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环甲膜置管在上呼吸道阻塞的应用及气管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环甲膜置管在上呼吸道阻塞的临床应用,分析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6-05/2018-05月在作者医院急诊科抢救的227例上呼吸道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采用经皮穿刺环甲膜置管进行通气的121例患者为观察组,以经皮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通气的10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并统计术后发生气管狭窄人数,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观察组一次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56%(P=0.002);完成操作时间、建立人工气道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感染、喉水肿、声音嘶哑、气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7天(OR=2.054,95%CI:1.112~3.794)、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OR=3.248,95%CI:2.086~5.058)、糖尿病(OR=2.138,95%CI:1.181~3.872)为影响上呼吸道阻塞患者发生气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环甲膜穿刺置管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环甲膜穿刺置管能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改善呼吸功能,满足保留气管需求,操作简单、耗时少,并发症低,是气管狭窄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prothromb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antagonist-Ⅱ,PIVKA-Ⅱ)和D-二聚体(D-dimer,D-D)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本院2018-01/2021-01月83例HCC患者、91例肝硬化患者及同期检测的105例健康体检者的AFP、PIVKA-Ⅱ和D-D的检测水
目的 研究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作者医院2016-05/2019-05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统计治疗前后连线测验(trail making