的成长,偶像的背影慢慢远去。对偶像离去的唏嘘带着人们回顾过往岁月,留下的是一笔笔精神财富。难说再见崔小柒习惯幕起幕落总以为明天还很多没想到这笑脸会让我难过——写给我的科先生第一次看你投篮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很幸运,我是接受你的那一个。时光荏苒,你已经为湖人挥洒了20年的汗水。而我,用了15年的
翻开书本,我看见  杜甫的这首诗  像一片秧苗  被滋润得鲜绿  叶片上还挂着  一串串水珠儿  风吹过时,我听见了  吧嗒吧嗒的滴落声    这是一场知时节的好雨  下在昨夜,催生出  梦的嫩芽  迷迷糊糊中,我听见  细细碎碎的雨声  仿佛一支弦乐  演奏着春天的序曲    雨后的清晨  空气潮湿、清新  枝间的鸟鸣流畅、晶莹  小鸟,你是在背诵着这首诗  还是想告诉我  村外,那片桃花格外鲜
马坊村位于北京东部远郊,距河北不到5公里。今年5月初,清华大学女博士后石嫣,放着学校给她提供的房子不住,跑到这里的农户郎广山家住下,还租种了郎家的地,“6月小麦收割后,我们打算种上第一茬菜,茄子、黄瓜和一些叶菜,9月份就能成熟。”石嫣出院门迎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时开心地说着。长期与土地和阳光为伍,石嫣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和城市里那些早早就涂上防晒霜的女孩相比,风格迥异。  3年前,石嫣创办了中国第一个
银行走出的名帅对萨里这个名字,不熟悉意甲的球迷或许感到陌生,但请不要把他误认作喜欢戴墨镜的萨基,他是烟不离手、穿着质朴的萨里。当教练之前,萨基曾做过鞋店的推销员,而萨里40岁前只是意大利托斯卡纳银行的一名外汇交易员,长期保持业余教练的角色,只有晚上才能换上运动服。如今的萨里在场边不穿西装,因为那玩意儿在银行穿得够久了。不知道萨里脑海中多少次想到自己的父亲,他是一名优秀的业余自行车手,整日耗在工厂的
名古屋综合体育馆,2017女排大冠军杯收官夜,混采区密密麻麻的电视镜头一个挨着一个,东道主1比3不敌中国队。话筒凑到嘴边,连珠炮般的提问让人有眩晕的感觉。双眼微肿,声音有些嘶哑,日本女排主教练中田久美一度掩面痛哭,哽咽着回答本国记者的问题。脸色铁青,美国队主教练基拉里在对中国队的比赛1比3输掉后不发一言,低头轻叹。70岁的俄罗斯队主教练库兹尤特金无限慨叹俄罗斯女排逝去的黄金时代,眼前是0比3不敌中
在平昌冬奥会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比赛中。捷克首都布拉格显得格外热闹,群众集会、电视转播、欢迎仪式、庆祝活动此起彼伏,中心人物就是在韩国平昌奥运会上取得两枚金牌的布拉格女孩埃斯特·莱德茨卡。灰姑娘夺冠惊世界2月17日,平昌冬奥会进行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决赛。赛前,媒体和观众大多认为,在世界杯超级大回转比赛中名列第43位的莱德茨卡还是个“灰姑娘”。莱德茨卡母亲等人也认为她能够进入前10名就算取得
渔夫之子爱足球  阿尔凯莱菲不是名门之后,只是卡塔尔一位普通渔夫兼采珠人的后代,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卡塔尔著名的体育明星,现在是法国职业足坛最强大的人物。阿尔凯莱菲(右)和法国前总统萨科奇一同观看足球比赛。  阿尔凯莱菲46岁,父亲是卡塔尔普通百姓,以打鱼为生,为了养活全家,不得不经常参与采珠营生。在卡塔尔,采珠是非常危险的行当,不少采珠人出事,永远沉入海底。出身贫穷家庭的阿尔凯莱菲在海边长大,沙滩
进入7月,埃及首都开罗的最高气温都在35°C左右,可谓热浪袭人。然而,比天气更热的是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政变——埃及军队宣布现任总统穆尔西下台,暂停现行宪法,提前进行总统选举……  自6月底以来埃及爆发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并没有因为军方的干预而平息,反而演变成穆尔西的支持者和军方越来越严重的冲突。是谁挑起冲突?支持穆尔西的穆斯林兄弟会与军方各执一词。军队该不该干政?埃及国内各派甚至国际社会争论不休。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